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绍印 《世界中医药》2011,6(2):159-160
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辨证录》,全书共十四卷,一百二十六门,包括伤寒、杂病等各科,载证七百七十六则,其证候分析,病机阐述,立法处方,遵古训而不拘其法,师古法而不泥其方。展阅数过,别具心裁。其中"种嗣门"着重阐述了多种常见男科病症的病因、病机及立法处方,  相似文献   

2.
中药烫疗、辨证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病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伟 《四川中医》2003,21(2):55-56
采用中药烫疗及中药辨证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病53例收到良好疗效,并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对其立法处方、治疗机理及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眩晕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归纳为痰饮病致眩、邪热致眩、湿邪致眩、虚损致眩.  相似文献   

4.
三焦辨证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辨证为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在常见肺系疾病的临床诊治中采用三焦辨证可以更简便地判断其病位、病性及预后,对于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苓桂"四剂皆为治疗阳气虚衰、水饮内停的方剂,其本相同,其标却异,故仲景立法处方以治本为底,换一药而治标,其用药之少之巧,给人颇多启迪。本文从"苓桂"四剂的药物差异、剂量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以窥仲景在立法处方方面之神机妙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寒热并见证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良斌  侯中华 《河北中医》2009,31(2):287-288
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论》辨证寓八纲,论治创八法,确立随证立法、依法组方的原则,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主次分明,用法巧妙,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临证立法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伤寒论》针对外感病复杂的病因病机而采用不同的治法,除了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还有寒热并用,其运用自如,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7.
《辨证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阴痿门(五则)"着重阐述了男科阳痿病症、病因、病机及立法处方,偏重于"心、肾"辨治,其证候分析,病机阐述,处方用药,简明效验,对于现今阳痿临床实践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现将其阳痿五脏辨治用药特色及临床应用体会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谢映庐,约为清嘉庆初年~咸丰七年间人.祖居江西南城,三世为医,熟读医书300余家,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其宝贵的学术经验主要反映在《得心集医案》(又称《谢映庐医案》)中。谢氏深谙岐黄之道,处方不离仲景左右,尊古而不泥古,医案中论病议病,切中肯綮,处方立法.匠心独运,颇具喻嘉言《寓意草》之遗风。笔者反复研读,仅将谢  相似文献   

9.
认为仲景诊治疾病,是以病分类,病下设证,因证立法处方遣药。其学术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结合,辨病的同时尤其注重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黄晓萍 《光明中医》2014,(6):1321-1322
银翘散为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在临床中我们运用本方谨遵吴瑭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随证加减”原则,治疗多种疾病初起而有外感风热见证者,疗效满意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窦迎春 《中医药学刊》2010,(8):1729-1731
清代的《伤寒论》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对其理、法、方、药的阐发,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对《伤寒论》证候、治法、方药的补充较前代更加丰富,临床各科的系统化、完善化,使《伤寒论》方剂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温病学家对《伤寒论》方剂的化裁应用,充分证明了《伤寒论》确为百病立法,而方亦为百病制。  相似文献   

12.
《渤寒论》中所论述的祛邪途径有3种,邪自上窍而出,邪自下窍而解,邪自表汗而散。自上窍而出者有衄与呕两道;自下窍出者,则有邪自前阴小便而去及随月水而去,又有邪自后阴大便而去和下血而去;而自表出者,无非汗孔而已。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论治不寐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不寐之论治,源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认识以阴阳为纲,以六经为辨证体系,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和脏腑经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与《黄帝内经》对不寐类病证广泛抽象的论述相比,《伤寒杂病论》对不寐类病证的论述更加详尽准确,其创制的多首有效方剂,理法方药完备,更具临床指导性。笔者从理论升华、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不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之代表方,体现其辨证论治思想之精髓,其类方为《伤寒论》中最多的一组类方,在全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以图形的方式表述桂枝汤的组方及桂枝汤类方的组方规律,对仲景组方思想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张仲景的类方组方思想来指导临床的组方用药和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从失眠的辩证论治和基本方治疗(经方应用、经验方加减)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今后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如何配方用药对提高方药的疗效意义重大。在中医临床,配方用药方法主要有如下五种:辨证用药,辨病用药,辨症用药,辨体质用药,单方验方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这五种配方用药方法常常相互配合使用。文章结合医案对这五种配方用药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经方防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表明,经方能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侵袭与转移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药理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经方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文章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连汤名称和配伍等方面的论述,与半夏泻心汤的比较,以及所列举的一则医案,以论证传统观点认为升降脾胃的黄连汤方剂确有交通心肾的功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张仲景著述《伤寒论》的历史背景、客观原因、自身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心悸首见于《伤寒论》,仲景对病机、症状、治法、方药均详尽论述,脉证合参,细分轻重缓急,据证遣方,随证化裁,条文言简意赅,寓意深奥。治疗方法归纳为益气法、温阳法、阴阳双补、温阳利水、健脾化饮、和解法、疏肝法七种。仲景辨治心悸特点为注重温阳化饮,从五脏论治,伤寒心悸和杂病心悸分别辨治,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