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炒制对闽产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用HPLC法测得闽产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递减。结论:栀子中栀子苷平均含量为7.13%,炒栀子栀子苷平均含量为6.95%,焦栀子栀子苷平均含量为5.67%。  相似文献   

2.
各栀子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栀子苷含量,控制和比较各主产区栀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化学对照品,固定相:UltimateTMC18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1.0ml·minM-1温度:25℃,波长:238nm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结果:栀子苷在3.2~11.2μg范围内,峰面积A与其进样量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从高到低排列:湖北宜昌栀子>巴中栀子>江津栀子>江西红栀子>纳溪大渡栀子>青川栀子>浙江平阳栀子>乐山栀子.结论:栀子苷的含量,巴中栀子位居第二,川产栀子很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4个不同厂家栀子配方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栀子配方颗粒中栀子苷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 8( 4 .6mm× 2 5 0mm) ;流动相为乙腈 — 水 ( 2 0∶80 ) ;流速 :1ml min;柱温 :3 0℃ ;检测波长 :2 3 8nm。结果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栀子配方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快速、灵敏、重现性好。不同厂家栀子配方颗粒中栀子苷含量为 66.0 2~ 1 97.71mg 包。结论不同厂家产品栀子苷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儿退热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kmak 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5℃.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100 5~0.502 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53%(n=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作为栀子苷的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组分中栀子苷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指标对栀子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栀子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在238 nm波长下测定栀子组分中栀子苷含量。结果在上述测定条件下,栀子苷在0.49~7.7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RSD=1.15%(n=6),栀子组分中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100.06%(n=5),RSD=1.3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高,简便,准确,易操作,可作为栀子组分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法为组分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建立栀子药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1.7μm,2.1mm×100m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nm,流速为0.3ml/min,柱温35℃。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015~0.2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0.056 2 x-0.075 6,r=0.999 1),生栀子的平均回收率为98.9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40%(n=5);焦栀子的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0.47%(n=5)。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子药材中栀子苷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饮片中藏红花素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色谱柱,200×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44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用HPLC法测得不同产地10批次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藏红花素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明显递减。结论:各地栀子饮片中藏红花素的含量比较稳定:生品平均含量为0.8%,炒黄品平均含量为0.6%,炒焦品平均含量为0.22%。用藏红花素的含量来监控栀子饮片的炒制程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炒制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炒制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 (5μm,4.6×150 n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0%冰乙酸(7:93);检测波长:326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用HPLC法测得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绿原酸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递减.结论:栀子中平均含量为0.056%,炒栀子平均含量为0.050%,焦栀子平均含量为0.031%.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了不同产地栀子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外标法。ZorbaxXDB-C18(4.6×150mm,5μm)色谱柱,乙腈-1.1%冰乙酸(0-12min:7:93;12-20min:10:90),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测得10个产地栀子中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中绿原酸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深入,逐渐降低。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栀子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便于对栀子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检测,有利于栀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0%的冰乙酸水溶液-1.0%冰乙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栀子苷在3171-1268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98%,IKSD为0.33%;绿原酸在1.952-78.08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6%,1KSD为0.81%。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栀子药材中的栀子苷、绿原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