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老年心肌病过去报道甚少,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心肌病的重视,故老年心肌病的诊断率逐渐有所增加。现将我院1976至1990年住院49例老年心肌病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组共49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40例(81.6%):男25例,女15例;60~70岁37例;70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64.8岁。肥厚型心肌病8例(16.3%):男4例,女4例,均在70岁以内,平均年龄62.9岁。未定型心肌病1例。二.症状与体征:老年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胸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阻塞分为梗阻性、非梗阻性和隐匿性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由于二尖瓣或腱索延长及虹吸作用向前移动,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或梗阻;隐匿性肥厚型心肌病一般情况下无左室流出道受阻,仅在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下才出现阻塞现象;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除室壁增厚外,无左室流出道梗死。  相似文献   

3.
王适哲  王宏哲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60-160,163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收治的53例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扩张性心肌病46例,肥厚性心肌病6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彩超扩心表现为左心扩大、二尖瓣反流、射血分数降低。肥厚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活动性胸痛、晕厥。限制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心肌病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 QTd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2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 50例对照组儿童心电图的 QTd,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及对照组的QTd。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 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 ,二者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0 1)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 QTd虽高于对照组 ,但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 QTd增加的患儿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表明 QTd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在临床工作中均较常见,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心肌病可占心血管病的5%,近年心肌病有增加趋势[1].能否对两种疾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常见的一种,而这种病迄今病因不明,因而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缺血性心脏病则是病因明确,是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梗后,显微组织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经济.方法 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口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观察组:国产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国产美托洛尔价格低于进口美托洛尔.结论 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与进口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疗效可靠,安全,但是国产药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NT-pro BNP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4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异常组(LVEF%<40%,NT-pro BNP> 1 000 ng/L)26例和正常组(40%≤LVEF%<49%,NT-pro BNP<1 000ng/L)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一般危险因素。结果 4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25.00%;异常组死亡患者为8例,死亡率为30.8%,正常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8.2%;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LVEF水平显著高于异常组,正常组的NT-pro BNP水平低于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呈负相关(r=-1.365,P<0.05),NT-pro BNP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1.502,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预测采用左室射血功能与NT-pro BNP共同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是缺血性心肌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心肌病预测有着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和Tei指数对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接受检验的患者分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组、高血压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常规心动图检测、Tei指数检测以及DTI检测,测定出Sa值、Ea值、Aa值等。结果 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组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心脏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高血压心脏病组的最高射血速度显著低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性心肌病与高血压心脏病均能造成心肌性能衰退,而糖尿病性心肌病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刘永家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为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开拓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方法:①通过翻阅古籍,检索近代文献,总结中医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名、病位、病性、病因病机的认识;②基于刘永家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分期分型论治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在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症状及远期预后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孙勤梅  郑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86-487
<正>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产生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高。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呈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为40~45岁。现将我院从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126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系心肌病中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至今病因未明,有研究表明,该病常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与遗传因素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无家族史者,则男多于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扩大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室壁变薄而心尖部不变薄,室壁活动呈弥漫性减弱;②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二尖瓣E/A:ICM组〈1或〉2,而DCM组〉1(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4.
扩张性心肌病( DCM )的表现是以左心或全心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病死率较高,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约20%的扩张性心肌病有心肌病家族史,起病较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缺血性心肌病( 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笔者应用超声观察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等参数指标,旨在为临床鉴别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提供一个简单易行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D-二聚体在正常围生期及围生期心肌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于判断围生期心肌病病情的意义。方法以围生期心肌病患者33例,健康围生期妇女5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50例为观察对象,比较3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有无差异。将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按D-二聚体浓度是否高于正常围生期水平分为2组,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正常围生期妇女较非妊娠妇女D-二聚体升高,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总体较正常围生期妇女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较正常围生期升高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判断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浆BNP及CRP变化水平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对照组(30例)和糖尿病心肌病组(30例),并测定血浆BNP及CRP水平;继将糖尿病心肌病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氯沙坦治疗组,采取相应治疗,12周后检测其心功能变化及血浆BNP、CRP的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患者的BNP,CRP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且随心肌病损的加重而增加,呈正相关;氯沙坦治疗组的血浆BNP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LVEDd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BNP与CRP水平升高能作为临床反映糖尿病心肌病变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而氯沙坦能降低其水平,并改善心功能,显示其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长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74-2275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6年~2004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13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V3~5R波幅度明显增加,呈现V4≥V5>V3的规律,Ⅰ、aVL、V3~5ST段明显压低,相应导联T波深倒置,也呈现V4≥V5>3的规律,且与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4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V3~5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I、aVL、V3~5ST段压低和T波倒置较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轻,无上述规律性;2例室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Ⅰ、aVL、V1~3ST段抬高,T波直立,V3~5R波不增加;1例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Ⅱ、Ⅲ、aVF、V1~4导联呈QS型。结论重视心电图的变化并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左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0例,女2例)进行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左室造影均显示左室腔呈"黑桃A"型(ace of spades),而心脏超声检查仅1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左胸导联倒置T波。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左胸导联巨大倒置T波)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提示意义;对于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可行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高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对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方法因而常致误诊,我院近12年来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115例,现将其分为高龄组与青中年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从中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糖尿病心肌病组(17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均降低(P<0.05)。结论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