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祥 《陕西中医》1995,16(3):139-141
<正>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尖痛以及与组织结构无关的各种杂类头痛。本病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发病率占总人数的3.7~13.5%,占所有头痛患者四分之一。本文就1987年以来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新进展加以概述与评析。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内伤,脏腑功能受损,复感外邪而诱发。多虚中挟实,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下虚多在肝、脾、肾、上实常为风,痰、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由外邪侵袭。肝阳上亢、痰湿阻遏、气滞血瘀等病变均可导致脑组织的气血不能正常通畅运行而引起头痛。  相似文献   

2.
谭光彦 《四川中医》2006,24(8):30-31
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头痛病中“头风”的范畴,头为阳气交会之处,名曰“清空”,肝郁化火,火极生风;肝木克脾土,或因脾胃自伤而致脾运失健,痰湿内生;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风、痰、瘀三邪合而为一,上扰清空,瘀阻脑络,气机逆乱,清空失养则生头痛。治宜熄风涤痰、活血通窍,清空通窍方主之。  相似文献   

3.
葛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根治疗慢性头痛,是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原老年病科主任章亮厚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之一。笔者效章氏之法,重用本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屡试不爽。血管神经性头痛之因,虽有风、火、瘀、虚等不同,但多以痰浊为先导。因而在治疗上应注重化痰降浊。但痰浊之降,有赖清阳之上升,而葛  相似文献   

4.
何艳 《新疆中医药》2009,27(2):F0003-F0004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临床见证常为一侧头痛,有钻痛、刺痛或钝痛,并伴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痰浊头痛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空,阻遏清阳而致。笔者用中医辨证属于风痰上扰、瘀阻清窍之头痛者,以牵正散加味治疗数例,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正> 病因病理内伤眩晕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眼源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以及一些脑部和颈椎疾患等。历代医家多责之为风、火、痰、湿、虚诸因。作者体会到:眩晕证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是由于肾虚面引起的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标实为肝脾失调产生的风、火、痰、湿等。夫肾为先天之本,若肾气不足,或疲劳太甚,施泄无度,则肾精亏损,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则眩晕耳鸣。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则肝阳上亢,风生火动而上扰,发为眩晕。肝强克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上扰,升降失常,发为眩晕。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虚不能上奉于脑,“上气不足”致头目失养而引起眩晕。初期不外阴亏阳旺,阴亏则阳升,阳旺  相似文献   

6.
<正>夫头痛者,外伤者有之,内伤者亦有之,《内经》有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此则悠悠国医史中头痛之最早记录,今浅谈古医家对内伤头痛之见解,其病因病机多与五脏气机失调相关,主要责之于肝、脾、心三脏。亦与体内瘀、痰、火、风之邪气旺盛,素体虚而正气不足相关,因于此则脉络闭阻,神机受  相似文献   

7.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 ,古有“薄厥”、“偏枯”等名称。《内经·生气通天论》云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强调了郁怒伤肝 ,肝失条达在中风病发病上的重要性。现代多数学者一致认为 ,本病有痰、火、风、瘀、虚五端 ,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风指病势而言 ,说明起病急骤 ,而痰热血瘀互阻为生风之源。生活历程多坎坷 ,抑郁恼怒之情无时不有。郁怒伤肝 ,肝郁化火 ,火盛伤阴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阳化而风动。肝失条达 ,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 ,风木过动易克脾土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云 :“更有风木过动…  相似文献   

9.
周超凡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泉  邹萍 《中医杂志》2003,44(12):898-899
1 中医病因病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的“头痛”“头风”范畴。从发病及临床症状分析,内伤气滞、血瘀、痰浊、虚损,外感风、寒、热、湿均可引发本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致头痛;脾胃失调,化生无源或劳累过度,形神俱耗致气血不足,脑髓脉络失于濡养,而发头痛。饮食失节过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扰清空,阻遏清阳而致头痛;禀赋不足,肾精亏损,脑髓空虚而致头痛,也可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清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五大治法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目前认为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其次与年龄、职业和环境等也有密切联系。祖国医学认为,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人性炎上,而致面赤升火。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肾阴虚损,肝失所养,肝阴不足,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头晕头痛。或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壅遏,久蕴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内蕴,挟肝风上扰清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以下几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伤肝,可出现肝阳上亢高血压。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致肾阴虚,出现阴虚阳亢高血压。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心脾受损,致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或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发高血压。其病机要点为虚、火、风、痰、气、瘀等六个方面。治疗时要分清病邪性质、脏腑虚实,证候之间的兼夹转化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2.
孔令彪主任认为,肝郁日久,化火生风;肝失疏泄,克脾生痰;肝郁气滞,瘀血内生;肝郁化火,火灼肝阴,致阴虚阳亢等,均可导致头痛。故紧张型头痛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夹以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上扰清窍而发病。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肝火上扰型、胆郁痰扰型、瘀血阻络型、阴虚阳亢型5型,均以肝郁气滞为发病基础。孔主任主张以疏肝解郁法为主导,兼以熄风、清火、温通、活血、补虚、安神诸法辨证论治,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3.
脾,升阳收阴而已。要之,五脏皆能受病,神伤则血无所主,气伤则血无所从,意伤则不能统摄,魂伤则不能畜藏,志伤则不能封蛰。脏气所伤,血皆失守也。凡血淋秽臭,脉滑者多火;腥臭清寒,脉细者多寒。其浓而多者血盛,淡而少者血衰。淡白者气虚挟痰水,色紫者气热兼风,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内热新血妄行也。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败者,真气虚寒,甚则如屋漏腐酱豆汁,皆紫黑变败之象。肝脾  相似文献   

14.
神经性头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力劳动者发病较多。患者除头痛外,伴有失眠、心悸、头晕、多梦、记忆力减退、感情容易冲动、易疲劳等。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因情志不和,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是肝肾阴虚而致肝阳上亢;亦可因气血不足,脾虚生痰;或气滞血瘀等。  相似文献   

15.
内伤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种疾病可引发,常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风、火、痰、虚、瘀为致病之主要因素.其病位在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内藏脑髓,而为髓海.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以滋养脑髓,活跃神机,维持机体的平衡.脏腑失衡,风、火、痰、瘀等邪上扰,或虚不养神,则致神机受累,清窍不利,而致头痛.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笔者现将临床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一种危重病症,来势凶猛.死亡率高达50%左右。是以卒然而作剧烈头痛为特点,在祖国医学中属风阳头痛的范围。多因肝肾阴亏,肝阳化风上扰清窍所致,每因烦劳妄行,忧喜忿怒而引发,本病的初起为风阳暴张,络脉损伤,故折其风阳鸱张为首要,以防病情速变,常用羚羊钩藤汤凉肝熄风定痉。同时,又因秉体素质之异,或素体阴亏,风阳易化火伤其阴液,或痰浊、痰火上蒙、上扰清窍;或挟血瘀脑络;或兼气血亏虚,痰湿内盛。故治疗用药也有所不同。阴液耗伤明显者,以三甲复脉肠或大定风珠汤育阴  相似文献   

17.
吴成 《中国中医急症》1993,2(6):262-263
眉棱骨痛多见于神经血管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病、青光眼等疾病过程中,轻则眼眶自觉不适,重则眼眶胀痛,牵及整个头部,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烦躁失眠,甚则剧痛难忍,眩晕欲仆,故属急难顽症范畴。孟澍江教授行医数十载,对本症证治经验丰富,兹介绍如下。1 究病机风痰瘀热交阻为息孟老认为,本病虽表现于眼眶周围,然病机却牵涉全身,尤以肝、脾、心、肾为要。详究病机无非风、痰、瘀、热四者为患。其风显非外风,乃系肝肾阴亏,虚阳亢逆,上扰清窍所致;其痰或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类脑风”、“偏头风”范畴。其症反复发作,疼痛或左或右,如劈如裂,目胀似脱,甚则痛不欲生,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吻合。临床用药一般不外其养血祛风、活血化淤、潜阳定惊、豁痰开窍一类,然往往收效甚微,其痛经久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因头为诸阳之会、居诸脏之上,多由血虚有风、上扰巅顶、内入脑海而发,高巅之上,非风难入。近二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川芎并辅以细辛、葛根、蔓荆子等治头痛之专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总结卢桂梅教授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采用从肝论治,分为肝郁气滞、肝火上扰、阴虚火旺、肝胃不和四型进行施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漫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张天文教授认为头痛与肝、脾、肾、脑密切相关,痰浊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以实证为主,久病则常虚实夹杂。治疗时多从风、火、痰、瘀入手,结合脏腑辨证进行治疗。治疗时张天文教授尤其注重针药并用,结合朱氏头针和焦氏头针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