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眼部多种组织成分的广泛损害,已成为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多效性生长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主要探讨H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曹晖  胡宏慧  许迅  樊莹  王方  张皙 《眼科新进展》2003,23(5):335-337
目的制备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今后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以出生7d的C57BL/6J小鼠56只,雌雄兼有,随机将28只放入75%±2%高氧环境,控制室温23℃±2℃,日光照明,5d后返回空气环境;另一组28只置于23℃±2℃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随机于出生后12、14、17、21、22、25d取高氧组和空气组小鼠行视网膜铺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出生后17d小鼠的视网膜铺片、石蜡切片HE染色、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高氧诱导组出生后17d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穿过视网膜内界膜细胞核计数明显高于空气组.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从出生后14d开始有阳性表达,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出生后17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持续至出生后21d.结论该模型为一种合适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的发生发展中的参与机制。方法 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法观察缺血视网膜组织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 织中有不同程度的VEGF mRNA表达,表达的程度以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中最强。 VEGFmRNA 的表达部位与视网膜组织缺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结论VEGF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参与机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5-7)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达成共识,现在已有多种VEGF抑制剂被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现将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最新几种VEGF抑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MicroRNA调节视网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新生血管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新生与多种生长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microRNA(miRNA)可能调控这些生长因子的表达.一些miRNA被证明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关系密切,例如miR-31、miR-150、miR-184、miR-200 b、miR-126等,它们通过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调控血管新生.miRNA类似物或拮抗物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已逐渐成为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新策略,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影响。 方法选用清洁级C57BL/6J小鼠共44只,7~8日龄,雌雄不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处理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1只小鼠(22只眼),高氧处理组33只小鼠(66只眼)。正常对照组小鼠在标准环境中生长;高氧处理组小鼠为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其环境除氧体积分数为(75±2)%,其他均相同,氧箱内饲养5 d后,将其返回到标准环境中。以视网膜表面出现新生血管簇、无灌注区,判定为造模成功。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模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只小鼠(22只眼)。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二甲基亚砜和溶于二甲基亚砜的CA-074 Me(cathepsin B抑制剂),继而在标准环境中饲养5 d。采用心腔注射荧光素标记葡聚糖,视网膜铺片法观察新生血管生成的情况;分别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athepsin B、VEGF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的表达量。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总体差异,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再用SNK-q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分析。 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较模型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视网膜血管走行相对清晰,未见明显的缺血无灌注区。各组cathepsin B与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总体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3,22.98,43.86,67.92;P<0.05)。模型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中cathepsin B与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增高,而实验组中cathepsin B与VE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则降低。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A-074 Me可抑制cathepsin B和VE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cathepsin B和VEGF表达减少可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且cathepsin B与VEGF之间可能存在着双向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反义VEG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晖  许迅  樊莹  王方  张皙 《眼科研究》2004,22(3):256-259
目的 将反义VEGF质粒用脂质体包裹注入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小鼠眼中,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出生7d的C57BL/6J小鼠44只放入高氧环境中饲养,另外8只于空气环境中饲养。5d后出高氧环境,随机取36只分成3组。将质粒与脂质体以1:5(W/V)的比例混合,室温下静置30min。大剂量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Anti—VEGF121 0.085μg;小剂量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Anti—VEGF121 0.038μg;PCR3.1组玻璃体腔内注入质粒PCR3.1 0.053μg,之后空气环境饲养5d。解剖镜下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组织切片任意选取不包括视乳头的20张切片,计数突出内界膜位于视网膜表面的细胞核数;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结果 视网膜铺片原中周部血管紊乱分布部位,血管分布均匀。而对照组(注射PCR3.1)则无变化。内皮细胞计数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较高氧组、对照组显著减少,在P17的VEGF在毛细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但程度上有差异。结论反义VEGF质粒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康  王康孙  王玲 《眼科新进展》2002,22(4):232-23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别于小鼠出生后3d,1、2、4周以免疫组化观察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并与视网膜铺片和光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血管系统由视盘处呈放射状穿出,逐渐由后极部向周边部,视网膜病理切片显示;出生后3d时,视网膜只有2层,即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层毛细血管仅限于视网膜后极及中周部,7d时外丛状层形成,出生后14d,视网膜外层毛细血管发育基本完成,出生后28d,视网膜与14d时大致相似,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出生后3d,阳性信号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外缘,7d时,VEGF明显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几乎全层内核层,出生后14d及28d。当视网膜血管系统发育基本完成时,VEGF阳性细胞数量和强度都明显减少和减弱。结论 本研究提示,VEGF的表达在空间和时间上与视网膜血管形成密切相关,VEGF的存在对于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形成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可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新生血管生物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贞  倪卫杰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19-1123
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许多眼病的病理基础和重要临床表现,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不正常的血管生长以及造成血管壁渗漏的主因,因此抗VEGF靶分子治疗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视网膜新生血管生物药物治疗新进展,包括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VEGF抗体、RNA干扰类药物等.这些方法均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效果,但仍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临床试验检验其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Delta样配体4(Dll4)参与视网膜内细胞的发育和血管的发生过程,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共同参与诱导和挑选尖端细胞的过程.Dll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VEGF表达的关系值得关注. 目的 研究Dll4单克隆抗体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对视网膜中Dll4、VEGF及其受体表达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5日龄的新生SPF级SD大鼠与母鼠一起在含体积分数为(80±2)%氧气的密闭玻璃箱内饲养至12日龄,然后返回自然环境下饲养至17日龄以建立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于模型大鼠12日龄时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Dll4单克隆抗体2.5 μl(0.5 μg)为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左眼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体积PBS作为PBS对照组.于大鼠17日龄时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中Dll4、VEGF、VEGF受体-1(VEGFR-1)、VEGFR-2、神经纤维网蛋白-1(neuropilin-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采用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评估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两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大鼠视网膜内Dll4 mRNA表达灰度值(Dll4 mRNA/β-actin mRNA)为0.22±0.06,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0.9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9,P=0.000),而2个组间VEGF mRNA及其受体VEGFR-1 mRNA、VEGFR-2 mRNA表达灰度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9;t=1.687,P=0.109;t=-1.674,P=0.111);与PBS对照组比较,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中neuropilin-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3±0.08 vs.0.64±0.07)(t=-2.677,P=0.015).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PBS对照组.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大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为(63.6±11.6)个/张,PBS对照组为(35.1±5.2)个/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9,P=0.000). 结论 Dll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对VEGFR的反馈抑制发挥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过度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近确定的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存在VEGF高亲和受体,而且受体数目较其它组织内皮细胞多。VEGF的特点是它的表达受局限部氧浓度的调节。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周皮细胞、Mueller细胞均能合成并分泌VEGF,缺氧可上调其基因表达。VEGF既可刺激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移行,也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惕  韩丽荣  鲍兰 《眼科新进展》2006,26(6):432-43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浓度VEGF受体嵌合蛋白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1.06±2.08)个;高氧对照组(128·69±46.07)个,flt-1小剂量治疗组(85.31±35.46)个,flt-1大剂量治疗组(63.13±24.40)个,flk-1小剂量治疗组(90·50±38.03)个,flk-1大剂量治疗组(67.13±23.13)个,flt-1 flk-1治疗组(42.69±17.75)个。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眼底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眼底新生血管是多种眼病的并发症,研究发现促进眼底新生血管发生发展的最主要的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这些眼病的病理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表达上调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脉络膜或视网膜的新生血管.目前缺少针对眼底新生血管的有效的早期治疗手段,一系列下调或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其受体的药物和抑制二者结合后生物学效应发挥的药物已成为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80只7 d龄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高氧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和大剂量实验组,建立高氧诱导新生小鼠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分别对小剂量实验组和大剂量实验组行玻璃体注射Bevacizumab(25 g·L-1)0.5μL、1.0μ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VEGF在视网膜各层的表达,应用CD31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评价该药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电镜观察该药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VEGF在各组视网膜中均有表达,在高氧组表达明显增加,两给药组表达相对较弱,空白对照组最弱.空白对照组、高氧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及大剂量实验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20±0.42)个、(16.80±6.05)个、(3.90±1.52)个、(5.10±2.88)个,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给药组分别与高氧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两给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检查显示两给药组视网膜超微结构与高氧实验组相比损伤较轻.结论 Bevacizumab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 IL-1α)诱导SD大鼠玻璃体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 lium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只SD大鼠,左眼为实验处理组,玻璃体内各注射IL-1α2.0 ng,右眼为对照组,同样方法 玻璃体内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 )。术后每天用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第7 d摘取眼球,眼后段作常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处理组视网膜前有大量新生血管和增生膜形成, 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新生血管管壁及视网膜前增生膜中有V EGF的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则无新生血管形成, 仅在感光细胞外节段层有VEGF的弱表达。结论IL-1α能促进SD大鼠玻璃体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VEGF表达升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35-137)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参与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Cathepsin B和VEGF在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空白对照(NC)-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Lv)组和Cathepsin B-RNA干扰(RNAi)-Lv组,每组11只小鼠22只眼.正常对照组小鼠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其余3个组7日龄小鼠置于氧体积分数为(75±2)%的密闭氧箱内饲养5d,之后返回到正常环境中.高氧诱导组的12日龄小鼠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NC-GFP-Lv组和Cathepsin B-RNAi-Lv组的12日龄小鼠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NC-GFP-Lv和Cathepsin B-RNAi-Lv各1μl.取各组17日龄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剥取视网膜,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Cathepsin B-RNAi-Lv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分层和分支均较高氧诱导组和NC-GFP-Lv组少.各组Cathepsin B和VEGF mRN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4.89,P=0.00;F=519.78,P=0.00),其中高氧诱导组、NC-GFP-Lv组和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高氧诱导组和NC-GFP-L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Cathepsin B和VEGF蛋白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37,P=0.00;F=79.65,P=0.00),其中高氧诱导组、NC-GFP-Lv组和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氧诱导组和NC-GFP-L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中Cathepsin B和VEGF高表达,Cathepsin B-RNAi-Lv可以抑制Cathepsin B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VEGF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受Cathepsin B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陈立军  王雨生 《眼科研究》2006,24(4):433-43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兼有促有丝分裂原.血管生长因子、分化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bFGF在视网膜的多种细胞内均有表达,参与视网膜细胞的分化、增生及损伤修复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形成。bFGF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多种RNV相关性疾病有关,但在RNV形成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他因子协同促RNV形成可能是bFGF主要的作用机制。就bFGF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RNV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孔怡淳  韩梅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6,24(4):407-4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新生c57BL/6N小鼠高氧后相对低氧饲养,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出生后12d、17d摘除眼球,应用RT-PCR,Western Blot以及视网膜血管荧光灌注造影技术检测全视网膜VEGF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程度。结果视网膜血管造影显示高氧造成血管发育受限,相对低氧后产生新生血管。伴随新生血管的发生,VEGF mRNA升高2.3倍;VEGF蛋白含量也升高7.3倍。结论VEGF表达改变与新生血管发生成正相关,其升高也是造成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机制之一。减少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