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颈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10例病人均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9乙醚吸入麻醉5例,静吸互补麻醉5例)8例病人行冰水浴体表降温,出水后头部置冰袋,卤咽温31-32℃;阻断颈动脉血流时间不超过20min。结果:全组病人均无中枢神经系统和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颈动脉瘤切除术应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控制性低温,采取脑保护措施,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4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于全麻诱导前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观察全麻诱导后及插管后1-10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诱导后及插管后A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B组(P〈0.05);A组61.2%(21例)病例出现心动过速,B组为21.0%(7例),两者比较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颈丛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浙江医学》2006,28(1):36-37
颈动脉内膜剥脱一。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外科手术方法之卒中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认识的提高,该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同时随着麻醉和监测技术的改进,手术的安全性也已大大提高。对麻醉方法多数人主张使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亦可用全麻加控制性加压。我们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症的病人采用颈丛麻醉行CEA,麻醉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观察胸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全麻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胸部硬膜外麻醉对40例老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进行分组对比研究,观察全麻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心肌耗氧及应激性激素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指标及RN、A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在围插管斯保持平稳。纣胸部硬膜外麻醉可抑制老年手术患者全麻气管内插管时血浆儿茶酚胺分泌,保持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张守彬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05-106
目的:探讨腹妇科手术的麻醉与手术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61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气管内全麻。结果:麻醉方法满足妇科手术的要求。其中中转开腹2例(0.3%),发生并发症6例(1.6%),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各48例,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胸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1组)、单纯全麻组(A2组);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1组)、单纯全麻组(B2组)。胸部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为T7~8,上腹部手术硬膜外穿刺点为T9~10。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爱可松0.8 mg/kg。气管插管后,硬膜外穿刺组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5~10 ml/h;各组全麻维持用药种类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探查中(T3)、术毕(T4)、气管拔管时(T5)的MAP、HR;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各组的全麻用药量。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均较单纯全麻组小,循环稳定(P〈0.05或P〈0.01),全麻用药量也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或P〈0.01),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适宜在胸部及上腹部大手术中应用,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7.
赵辉  曹刚 《甘肃医药》2011,(1):32-34
目的:为严重创伤病人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35例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方法必须掌握多种麻醉药复合的平衡麻醉原则,选用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结果:35例严重创伤病人中除3例死亡外,32例均安全度过了麻醉和手术。结论: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应及时、正确、果断,根据病情,权衡利弊,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麻醉医生的素质及操作管理水平、必要的监测和综合处理技能,对创伤急危病人的治疗及愈后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诱导期应用时病人的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病人,随机分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分别静注艾司洛尔1mg/kg(Ⅰ组)、2mg/kg(Ⅱ组)及对照组(Ⅲ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给药前、插管前、插管后1、2、3、5、10min的HR、SBP、DBP。结果插管前后Ⅰ、Ⅱ组与Ⅲ组比较,HR、SBP、DB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与Ⅱ组比较,插管前HR、DBP,插管后DB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前应用1mg/kg的艾司洛尔,能有效缓解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喉罩在老年人气管内全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替代气管导管在老年人气管内全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70岁以上进行气管内全麻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喉罩组(H组)以丙泊酚1.0mg/kg、芬太尼2ug/kg、罗库溴铵0.3mg/kg进行麻醉诱导,90s后徒手放入喉罩;气管导管组(T组),以丙泊酚1.5mg/kg、芬太尼4.0ug/kg、罗库溴铵0.3mg/kg进行麻醉诱导,90s后进行喉镜辅助下气管导管插管。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及术比拔管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气道压力(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和术后咽喉疼痛的病例数。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气道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无明显差异;H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少于T组,术后咽喉痛痛的例数也少于T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喉罩替代气管导管应用于老年人的气管内全麻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的心血管反射,能安全地用于老年人的气管内全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病人围麻醉期的麻醉处理。方法 76例病人均在全麻下俯卧位行手术,入室后先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输入晶体液500ml后再开始麻醉诱导。有17例病人是受伤3天内行手术.我们使用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有59例使用维库溴胺行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结果 病人术中顺利,在全麻后改变体位过程中,有21例血压下降,下降值≤30%,全组病人在手术结束30分钟内清醒顺利拔管,SPO2在95%以上。结论 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麻醉处理在于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加强术中、术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喉罩在子宫切除病人全麻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喉罩用于妇科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ASAⅠ级行子宫切除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全部病例均选择快速诱导,静注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5mg/kg,阿曲库铵0.75mg/kg,常规方法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持续泵入异丙酚每分钟100μg/kg,每30min追加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25mg/kg。分触在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前(T2)、后(T3),切皮前(T4)、后(T5),开腹时(T6),子宫切除时(T7),关腹时(T8),缝皮时(T9),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前(T10)、后(T11)记录HR,MAP。两组病人于麻醉前,子宫切除和手术结束时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插管时HR,MAP值T组明显高于L组,手术维持过程中HR,MAP值L组明显高于T组,拔管时HR,MAP值T组明显高于L组。结论 在置入或拔出喉罩时对机体的刺激明显低于气管内插管,但手术维持过程中机体对喉罩的应激反应明显强于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13.
陈录平  罗菊桃 《医学文选》2001,20(2):181-181
我院自1994年以来由于麻醉原因直接造成病人死亡5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 例1:男,36岁,经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胆囊摘除术,术中病人心率曾降至46次/分,血压75/45mmHg,由于麻醉医师当时未及时处理,又未提醒术者停止操作,直至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例2:男,5个月,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腭裂修补术,术中以KTM、r-OH维持,气管内吸氧,因病儿术中躁动厉害,术中反复追加 KTM、 r-OH,术毕因气管导管太细,未经吸痰,就送病儿回房,回房20min后出现呼吸停止,抢救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17例上腹部手术分别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A组9例)和全麻(B组8例),测定围术期血浆β-内啡肽,记录同期血压、心率。结果(1)A组血压气管插管后至拔管期全程低于麻醉前(P<0.05),心率从探查开始至拔管时均低于麻醉前(P<0.01)。B组收缩压于手术探查时低于麻醉前(P<0.05),拔管时显著高于手术探查时和术中1.5小时(P<0.01)。两组间比较,术中和拔管时B组血压显著高于A组(P<0.05),但心率无显著差异。(2)β-内啡肽变化:A组全程无显著变化,B组气管拔管后显著高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和术中1.5小时(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明显,血压波动较大,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围术期应激反应较轻、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笔者医院自1989年以来共施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250例,250例全部采用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选用ID5~6mm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后接K-RⅡ型喷射式呼吸机常频喷射通气,维持呼吸,麻醉中除全部用芬太尼镇痛、琥珀胆碱(司可林)静滴肌肉松弛外,诱导用硫苯妥钠组91例,依托咪酯组109例,上述两组均为口腔气管插管。普鲁泊福(异丙酚)组50例均为鼻腔插管,并在插管前再配合用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咽喉部及声门表面麻醉。该手术有时间短、麻醉要求起效快速、维持平稳、术毕病人清醒早,气管拔管早、手术与麻醉共用一个部位、既要保持术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气管肿瘤手术中采用高频通气(HFV)下行静吸复合全麻的可行性。方法:41例气管肿瘤患者均在双侧支气管插管,采用HFV,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气管手术。分别于手术前、气管插管后、HFV中、手术结束及拔除气管插管后进行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分析。结果:41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除PaO2术前与插管后、HFV中、术毕及拔管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7、4.41、4.01、4.39,P〈0.05〉,其他指标各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V是大气管手术麻醉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和术毕拔管,往往会引起一过性的血压升高,这对于原有高血压的病人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插管前和拔管前均应用0.02%硝酸甘油(NTG)滴鼻,结果,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皆轻微,血压平稳。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100例胸腹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病人,男60例,女40例,年龄55~90岁,术前血压皆>21.3/12.7kPa,ASAⅡ~Ⅲ级,术前30min阿托品0.5g或东莨菪碱0.2~0.3mg+鲁米那0.1或安定10mg肌注。1.2 方法:全麻诱导均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硫酸镁氯胺酮麻醉在开胸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炳东 《广西医学》2000,22(5):967-968
目的:观察硫酸镁(MS)配合氯胺酮(Ket)麻醉(MK麻醉)在开胸手术麻醉中对病人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218例开胸手术病人分为150例MSKet麻醉(MK组)为观察组,68例芬太尼(F)等和氨氟醚(E)静脉麻醉(FE组)为对照组。于术前5min(T1),诱导后气管插管箭1min(T2)、气管插管即时(T3)、切皮时(T4)、手术开始40min(T5)、术毕前10min(T6)等时点取SP、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②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F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P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F组)。EP组及EF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椎T5~7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4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间断吸入少量安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潘库溴胺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和脉搏血氧饱和度。③结果与P组及F组相比,EP组、EF组术中血液动力学较稳定(t=2.133~5.194,P<0.05,0.01);EP组及EF组全麻药用量较P组及F组明显减少(t=2.307~8.775,P<0.05,0.01);EP组、E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也较P组及F组短(t=2.731~3.856,P<0.01),清醒拔管例数较多(χ2=5.13~8.88,P<0.05,0.01),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少。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