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曾一度引起临床医生困惑,因病理报告通常未提示良性或恶性,临床医生难以作治疗选择。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已开始对良、恶性判别进行病理及临床归类,以便指导治疗。通过对病理学特点(形态特点、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5例胃肠道间质瘤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SMA和S-100。结果:45例GIST中良性10例,交界性15例,恶性20例。细胞梭形或上皮样形或者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是91.1%和80%。结论: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CD117和CD34联合应用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侧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病理形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一例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①患者女,20岁;②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卵黄囊瘤和精原细胞瘤结构。卵黄囊瘤结构复杂,细胞异型性明显,基本结构为网状结构、实性结构、内胚窦样结构、透明小体。无性细胞瘤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有纤细纤维组织分隔及淋巴样细胞浸润。③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常规组织学与未分化癌、颗粒细胞瘤、透明细胞癌、未成熟畸胎瘤有时易混淆,患者年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①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生殖细胞。②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可发生误诊,免疫组化检查、年龄、组织学形态等有助于鉴别诊断。③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浸润性,易复发。治疗上采取手术治疗加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患有胃肠道间质瘤患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征,为临床经验积累提供基础,以利于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63例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根据肿瘤良性、恶性及交界性,将其平均分为3组,分析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间质瘤性质不同(良性、恶性及交界性),其肿瘤平均直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的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随着间质瘤性质的改变,其肿瘤直径会发生变化;免疫组化特征中的CD34及CD117可能是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特异性抗体,其临床诊断价值高.但是在诊断时,不能依靠其阳性概率来对间质瘤的性质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的良性真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较少,术前多难以诊断,且因其形态结构复杂,病理在其组织发生存在分歧。本文对5例SH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病范围较广,占恶性肿瘤1%~2%,多发于皮肤,其次好发于眼,肛管直肠占第三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自1857年Moore报道第1例以来,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见,该肿瘤恶性度极高,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认识。笔者对1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紊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和诊断进行研究,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观察LESS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异型性小,均未找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内均有较多的散在性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薄壁血管和类似螺旋动脉的小血管,其中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 LESS是一种少见肿瘤,其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成瑞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972-2972,2974
胃肠道间质瘤为胃的非上皮性肿瘤并不少见,但关于胃的外生性间质瘤伴囊性病的文献报道并不多,笔者2005年在外检中遇到1例,现结合中外文献复习,探讨其眼观、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良恶性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性肾瘤(cystis nephr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多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多囊性肾瘤中,男性3例,其中2例小于2岁,1例为53岁,女性1例,年龄42岁,大体均为多房囊性肿物,内含清亮液体,囊间隔薄。光镜见囊壁内衬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其间质为致密纤维组织,均未见成熟肾组织。其中2例间质内可见肾胚芽组织。结论多囊性肾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囊性肿瘤,在临床、影像及病理各方面都要与肾脏其他伴有囊性改变的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恶性肌上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患者中,腮腺肿瘤8例,上颌窦肿瘤3例,鼻腔肿瘤2例,面颊部肿瘤2例,颌下腺肿瘤2例,乳腺肿瘤2例,头皮、鼻咽、上腭、牙龈、舌根各1例。病理诊断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论肌上皮癌较为罕见,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生长迅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血行转移率高、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该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早期患者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晚期需行手术、化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恶性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多发性恶性血管内乳头血管内皮瘤患者,依照临床症状、组织学变化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患者病变部位发现明显肿瘤组织,呈现不规则扩张型薄壁管腔物,个别位置血管腔内发现乳头状皱起组织,免疫组化对管壁及乳头皱起组织检查发现其内皮细胞CD31、CD34和F8因子均显示阳性,但是管腔内海绵状组织内皮细胞组织学检验呈阴性。结论多发性恶性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较为罕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组织学变化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确诊,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8例GIST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胃30例,小肠12例,结肠4例,直肠2例,根据核分裂象及肿瘤大小分为良性5例,交界性或低度恶性31例,恶性12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43例,CD34阳性34例,SMA阳性13例,S-100阳性4例,Desmin阳性5例。结论GIST是一种富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GIST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的良性真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较少,术前多难以诊断,且因其形态结构复杂,病理在其组织发生存在分歧.本文对5例SH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MM)是成年人最多见的眼内恶性肿瘤[1],多发生在40~60岁之间,也可见于80岁的老人或小儿,为单眼发病,多为单一性[2],国外发病率占眼内肿瘤的首位。国内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的第二位[1]。此瘤恶性程度高,易经血道转移[3]。虽属国内少见瘤[4],然而临床上又易和多种眼病相混淆,据文献报告误诊率为2.7%~39.7%[1],由于病人就诊时间不同[5],尤其是伴有屈光间质混浊,临床上出现并发症时更易误诊[1、6]。1临床表现1.1自觉症状视力不同程度的发生障碍及视野缺损,伴有视物变形,小视、视物变色、闪光…  相似文献   

15.
正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1]),国内外报道较少,应用中医药治疗的报道更是少见。本文分析1例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恶性蝾螈瘤,复习相关文献并分析报道如下。1病案介绍王某,男,25岁,2017年6月因右下肢肿物伴疼痛就诊于天津市肿瘤医院,取病理示:恶性蝾螈瘤,免疫组化:梭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并腺肌症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方法对2例子宫腺瘤样瘤并腺肌症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肿瘤主要啦于宫底、宫角区浆膜下,肿瘤有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镜下由腺腔样结构组成,内衬扁平或立方细胞,间质为纤维组织和增生的平滑肌。子宫肌层可见散在分布的增殖性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CKL、Vimentin、抗间皮细胞抗体(Mc和Calretinin)阳性。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对该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腺肌症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术前的误诊,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林益群  罗明艳  钟子劭 《新中医》2016,48(6):199-20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患者中医证型与间质瘤免疫组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共66例,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参照《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析,统一其中医证型;分析各中医证型在各组免疫表型、病理及在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之间分布特点,探讨胃肠间质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胃肠间质瘤以脾虚湿瘀型证最多;大于60岁者以脾胃气虚虚证为主,小于60岁者以脾胃湿热实证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性别、肿瘤部位、出血坏死与否、核分裂数、肿瘤恶性程度等生物学特性及免疫组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其产生本质为脾虚,其标有痰湿、热毒、瘀血等,初期多以湿热瘀实证为主,病久可导致正气亏虚,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面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形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面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患儿,男,3岁6个月。(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呈疏密不均的排列。(3)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与其他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多切片、免疫组化、特染可以鉴别。结论:(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胚胎间叶组织。(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罕见,容易发生误诊,多切片,特染,免疫组化可帮助诊断。(3)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宜早发现,早治疗,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铝k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d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LESS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HE光镜下,13例LESS均显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并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组织间隙内可见瘤组织灶状分布,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血管清晰可见,其中5例伴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免疫组化显示,13例标本中肿瘤细胞的CD10及V im en-tin均强烈表达,PR阳性者9例,ER阳性者10例,SMA阳性者4例,CD34和Desm in均阴性。结论 LESS具有多向分化特点,因其组织形态多变,需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