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无症状前列腺炎(Ⅳ型)的关系.方法对血清PSA 4~10 ng/mL,肛门指检正常且无前列腺炎症状的102名体检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检查,若EPS中WBC>10/HP或VB3离心后WBC>10/HP,则诊断为Ⅳ型前列腺炎,给予6周治疗后复查血清PSA.结果 102例中诊断Ⅳ型前列腺炎28例(27.5%).治疗后13例血清PSA<4 ng/mL,随访6月其血清PSA仅平均上升3.8%(P>0.05);15例血清PSA仍高于4 ng/mL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前列腺癌6例,慢性炎症、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组织各3例.结论对血清PSA 轻度增高且肛门指检正常者应进行Ⅳ型前列腺炎的筛检,经确诊给予相应治疗后半数患者血清PSA可恢复至正常,从而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是仅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很好的组织特异性。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实验室通过十年的检测发现,血清总前列腺原(PSA)是前列腺组织特异,而非前列腺癌特异,在前列腺的增生、感染、炎症等疾病时,同样可以使血清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变化,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引起PSA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34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3个月检测T-PSA、F-PSA值,并计算F/T比值。结果:患者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和F-PSA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亦低于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3个月F/T比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周F/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7例患者PSA仍大于4 ng/ml,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1例为前列腺癌,其余均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F-PSA显著升高,F/T比值降低;其机制是前列腺炎症形成过程中正常前列腺上皮血屏障的破坏及炎症充血期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PSA增多。对PSA的动态观察对于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Ⅲ型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CPS)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过筛查出的260例PSA≥4 ng/mL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后行PSA检测并根据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分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组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 A组PSA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54±1.86)ng/mL降至治疗后的(3.28±1.86)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前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炎预后情况,对于治疗后其PSA≥4 ng/mL的患者,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对早期筛查前列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志红  肖创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171-2172,2175
目的 比较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对前列腺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68例40岁以下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美国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SA水平。结果 31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中21例PSA升高(〉4μg/L)21/31(68%),3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3例PSA增高3/37(8%)。18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PSA水平降至4μg/L以下18/21(86%)。结论 急性前列腺炎可使血清PSA水平明显增高,以PSA为前列腺癌诊断依据时须考虑前列腺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ug/L≤PSA≤10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相关性,以期PSA值水平更好指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方法:选择经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证实的62例前列腺癌病例,按其PSA值水平分为4组:A组PSA<4 ng/ml,B组:4 ng/ml≤PSA<10ng/ml,C组:10ng/ml≤PSA<20ng/ml,D组:PSA≥20ng/ml。分析四组PSA值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PSA水平的高低与前列腺癌有明确的相关性,高PSA水平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PSA水平能很好指导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PSA、f/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a与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血清PSA、f/t-PSA值在PCa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Ca与BPH两组患者间PSA、f/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SA介于4.0 ~ 10.0μg/L之间,两组患者间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t - 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SA介于4.0~10.0μg/L之间,f/t-PSA在0.15时,对PC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结论:PCa患者PSA显著升高,f/t-PSA则显著降低.选择f/t-PSA小于0.15作为临界值,对PCa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社区5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自2008年7月-2009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逢源和彩虹两个社区3021名50岁以上的男性血清PsA。对于PSA≥14.0ng/mL前列腺癌可疑病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结果:筛查中血清PSA≥4.0ng/mL者占7.0%(210/3021),其中前列腺癌发现率6.0%(18/21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血清PSA浓度的增加,前列腺癌发病增高。结论:用血清PSA在社区老年男性人群中筛查前列腺癌是可行的,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筛查可为这些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设计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健康体检,获得试验数据和初始研究队列,采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标(NIHCPSI)总评分、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用药手术史等基本信息。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人体学参数测量,采集禁食8h的空腹静脉血标本,对PSA、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参与者行前列腺按摩取出前列腺液,利用玻片法计数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平均量,根据NIH-CPSI评分及有无炎症,分成Ⅳ型前列腺组与健康组。结果血清PSA水平在健康组和Ⅳ型前列腺炎组均值分别为0.91和1.27(ng/ml),标准差为0.79和1.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受教育程度、运动在Ⅳ型前列腺炎组大于健康组。Ⅳ型前列腺炎(WBC≥3+)对比健康组,随着PSA递增OR值也是递增的,分别是1.078、3.589、4.406。在PSAQ4中随着炎症的增加OR值也递增。分别加入年龄,教育水平、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BMI、抽烟、饮酒、运动、舒张压、收缩压作为调整变量后Ⅳ型前列腺炎组及按白细胞分组Ⅳ型前列腺炎(WBC≥3+)随着PSA增加OR值逐渐递增。结论高水平的血清tPSA水平,是Ⅳ型前列腺炎的一个风险。Ⅳ型前列腺炎病人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与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杨缙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656-657,66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0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所有患者口服莫西沙星,治疗随访4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熊飞龙  何卫阳  李信  王明 《重庆医学》2016,(35):4974-4976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穿刺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61例行前列腺穿刺患者的血清PSA检测、穿刺病理检查及全身骨显像等资料,依据不同血清PSA水平将其分为A组(PSA≤4.0 ng/mL)、B组(4.0 ng/mL<PSA≤10.0 ng/mL)、C组(10 ng/mL<PSA≤20 ng/mL)、D组(PSA>20.0 ng/mL),比较各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以及不同PSA水平前列腺穿刺阳性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结果 A、B、C、D4组患者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9.09%、9.84%、26.21%、74.73%,其中A、B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与D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游离态PSA/总PSA比值(F/T)≤0.16与F/T>0.16的患者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穿刺阳性患者中,PSA> 20 ng/mL者骨转移发生率高于PSA≤20 ng/m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水平越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越高;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20 ng/mL建议行全身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62例,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超声诊断科检查的3 874例前列腺疾病门诊患者,年龄(68.5±13.5)岁,分析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分型及其PSA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可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及弥漫浸润伴结节型,且弥漫浸润型和弥漫浸润伴结节型各自与前两种(隐匿型和结节型)之间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隐匿型和结节型之间以及弥漫浸润型和弥漫浸润伴结节型组别之间的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值结合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于前列腺癌(尤其是隐匿性和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85例,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及PSAD,探讨穿刺诊断前列腺癌(PCa)最佳的PSA、F/T值与PSAD值。结果:以PSA>15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68.5%,阳性预测值为58.6%;在PSA<15ng/ml区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与PCa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018,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37、3.158,P<0.01)。F/T值取0.16,PSAD取0.35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PSA>15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15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穿刺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邢锦  张丹  孟焱  翟林  张岚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83-1184
目的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与血清PSA和PSA密度的关系。方法 2006-2008年对105例因PSA升高、肛诊及超声检查阳性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PSA和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者,检出前列腺癌患者36例(34.3%),前列腺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69例(65.7%)。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血清PSA浓度〈4ng/ml者有1/11例(9.1%)为前列腺癌。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升高(r=0.912,P〈0.01);当PSAD〈0.15时,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而当PSAD≥0.15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升高(χ^2=16.377,P〈0.01)。结论血清PSA及PSAD对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前列腺穿刺患者穿刺前行抗生素治疗后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变化,评价其变化对预测前列腺癌是否具有一定意义。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80例4 ng/mL 相似文献   

17.
比较血清游离PSA比值(FPSA/TPSA)、前列腺移行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比值[(F/T)/PSAD]诊断PSA灰值区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或住院,血清PSA位于4~10ng·mL-1的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组)患者20例,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组)患者42例。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经直肠超声(TURS)测量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区体积,分别计算出FPSA/TPSA、PSATZ和(F/T)/PSAD并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PCa组和BPH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分别为(6.670±1.780)、(5.937±1.411)ng·m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A/TPSA为0.122±0.058、0.185±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TZ为(0.592±0.255)、(0.285±0.184)ng·mL-1·c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PSAD为0.437±0.449、1.822±1.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自大至小依次为(F/T)/PSAD、PSATZ、FPSA/TPSA、TPSA。结论当血清PSA位于4~10ng·mL-1时,FPSA/TP-SA、PSATZ及(F/T)/PSAD可辅助提高PCa的诊断符合率。其中PSATZ、(F/T)/PSAD较FPSA/TPSA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PSAD在汉族人群PSA灰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了265例PSA水平介于4~10ng/ml并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通过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PSA值、f/tP-SA值、PSAD值和cPSAD值在预测诊断前列腺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前列腺癌早期预测指标。结果 265例患者中,63例为前列癌患者,占23.77%。PSA、cPSA、PSAD、t/fPSA、cPSAD 5个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0.706、0.865、0.800、0.875,在所有参数中,cPSAD的AUC最大,较其他参数有更高的诊断效率。cPSAD取截点为0.0970ng/ml2时可达到90%的敏感度和63.4%的特异度,取截点为0.1296ng/ml2时可达到85%的敏感度和78.7%的特异度。结论在汉族人群PSA灰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诊断中,cPSAD较其他目前常用的PSA相关指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