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对SD大鼠CIA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抗炎和促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构建CIA模型后,测量其体质量、足跖肿胀率、关节炎指数;通过药物灌胃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病理形态变化,血清TNF-α、IL-1β、ALT、AST、BUN、SCr变化,膝关节滑膜内NF-κB p65磷酸化(p-p65)、cleaved caspase-3、Bcl-2、Bax表达。结果不同剂量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组及雷公藤组使大鼠体质量增加,足跖肿胀率、关节炎指数下降(P<0.05);膝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减少,凋亡滑膜细胞增多;血清TNF-α、IL-1β降低(P<0.05);滑膜内p-p65、Bcl-2表达减少,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增加;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各组ALT、AST、BUN、SCr下降(P<0.05)。结论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对SD大鼠CIA模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及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有关,同时该提取物可改善CIA大鼠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的松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强的松组;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包括炎性浸润、巨噬A型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结果给药16d后,强的松组A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至治疗结束,且优于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的松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减低(P<0.05)。结论强的松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并抑制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从而缓解CIA。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制备CIA模型,将关节炎评分>2的CIA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甲氨蝶呤组(1 mg/kg)、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6只持续处理30 d。另外选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大鼠关节炎症状,关节组织进行放射评估和组织病理检测。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肿胀,明显抑制关节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Ser536)和乙酰化-NF-κB p65(Lys310)蛋白水平表达。结论黄芩苷抑制CIA大鼠炎症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CIA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2,-9,MMP-1,-2,-9)表达的影响,及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THD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建立CIA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情况;THD治疗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TNF-α、VEGF、MMP-1,-2,-9表达,并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正常大鼠及CIA大鼠原代FLS;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HD处理后的CIA大鼠FLS中ERK和p-ERK表达情况。结果:CIA大鼠造模成功,通过THD治疗能降低CIA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较造模组分别降低了56%,48%;并能降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MMP-1,-2,-9表达,较造模组分别降低了52%,52%,13%,33%。并减轻了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及关节滑膜的血管新生;在原代培养CIA大鼠滑膜细胞中THD对FLS中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THD作用于FLS,可使p-ERK表达降低(P<0.05),低、中、高浓度的THD组p-ERK分别降低了54%,70%,84%。结论:THD能够调节炎症因子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及抗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ER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起重要作用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Ⅱ型胶原建立类风湿关节炎(CIA)动物模型,以MTX(0.2 mg/kg/W)进行处理,6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进行IL-1β和TNF-α检测;分离大鼠膝关节取关节滑膜细胞(FLS)进行培养、鉴定,检测脂多糖(LPS)诱导的FLS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并观察MTX对FLS分泌IL-1β和TNF-α的影响;在FLS的培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MTX,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FLS中ERK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肿胀度测定及关节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分离关节滑膜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FLS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为85.5%.造模后,CIA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TX能有效减少CIA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MTX能抑制LPS诱导的CIA大鼠关节FLS分泌IL-1β和TNF-α.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MTX对CIA大鼠FLS中ERK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IA大鼠FLS中p-ERK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MTX干预后,低剂量组对p-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而中、高剂量组可降低p-ERK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MTX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还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而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其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实验性关节炎(CIA)和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及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CI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RA)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椐。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滑膜组织NF-κB、MMP-9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TNF-α、IL-1β的血浆含量,同时观察其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AI)积分、病理评分及上述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IA大鼠发病时间延长,AI和病理评分逐渐增加,NF-κB、MMP-9表达水平和TNF-α、IL-1β血浆含量也随之增加。CIA大鼠这些细胞因子的测定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病理评分与NF-κB、MMP-9呈正相关关系(P<0.05);CIA大鼠滑膜组织NF-κB、MMP-9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且它们的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血浆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与TNF-α和IL-1β相互作用,滑膜组织中NF-κB、MMP-9的表达之间可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正反馈式的损坏机制,在CIA大鼠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RA发生发展以及骨质侵蚀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乌健骨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及白细胞介素1β(IL 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乌健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CIA模型。给药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周开始连续灌胃给药4周,并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周观测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TNF α、IL 1及IL 1β。结果金乌健骨方高、中剂量组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积分均明显降低,优于雷公藤多苷对照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乌健骨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 α、IL 1、IL 1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雷公藤多苷对照组相当;高、中剂量金乌健骨方对IL 1β的影响优于雷公藤多苷(P<0.01)。结论金乌健骨方能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降低关节炎积分,下调CIA大鼠血清TNF α、IL 1及IL 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抗-TNF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性关节滑膜中往往表达有多种细胞因子 ,其中 TNFα在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体外细胞试验和动物实验表明 ,TNFα抑制剂对 IL- 6、IL- 8、MCP- 1及VEGF的生成、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在关节的募集、血管生成、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 - 1、3的血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调节作用。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 ,人源 TNFα抑制剂对近 2 / 3患者在控制体征和症状上具有显著效果。美国及欧洲已有两种 TNFα抑制剂产品被批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荣骨定痛膏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注射4%木瓜蛋白酶复制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测膝关节功能、关节滑膜厚度和关节滑液中炎性细胞数,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结果 荣骨定痛膏可明显减小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肿胀厚度,扩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关节滑液中炎性细胞数,降低血清IL-1β、IL-6与TNF-α的水平。结论 荣骨定痛膏对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缓解关节炎症、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IA对照组及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CIA动物模型,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目测评分其关节炎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TGF-β1浓度。结果①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大鼠平均体质量高于CIA对照组,关节炎指数低于CIA对照组(P<0.05);②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7水平较CIA对照组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明显改善CIA大鼠的生存状态,减轻其关节肿胀,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提高TGF-β1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探究其对胶原诱导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构建CIA模型,进行药物干预,称量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观察大鼠脏器、膝、踝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中肝肾功能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在电镜下呈圆粒状且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相较于模型组,给药组大鼠左右足趾肿胀度均明显下降(P<0.01),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1)。其中TG-NPs组的疗效优于T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心脏、脾、肾、睾丸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TG-NPs组膝踝关节软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的滑膜细胞增加;与模型组相比,TG-NPs组大鼠血清中的ALT、BUN、CR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1β、TNF-α和IL-6含量下降明显(P<0.05)。结论 TG-NPs通过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I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静脉注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Ⅱ-Ⅴ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第12天开始Ⅲ组给予甲氨喋呤灌胃治疗,Ⅳ-V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第28天取膝关节滑膜,常规HE染色,计算滑膜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NF-α、TGF-β1和VEGF在膝关节滑膜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少量TNF-α、TGF-β1和VEGF的表达,Ⅱ~Ⅴ组较Ⅰ组均明显增高(P〈0.05)。Ⅳ、Ⅴ组滑膜组织TNF—α表达较Ⅱ组明显减低(P〈0.05),而Ⅲ组与Ⅱ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组滑膜组织TGF—β1、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明显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TNF-α、TGF—β1和VEGF表达,对AA大鼠的关节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抑制局部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及雷公藤多苷(GT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的含量,借助滑膜组织病理学验证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探究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APK/p38/NF-κB、TLR4/NF-κB炎症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臭蚤草总提取物和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有效改善大鼠滑膜的病理变化,并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水平;明显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NF-κB、Myd88、p-p38、p-IκBα、iNOS等)相关炎症蛋白的表达。结论(1)臭蚤草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症状,且臭蚤草60%乙醇洗脱部位为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活性部位;(2)臭蚤草总提物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能抑制MAPK/p38/NF-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5,(5):502-505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SH)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滑膜增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SH 130 mg·kg-1组、SH 260 mg·kg-1组、SH 520 mg·kg-1组。建立大鼠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模型,计数方法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AI),称重法比较大鼠的体重变化,HE染色法光镜观察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KA、c AMP水平及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H干预组关节炎指数较模型组低,体重降低不明显,关节破坏较模型组轻,细胞因子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低,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P<0.01)。结论 SH可以增加RA滑膜细胞的凋亡,降低CIA大鼠的AI及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WH)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AA组),与经雷公藤多甙治疗后(TW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每组12只。图像分析法检测关节软骨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检测关节软骨中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RANK)及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AA组大鼠滑膜增生,关节软骨破坏,软骨面积减少(P〈0.05),软骨组织RANK及RANKL的表达增加(P〈0.05);TWH组经过雷公藤多甙治疗后,与AA组相比,滑膜增生及关节软骨破坏减轻,软骨面积增加(P〈0.05),软骨组织中RANK和RANKL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通过抑制滑膜增生及软骨组织表达RANK和RANKL而抑制AA大鼠软骨破坏。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作用和免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研究了雷公藤多甙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结果发现,雷公藤多甙能改善AA病情。雷公藤多甙治疗显效后,AA大鼠血清IL-1和IL-6水平明显降低,关节液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下降,腹腔巨噬细胞及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显著受到抑制。AA大鼠脾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雷公藤多甙治疗后对脾细胞增殖与AA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雷公藤多甙抗炎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免疫抑制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2 mg·kg-1)组及3个剂量(25,50,100 mg·kg-1)TGP组;用鸡Ⅱ型胶原建立胶原型大鼠模型;观察胶原型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指数(AI)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白芍总苷可明显降低关节指数,抑制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白芍总苷大、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和VEGF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血清白介素-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网络趋于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是否可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炎症性骨吸收。方法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 Ⅱ-Fc)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3、10、30mg.kg-1.d-1)吡格列酮灌胃治疗CIA大鼠3周。比较各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病理差异、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TNFα的蛋白水平差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等方法检测OPG、RANKL及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后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生及软骨不同程度破坏;各治疗组关节炎症和滑膜增生不同程度改善,无软骨及骨破坏。相比模型对照组,各治疗组血清及软骨中OPG水平明显增高,而血清中TNFα及软骨中RANKL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比低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高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OPG水平较高,而TNFα及RANKL水平较低(P<0.05)。相比TNFα拮抗剂治疗组,高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软骨中OPG水平较高,而RANKL水平较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通过下调CIA大鼠血清中的TNFα及关节软骨中的RANKL,上调关节软骨、滑膜及血清中OPG的蛋白表达,起到抑制CIA大鼠的炎症性骨吸收的作用;并且有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的趋势,高剂量吡格列酮治疗时此作用可能稍强于TNFRⅡFc。  相似文献   

19.
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大鼠在首次注射Ⅱ型胶原后d 14灌胃红曲500 mg·kg-1,qd,给药至d 48处死大鼠(共给药34 d).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的后足容积,并对关节炎的肿胀程度进行评分;对大鼠的踝关节拍摄X线片,评价CIA大鼠的软骨和骨的破坏程度;同时对大鼠踝关节的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CIA大鼠关节滑膜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在首次注射Ⅱ型胶原后11-13 d,大鼠关节炎形成.红曲组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于首次注射Ⅱ型胶原后第4周开始下降,与CIA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关节炎评分与CIA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d 48,红曲组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CP-1和RANTES阳性细胞均显著低于CIA模型组(P<0.05).结论:红曲对CIA大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CP-1和RANTE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抗—TNF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性关节滑膜中往往表达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TNFα在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体外细胞试验和动物实验表明,TNFα抑制剂对IL-6、IL-8、MCP-1及VEGF的生成、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在关节的募集、血管生成、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血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调节作用。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人源TNFα抑制剂以近2/3患者在控制体征和症状上具有显著效果。美国及欧洲已有两种TNFα抑制剂产品被批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