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802例听力筛查结果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新生儿听力现状及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802例新生儿按标准化听力筛查方案进行检查并记录。站果发现802例新生儿中未通过听力筛查者12例,追踪随访其中10例被确诊有听力损伤,即新生儿听力异常占12.5%。站论 尽可能的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为早补偿和早教育创造条件。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聋儿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本院儿保门诊检查的3 055例婴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两次筛查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3 055例婴儿初筛异常率5.43%,复筛异常率10.84%,复筛异常18例经ABR确定5例为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64‰。听力障碍儿以高危儿为主,高危儿中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7.21‰,正常新生儿听力异常检出率为0.3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χ2>3.84,P<0.05)。【结论】DPOAE和ABR能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通过筛查,婴儿听力障碍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言语发育。  相似文献   

3.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先天性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0.3%[1],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降低听力障碍对患儿带来的影响,对有效减少聋哑残疾起到重要作用。本资料通过2009-10-2010-10对1 158例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诊断、干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基层医院做好听力筛查及聋儿早期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新生儿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对听力障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我科自2004年1月开始在我科开展听力学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曹春燕  袁秀英  崔晨 《全科护理》2008,6(33):3055-3055
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新生儿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对听力障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我科自2004年1月开始在我科开展听力学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检测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五星  陈环 《现代护理》2006,12(9):842-843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由专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五官科医师把关。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207例,筛查率占同期出生率的83.9%,初次筛查通过1838例,未通过305例(13.8%),42d后复查,未通过2例,转诊经第3次听力检测中心复查,1例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另1例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中枢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占同期筛查人数的0.9‰。未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有425人,高危儿145人,占34.1%。结论须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筛查率;高危新生儿是筛查的重点对象,对家属应予追踪指导,督促参与监测;完善追踪管理机制,让听力障碍新生儿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由专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五官科医师把关.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207例,筛查率占同期出生率的83.9%,初次筛查通过1838例,未通过305例(13.8%),42 d后复查,未通过2例,转诊经第3次听力检测中心复查,1例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另1例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中枢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占同期筛查人数的0.9‰.未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有425人,高危儿145人,占34.1%.结论须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筛查率;高危新生儿是筛查的重点对象,对家属应予追踪指导,督促参与监测;完善追踪管理机制,让听力障碍新生儿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8月院内分娩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分娩后3 d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 d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3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试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并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护士班次的职责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过程。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情况。结果:试验组初筛、复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过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9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为90.07%(1497/1662),复筛通过率为9455%(156/165);高危儿组的初筛通过率为63.13%(125/298),复筛通过率为24.66%(1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适天数应在新生儿出生后3d或3d以上,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本次听力筛查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20例(1.02%);其中高危儿组13例(4.36%),正常足月儿听力障碍7例(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必须重视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对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及早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使听力损失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标是让有听力损失的要儿和聋儿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读写能力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对可疑听力障碍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前接受听力功能复检,如在6个月内被诊断出来,并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就可避免延误正常的语言及身心发展[1].为提高听力筛查未通过孩子听力复检率,我们对11O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者3个月内复查依从性进行追踪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早期听力障碍对婴幼儿语言、智力及心理发育有严重影响。约有1‰~3‰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引起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或缺陷,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许多医学专家呼吁采用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儿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以促进其言语-语言的发育[1]。我院2004年10月20日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28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其相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用丹麦研制的畸变耳声发射仪进行筛查。结果最后确诊听力障碍5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全面普及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对高危儿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通州地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入住本院NICU的283例新生儿在病情稳定或出院前运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 d左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往上级医院,出生3个月后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283例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70.1%,初筛未通过83例.复筛实际人数64人,通过45人,通过率70.3%,复筛未通过19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早产儿为高危因素前三位.结论 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加强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减少听力障碍儿童数量,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建立与实施过程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院内生产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200例)和对照组(1200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在分娩后3天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于出生后42天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三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实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系统,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性在护士轮班时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诊断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筛率95.42%,初筛未通过11.70%,参与复筛89.55%,未通过复筛38.33%;对照组初筛率为92.83%,初筛未通过13.91%,参与复筛70.32%,未通过53.21%。实验组诊断阳性率39.53%,干预率93.02%;对照组诊断阳性率23.40%,干预率82.98%。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以及干预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听力障碍的筛查,研究探讨引起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有益的依据。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到2006年应用ABR进行确诊的28例婴幼儿发生不同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儿常见的高危因素为高胆红素血症(4/28,14.3%),低出生体重儿(2/28,7.1%),出生窒息3例(占10.7%),其他1例为中耳炎所致,2例用药所致。结论:对新生儿及有听力高危因素的要幼儿进行常规的听力检测和跟踪随访,对已造成听力障碍的婴幼儿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达到“聋而不哑”的目的.方法 采用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对2 799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107例,过期产儿31例,低体重儿49例)的双耳进行听力检测,规定新生儿双耳均通过者为通过人数,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者为未通过人数.并对筛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本组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复查听力测试未通过60例,其中12例可疑阳性,最终6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儿,占2.1%,经过追访其中4例为早产儿,2例系耳道闭锁,先天发育障碍,并采取措施.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和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的初筛与复筛.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1614例(同期住院1662例)听力筛查率97.11%,2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1.33‰.结论 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快速、简便、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可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儿,尽早进行听力干预,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徐青 《临床医学》2010,30(9):87-88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及早进行诊断、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后42 d接受听力复查,复查仍不通过者转至省级医院进一步做听力学检测,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684例,听力筛查率57.77%,4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发病率5.84‰。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以早期发现,早干预,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81-482
目的研究高危儿筛查应用不同护理管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42例高危新生儿进行研究,按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将所有高危新生儿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初筛、复筛通过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初筛及复筛通过率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5.96%)高于对照组(87.89%)(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其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家属也会因此而对护理人员给与更高评价,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月梅  王秀菊  张会丰  单春光  郝芙蓉 《临床荟萃》2012,27(13):1105-1110,111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明确最适合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及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跟踪随访并进行及时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128例高危新生儿及产科病房中1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128例高危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64.8% (166/256),AABR法通过率71.1% (182/256),150例正常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96.3% (289/300),高危新生儿筛查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TEOAE法与AABR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漏诊或误诊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因此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