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131I—抗AFP抗体—MMC“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一种集化疗和内照射于一体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以大鼠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和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为载体,^131碘(^131I)或^125碘(^125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I)和^131I(或^125I)-抗AFPAb-MMC(双弹头Ⅱ)治疗  相似文献   

2.
^131I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英德  刘由庚 《肿瘤》1994,14(4):200-203
1980-1993年,用^131I-抗AFP抗体治疗不能切除肝癌72例(153例次),治疗≥2次占47例,平均^131I量为31.87(6.4-97.4)Mci,中粒数27.4mci(1013.8MBq)。结果:总果:总有效率20.8%(15/72),治后一年生存率33.3%(22/66);治疗≥2,≥3,≥4次者有效率分别为29.8%(14/47),60.0%(9/15)和70.0%(7/10)  相似文献   

3.
研制一种新型的集化疗和内照射治疗于一体的“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药物^131I-抗AF-PMcAb-MMC,并初步观察其临床疗效。药物采用以大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丝裂霉素C和^131I为双弹头,通过直接偶联和改良氯胺T法制备,静脉给药治疗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与同期进行经动脉插管灌注或加栓塞的14例对照组比较,导向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45.5%、83.3  相似文献   

4.
^131I—Hepama—1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肝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项明  谢弘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4):289-291
采用131I-Hepama-1单克隆抗体,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或皮下药盒注入肝动脉,治疗22例不能手术之晚期肝癌患者。结果显示90%患者卡氏评分上升,多数患者癌性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CR+PR+MR率为72.7%(16/22),1年生存率36.4%(8/22)。并使部分不能切除之巨大肝癌变为可手术的小肝癌,二期切除率31.8%(7/22),经二期切除的患者,1年生存率提高到71%。认为本方法作为肝癌综合治疗方法之一,疗效肯定,安全,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5.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6):513-515
目的研究 125I-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后的体内代谢特点,并探讨导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 125I-抗AFP结合化疗栓塞(TACE)和静脉滴注CD3AK细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检测 125I-抗AFP抗体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各项参数及体内生物学分布特点,并对比观察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 125I-抗AFP抗体血中放射性 T1/2α、 T1/2β分别为1.85±1.79及156.46±65.11小时,尿放射活性半排时间为94小时,器官体表外辐射强度测定提示肝脏相对其他器官有强度较强及时间较长的放射性积蓄,肝脏SPECT检查瘤/肝比平均值为2.1±0.6,.导向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1.9%(13/21)与25.0%(5/20),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亦为61.9%与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25I-抗AFP抗体经肝动脉给药后可选择性滞留在肝肿瘤内较长时间而起持续内照射作用,与TACE和免疫治疗应用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导向治疗的“弹头”杀伤力,提高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的疗效,对马抗人AFP抗体进行了131Ⅰ和丝裂霉素(MMC)双标记,制备同时携带131Ⅰ和MMC的“双弹头”马抗人AFP抗体(131Ⅰ-AFPAb-MMC)。荷人肝癌裸鼠的定位显像和抑癌率实验显示131Ⅰ-AFPAb-MMC具有良好的定位显像作用,抑癌率达7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例配对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双弹头”导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CR+PR+MR)为63.2%明显高于对照组(31.8%),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52.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2.7%)P<0.05,且无严重毒副作用。表明:131Ⅰ-AFPAb-MMC的“双弹头”导向综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1980~1993年,用(131)Ⅰ-抗AFP抗体治疗不能切除肝癌72例(153例次),治疗≥2次占47例,平均(131)Ⅰ量为31.87(6.4~97.4)Mci,中位数27.4mci(1013.8MBq)。结果:总有效率20.8%(15/72),治后一年生存率33.3%(22/66);治疗≥2,≥3,≥4次者有效率分别为29.8%(14/47)、60.0%(9/15)和70.0%(7/10);一年生存率依次为45.7%、73.3%和80.0%;瘤大小:≤7cm,7.1~10cm和>10cm患者,治后瘤缩小率分别为100.0%、76.9%和53.9%;一年生存率87.5%、48.0%和15.4%;经肝动脉灌注治疗有效率高于iv给药者(64.3%:15.2%),一年生存率亦高于iv(64.3%:37.5%)。本研究表明,(131)Ⅰ-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5I-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的毒副反应,药物体代谢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125I-抗AFP抗体,经静脉给药,治疗2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每例接受^125I的中位剂量为289.3MBq(100.3~708.9MBq)结果:药物在血浆清除缓慢,第15天^125I血浓度仍为5.275±1.053×10^-4%,药物毒性低,耐受好,治后总有效率(CR+PR+M  相似文献   

9.
肝癌导向治疗的临床研究(1980~1999年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核素 (或药物 ) 抗AFP抗体、1 31 I或 (1 2 5I) 抗AFP(AFP .McAb或AFPAb) MMC“双弹头”、1 2 5I LUF标记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1 用改良氯胺T法将纯化AFP抗体标记核素1 31 I或1 2 5I获得标记物1 31 I(或1 2 5) 抗AFP抗体 ;用改良氨胺T法和过碘酸钠氧化法标记核素1 31 I或1 2 5I与MMC制备“双弹头” :1 31 I 抗AFP单抗 (AFP .McAb) MMC(称双弹头I)和1 31 I(或1 2 5I) 抗AFP多抗 (AFPAb) MMC(称双弹头Ⅱ ) ;催化置换反应制备1 2 5I 超液化碘油 (1 2 5I LUF) ;2 治疗后行肿瘤放射免疫定位显像 ;3 治疗 :1 94例进入临床试验 :1 31 I 抗AFP(n =72 ) ,1 2 5I 抗AFP(n =2 2 ) ,抗癌药 抗AFP(n =2 1 ) ,1 31 I或1 2 5I 抗AFP MMC(n =41 ) ,1 2 5I LUF(n =38)。结果  1 治疗后病人瘤 /肝 (T/L)比值 ,以1 2 5I LUF(3 46) >双弹头 (2 2 6) >单一弹头 (1 5~ 2 5) ,T/L以ia途径 >iv ;2 早期研究的病例晚期者居多 ,1 31 I 抗AFP、1 2 5I 抗AFP和双弹头Ⅰ、Ⅱ治后 1年存率分别为 33 3 % (2 2 / 66)、47 1 % (8/ 1 7)和 58 5 % (2 4 / 4 1 ) ,以抗癌药 抗AFP最低 (1 9 0 % ) ,而1 2 5I LUF则高达 81 6 % (31 / 38) ,其中 1 8例加外照射者为 1 0 0 % (1 8/ 1 8)  相似文献   

10.
双弹头组合单抗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HAb25为载体,以 ̄(131)I、阿霉素(ADM)为“弹头”.应用间接交联方法及氯胺T法,制备出肝癌“双弹头组合单抗”免疫导向偶合物[ ̄(131)I-HAb18-ADM]/[ ̄(131)I-HAb25-ADM],其标记率49.8%,比放射性6.88×104Bq/μg,免疫结合率42.5%。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双弹头组合单抗偶合物杀伤力显著强于单弹头单抗体偶合物(P<0.05)。荷肝癌棵鼠导向治疗实验,168小时SPECT扫描清楚定位,瘤/肝比值3.735±0.120,治疗效果显著强于其它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双弹头”集中了化疗与放疗优点,二者协同,明显提高了杀伤效应;组合单抗较好地消除了肿瘤异质性对导向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肝癌“双弹头”组合单抗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肝癌单抗HAb18、HAb25为载体,以131Ⅰ、阿霉素(ADM)为弹头,应用间接交联及氯胺T法,制备出肝癌"双弹头"组合单抗免疫导向结合物131Ⅰ-HAb18-ADM/131Ⅰ-HAb25-ADM,其标记率49.8%,比放射性6.88×104Bq/ug,免疫结合率42.5%。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双单头”组合单抗结合物杀伤力显著强于单弹头单抗体结合物(P<0.05)。荷瘤鼠导向治疗实验,168小时SPECT扫描定位清晰,瘤/肝比值3.735±0.120,治疗效果显著强于其它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双弹头”集中了化疗与放疗的优点,二者协同,提高了杀伤效应;组合单抗较好消除了肿瘤异质性对导向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导向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56例肝癌随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肝癌治疗效果 ,以超液态碘化油 (LUF)及体毛颗粒 (H)作为载体 ,12 5I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 (CCNSA)为弹头 ,制成能经导管灌注的导向抗癌物ILCH ,并随访其疗效。方法 对 5 6例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ILCH。治疗前后分别做CT、B超、DSA、AFP及血尿中12 5I放射性测定。结果 12 5I与L标记率为 6 0 %~ 90 % ,能与H一起在 10 0 μm直径以下的末梢动脉中长期滞留 ,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全身循环 ,并将抗癌药限制在癌区共同发挥接触性内照射和化疗栓塞作用。术后副作用小 ,无排异反应 ,DSA证实发丝样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消失 ,肿瘤直径缩小 5 0 %~ 70 %者 ,占 6 4.3% ;肿瘤无变化或缩小 5 0 %以下者 ,占 35 .7%。临床症状、肝功能及AFP均有改善。 6个月、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82 .1%、6 3.1%和 5 5 .6 %。结论 ILCH作为一种新的导向抗癌物治疗肝癌 ,简便易行 ,导向性强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后的体内代谢特点 ,并探讨导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经肝动脉灌注 1 2 5I 抗AFP结合化疗栓塞 (TACE)和静脉滴注CD3 AK细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 2 1例 ,检测 1 2 5I 抗AFP抗体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各项参数及体内生物学分布特点 ,并对比观察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 :1 2 5I 抗AFP抗体血中放射性T1 2 α、T1 2 β分别为 1.85± 1.79及 15 6 .46± 6 5 .11小时 ,尿放射活性半排时间为 94小时 ,器官体表外辐射强度测定提示肝脏相对其他器官有强度较强及时间较长的放射性积蓄 ,肝脏SPECT检查瘤 肝比平均值为 2 .1± 0 .6 ,。导向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 1.9%(13 2 1)与 2 5 .0 %(5 2 0 ) ,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亦为 6 1.9%与 2 5 .0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给药后可选择性滞留在肝肿瘤内较长时间而起持续内照射作用 ,与TACE和免疫治疗应用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31I美妥昔单抗(商品名:利卡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79例,采用经肝动脉途径灌注利卡汀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改变、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等。对治疗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利卡汀治疗后71例随访的患者中1个月无复发率为100%,3个月无复发率为76.1%,6个月无复发率为28.2%。所有患者中死亡14例,占19.2%,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均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31I美妥昔单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尤其是肝功能情况较好患者的疗效明显;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