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爱华 《安徽医学》1989,10(4):49-50
<正> 帕金森氏病系具有震颤、肌僵直及运动减少等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长期以来对本病的症状治疗进展较慢。近十余年,由于神经生理、生化和药物学的飞跃发展,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得到了进一步阐明,在治疗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一、药物治疗 (一)抗胆碱能药物:是左旋多巴问世前的主要药物,此类药物有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应提高多巴胺的效应,以纠正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不平衡,同时也有抗副交感、解痉及镇静作用。这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及帕金森氏综台症(Parkinson’sSyndrom)都和脑甲神经递质失平衡有关。其中主要是多巴胺能活力衰减和胆碱能活力相对增强而致病,因此治疗原则不外乎;抑制胆碱能的活力,②外原性或内源性补充多巴胺以提高其能量。  相似文献   

3.
4.
帕金森氏病(pathinson ctisease)简称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变,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虽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副作用较多,且需长期服药。现将我院1994年~1995年1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氏病(pathinson ctisease)简称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变,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虽可取得显疗效,但副作用较多,且需长期服药。现将我院1994年~1995年1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于伟  李英杰  张民  侯得军 《吉林医学》2003,24(6):545-548
1帕金森氏病外科治疗的历史本世纪初,由于HughlingsJackson在癫疒间方面所开展的杰出研究,使人们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即锥体外系的疾病可能是锥体外系通路过度活动或受到激惹所致。这个观点由美国神经外科医师RussalMayers[1]在1939年首次通过在锥体外系制造病灶获得验证,Mayers对一位26岁脑炎后帕金森氏病患者施行经脑室入路尾状核头部2/3切除术,术后病人震颤完全停止,这个结果极大地鼓舞了Mayers。在随后的几年中Mayers将手术病灶制作推广到锥体外系的其他部位如内囊前肢、花白球、豆状襻、ansalenticularis等部位,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颅重复磁刺激技术的有效性和无创性,近年来该技术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帕金森氏病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经颅重复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的治疗作用机理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属于祖国医学"震颤"、"痉病"、"振掉"、"身振摇"等范畴.本病轻者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四肢颤动不止.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氏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传忠  高萍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8(2):191-191,193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氏病(以下简称PD)的临床特点为震颤、肌强直、动作减少、姿势反射障碍等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该病的感觉障碍问题目前还了解很少。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研究不断广泛和深入,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PD不单纯有运动障碍,也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神经退行性运动功能障碍疾病。虽对其生化改变、病理特点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病因仍不明确。近来的研究提示PD的病因中存在细胞凋亡的作用。PD的治疗目前仍以改善症状为主,未能阻止其病变进程。分子神经科学的新进展认为可以通过特异性的神经保护措施阻止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然而,这需要对PD神经元死亡机制,尤其分子通路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氏病的情志调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帕金森氏病的发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针对情志治疗可以扭转该病是上的恶性循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并从语言开导、以情移情、以情胜情、针灸治疗四个方面对情志调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 6例帕金森氏病伴发抑郁病人 ,随机分 2组 ,帕罗西汀组 2 8例 ,每天给帕罗西汀 2 0mg ,4w为一个疗程。阿米替林组 2 8例 ,每天给阿米替林 10 0~ 15 0mg ,4w为一个疗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药物副反应量表 (TESS)分别评定。 结果 :帕罗西汀组 :痊愈 2 0例 (71 4 3% ) ,显进 4例 (14 2 9% ) ,进步 2例 (7 14 % ) ,无效 2例 (7 14 % ) ;有效率 (痊愈 +显进 +进步 ) 92 86 % ;阿米替林组 17例 (6 0 71% ) ,显进 5例 (18 5 6 % ) ,进步 3例 (10 71% ) ,无效 3例 (10 71% ) ,有效率 89 2 9%。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2 2 ,P >0 0 5 )。帕罗西汀组TESS评分为 1 4 4± 2 38,而阿米替林组TESS评分为 3 4 1± 2 76 ,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 =2 86 ,P <0 0 1)。阿米替林组不良反应较多 ,如 :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氏病伴发的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胶囊化PC12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方案颇多,各国学者进行了药物治疗,脑内细胞或组织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毁损多巴胺神经传导通路治疗等等。近年来,脑内移植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胶囊化细胞移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PC12细胞作为一种多巴胺释放细胞,在治疗PC时很有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胶囊化PC12细胞移植治疗PD的最新进展,提出该方案应用前景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3岁,农民,因双手抖动,四肢僵硬,行走困难十a余于1998年7月12日入院。患者自12岁左右开始无诱因出现双手颤抖,活动时及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渐觉四肢僵硬,活动、行走困难,易后倾跌例,症状呈慢性进行性加重,但无智力减退、言语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肢体麻木、瘫痪及大小便障碍等。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其祖母自20多岁起无诱因出现双手抖动、渐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难、易跌倒,后期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十余a,70多岁时因其他疾病去世。体格检查:T37.2℃、P84次/min,Bp1…  相似文献   

17.
洋逍遥散在帕金森氏病神经保护性治疗中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多巴替代性治疗是PD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而近年来国外对PD的神经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被称为是第二次革命。我们在临床研究复方中药洋逍遥散治疗5例PD患者,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而其机理上恰恰属于神经保护性治疗方案。由此提示中药洋逍遥散在将来的PD治疗中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小弟 《河北医学》2003,9(7):610-611
目的:观察泰舒达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氏病(PD)的疗效。方法:对25例中、晚期PD泰舒达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的webster评分。结果:webster评分2例(8%)明显进步,ll例(44%)进步,8例(32%)稍有进步,4例(16%)无变化。结论:对于中、晚期PD患者泰舒达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氏病又叫震颤麻痹,由帕金森氏(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上以静止震颤运动减少,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早发性帕金森氏病(50岁以前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20.
陈婉明 《友谊医刊》1998,21(2):79-80
帕金森氏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变性疾病之一,以震颤,强直及运动减少姿势反射的丧失为特征,病程特点为进行性加重,最终会导致运动功能的残障。目前治疗仍以药物为主,鉴于帕金森氏病病人主要在门诊治疗,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三例帕金森氏病病人家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