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4例髁突骨折经下颌后进路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髁突骨折用小型钛板经下颌后进路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24例30侧,经下颌后进路以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复查内容包括: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表现、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张口型偏移明显改善,错牙合3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X线检查:髁突骨折复位良好,髁突无移位。结论:下颌后进路是一种治疗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患者,手术前后复查对比下颌骨全景片、下颌骨平扫CT、下颌骨矢状CT及颅颌三维CT重建。依据下颌骨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患者的咬合状况、开口度、面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钛板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下颌运动曲线患侧偏斜35例。结论:解剖手术能力或者面神经的个体变异;创口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钛板和螺钉的位置、数量及固定部位,颌间牵引,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复位状况等为影响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髁突中低位骨折病例施行开放复位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前后张口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及术后颞颌关节功能状况,手术前后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对比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3 cm,咬合关系良好.关节区疼痛和弹响2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髁突外形良好.结论:髁突中低位骨折明显移位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作疗效分析.方法:通过类"S"腮腺切口,经改良的腮腺入路,直达髁突骨折处,对髁颈和髁颈下骨折27 例34 侧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 月~5 年复查,包括拍摄全景片,记录张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外伤前后咬合力的改变,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1 例 1侧钛板断裂,2 例2 侧骨折未完全复位; 6 例7 侧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2 例2 侧部分恢复,4 例5 侧完全恢复.2 例张口受限,轻度咬合痛,3 例关节弹响.结论:改良的腮腺入路法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陈旧性髁状突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保守治疗失败、6例延误治疗的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采取耳前切口切开复位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的 2 7例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创口均甲级愈合 ,张口度恢复 ,咬合关系改善 ,钛板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 ,无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结论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的可靠方法 ,对髁状突明显移位或脱位的骨折宜及早实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1例(共36侧)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患者,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观察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有无唾液腺瘘及复查颌面部CT观察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等。 结果24例(共29侧)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7例(共7侧)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随访6 ~ 18个月(平均11.3个月);通过穿腮腺手术径路骨折断端复位准确、固定良好、咬合功能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均满意;4例患者早期出现Ⅰ~Ⅱ度张口受限,经过张闭口训练后恢复正常;5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麻痹,8周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唾液腺瘘,经过加压包2周后扎后创口愈合;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紊乱症,有关节弹响、疼痛等。 结论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通过改良的耳周小切口,经腮腺入路,对31例36侧髁突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从患者的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最大者4.8 cm,最小者3.0 cm,平均张口度4.0 cm,无张口偏斜。术后3个月CT显示所有患者髁突均完全解剖复位。结论:较之传统手术切口,改良的腮腺入路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利于面神经保护,且能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高位骨折采用长螺钉固定,中位和低位骨折选择小型钛板固定,对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愈合、开口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6例共57侧髁突骨折手术后均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及frey's综合征;面神经受损征7例,均为高位和中位骨折治疗组的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低位骨折组面神经损伤概率低于高位及中位骨折组(P<0.05)。2各治疗组术前术后的张口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平均张口度3.5 cm以上。3高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11例,占23.91%;中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4例,占8.70%,低位骨折5例,占10.87%,患者张口偏斜均在0.5 cm以内。结论髁突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外科解剖学复位可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总体满意度高;髁突高位骨折复位时应尽量避免剥离翼外肌附着,注意关节结构保存;耳前切口入路过度牵拉暴露易致面神经颞支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型钛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耳屏前或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复位后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31例.结果 28例牙合关系恢复良好,29例开口度大于3.0 cm,无下颌偏斜,1例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颞支、颧支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下颌骨髁状突形态良好,无移位及破坏吸收现象.结论 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稳定可靠,有利于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和总结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诊,根据外形、咬合关系、开口度的恢复及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确定临床效果.结果:85例中84例软组织创口一期愈合(98.82%);1例创口感染,治疗后愈合.除1例颧骨粉碎性骨折外形欠佳外,其余84例外形、咬合...  相似文献   

12.
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颌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3~6个月复诊,检查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面型对称,开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1周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示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患者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翼外肌-髁突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单侧成人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经颌后入路,术中保护腮腺及面神经,行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结果:2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解剖复位,无1例出现涎瘘,无1例出现面神经麻痹,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通过早期锻炼张口,均能恢复术前张口度,无关节强直出现。结论: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有术野暴露充分、操作方便、有效保护面神经及腮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可吸收板治疗颧弓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8例单纯颧弓粉碎性骨折病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8例患者除1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颧弓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髁突多发性骨折后,微型钛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8例11侧髁突多发性骨折病例,术中将多发性骨折的髁突1.0cm以上的骨折片复位,微型钛板固定,基本恢复解剖形态。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张口度基本正常,前伸运动、侧向运动无障碍,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可有效的治疗髁突多发性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髁突颈部骨折时进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 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髁突颈部骨折出现髁头脱位突破关节囊、髁突和髁突颈下骨折移位成角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 mm的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绕耳轮脚向上后耳颅沟切口,行翼外肌-髁突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方法 治疗。术后1、3、6个月复诊,检查面型、开口度、开口型、牙合关系、咀嚼力、面神经功能,三维CT重建上下颌骨,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月,所有患者面型对称、牙合关系好、开口度均较术前增大;无骨折移位、患侧咀嚼力减弱、8例额纹变浅。3月后,所有病例面型对称、开口度≥3.5 cm、开口型无偏斜、骨折一期愈合、髁突表面未见骨质吸收、面神经瘫痪症状恢复、双侧咬合力对称。6月后观察所有项目同术后3月。结论 髁突骨折经耳屏前后上绕耳轮脚切口,能较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区相关血管神经;对髁突颈部骨折行翼外肌-髁突解剖结构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在术后3月内可判定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