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摘要)童健,龙国粹,李中学,闫玉生,李斌,朱平1987年7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原有心脏病史10例,其中风心病7例,先心病2例,生物瓣置换术后1例;...  相似文献   

2.
3.
《高血压杂志》2005,13(1):51-52
问:感染性心膜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何?答:抗生素使用之后心内膜炎(IC)的病死率从100%降到5%~15%左右。但发病率不减反而增加。增加的原因:老龄化、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存活的多了、检查方法灵敏度增加、IC再发的多了、致病菌的毒性改变、预防措施不得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由于强力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癌药物等的应用,使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状发生了改变,出现霉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细菌以外的病原所致的心内膜炎,故本症的病名应改为能概括各种病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宜。  相似文献   

5.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1):51-52
问:感染性心膜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何? 答:抗生素使用之后心内膜炎(IC)的病死率从100%降到5%~15%左右.但发病率不减反而增加.增加的原因:老龄化、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存活的多了、检查方法灵敏度增加、IC再发的多了、致病菌的毒性改变、预防措施不得力、静脉注射毒品、二尖瓣脱垂.病死率取决于心脏解剖、临床情况、感染细菌毒素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发病机理原发病变是心内膜下纤维蛋白血栓。在心内膜下病变形成后,发生于血流高速处、高压腔至低压腔处、以及侧压较低的区域,例如二尖瓣返流的心房侧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心室侧,室间隔缺损则发生在右心室侧。其次,还要有菌血症,如无菌血症,即无感染。葡萄球菌菌血症,约65%可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双球菌感染伴脑膜炎,则仅33%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除细菌因素外,免疫学也有改变,50%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国内医师资格考试 ,使我国内科及心血管病内科医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规范化 ;我刊将连续刊载有关心血管病有关资料 ,以问答形式刊出 ,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本病的病原体除细菌外,还有微生小体和真菌,甚至病毒,因此近年文献中多采用“感染性心内膜炎一名”,以取代“细菌性心内膜炎”。近30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学、临床和治疗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本病的自然史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有效抗菌素的应用,人口寿命的增长,创伤性诊疗技术,如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应用,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吸毒成风,药瘾者普遍增加。  相似文献   

9.
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HIE)较少见,现将我院1986~1991年期间收治的9例作一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16~50岁。入院前病程最短9天,最长3个月。发病前4例有疖肿史,1例有流产后感染史,1例发生于心包剥离术后,3例未发现原发感染病灶。原来有器质性心脏病者7例,无器质性心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1997年4月间我们对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患者均为自身瓣膜感染,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7~57岁(27.9±12.6岁)。病程3天~52周(15.5±15.0周)。累及主动脉瓣1...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热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特别是较长期的发热。其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合并呼吸道等心外感染、风湿活动、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及梗塞后症候群、心包疾病、肺栓塞及梗塞、药物热、各种心脏手术或导管操作后并发症、心力衰竭(可使体温升0.3~0.8℃,与氧耗量增加机体产热和心排血量下降皮肤血流减少散热受限有关)等。不同病因的发热各有其疾病本身的临床特点。心内膜炎是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类,前者为细菌、霉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感染引起,后者则见于风湿、结缔组织疾病、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上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多见,急性IE常在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两例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血管病。指出这种脑血管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头颅CT和腰穿CSF检查是有力诊断依据,其病因可能为细菌性动脉炎或动脉瘤,强调抗感染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分析1978年至1990年9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45例,其中急性IE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7~60岁。结果治愈好转28例,无效3例,死亡9例,5例施行人工瓣置换术,这5例中4例治愈,1例术后半年猝死。诊断依据:(1)心瓣膜病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脑卒中的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近10年收治的年龄>60岁诊断为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68.0±5.6)岁。包含5例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其余为自然瓣膜性心内膜炎。左侧心内膜炎57例,其余6例为右侧心内膜炎。62例患者(98.4%)经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或手术所见发现赘生物。23例患者合并脑卒中,占36.5%,3例为静止性脑梗死,20例患者为症状性脑卒中,其中症状性脑梗死15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另外3例患者因未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无法定性。脑梗死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组二尖瓣赘生物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脑卒中的患者(69.5%vs.40%,P=0.024),二尖瓣赘生物对脑卒中的(OR=3.429,95%CI:1.152~10.202)。合并脑卒中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伴有脑卒中的患者(21.7%vs.2.5%,P=0.012),脑卒中对于死亡的(OR=10.833,95%CI:1.178~99.595)。结论:在老年住院IE患者中,脑卒中发病常见。二尖瓣赘生物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脑卒中显著增加老年IE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5例并发于二尖瓣脱垂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除1例患者的诊断系根据有一清楚的喀喇音和收缩期杂音外,所有患者都是以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病理确诊。病史特点: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19~69岁(平均47岁)。17例在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前2年~49年(平均22年)就有心脏杂音史,其中3例为收缩晚期杂音,3例为喀喇音和收缩晚期杂音,2例为全收缩期杂音,1例为收缩期杂音,8例患者的杂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脱垂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谷小鸣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2):802-804
为了解二尖瓣脱垂与感染性心内膜炎之间的关系,对本院1984年1月至1996年12月诊断为原发性二尖瓣脱垂(MVP)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占同期IE发病总数的23%,占二尖瓣脱垂的48%;其中男13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6∶1;平均年龄32岁(9~61岁),20~50岁者17例(占81%)。其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尤其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此外,革兰氏阴性杆菌性心内膜炎也易见到。发病原理系由基础心脏病病变处的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细菌粘附以及赘生物形成和扩展等过程所组成。晚近认为宿主免疫机制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临床症状不典型,其中以脑病及肾病症状为突出。文中并对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左侧心脏瓣膜。而右侧心脏(简称为右心)心内膜炎只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5—10%,其中三尖瓣受累比肺动脉瓣要多。肺动脉瓣感染心内膜炎只占感染性心内膜炎尸检的1.1%,Cremieux与Roberts分别报告为1.5%与1.7%,在超声心动图问世以前,其诊断只能依靠于尸检。由于右心内膜炎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就新近有关感染性右心内膜炎的一些文献加以综述,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问题──附60例临床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摘要)张志兰,叶复来本文对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和超声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0例中,男40、女20例、年龄1~63岁,平均26岁。临床表现发热52例(8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因、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1-2008-12共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者有13例(12.5%);发热89例(85.58%),贫血75例(72.12%),消瘦、乏力61例(58.63%),心脏杂音101例(97.12%);先天性心脏病45例(43.7%)、风湿性心脏病33例(31.73%),静脉药瘾者7例(6.73%);8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阳性52例(59.77%),其中链球菌25例(48.08%),葡萄球菌17例(32.69%),真菌2例(3.85%);83例(79.8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主动脉瓣36例(34.62%),二尖瓣17例(16.35%),三尖瓣11例(10.58%),联合瓣膜9例(8.65%).术后早期死亡4例(3.85%).随访89例(85.6%),随访时间1~1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6例(74.16%),Ⅱ级23例(25.84%).结论 IE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发热和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IE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且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IE常累及主动脉瓣;IE的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和TTE检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