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医疗卫生现状,旨在为加强同俄罗斯医疗卫生交流与合作提供启示.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比较分析法,比较两国医疗资源、卫生费用、国民健康水平三方面内容.结果 ①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较俄罗斯偏低,但增速较快;政府卫生支出和人均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比重提高较快,人均卫生费用低于俄罗斯,人均卫生支出比例较高.②我国医疗资源众多,但人均医疗资源低于俄罗斯水平.③在国民健康水平方面,中国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高于俄罗斯,人均期望寿命以及成人死亡率方面均优于俄罗斯.结论 中国应强化政府责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转变卫生服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卫生系统现有数据测算北京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对该指标本土化研究与应用提出建议。资料与方法:利用2008年北京市年度人口和死亡资料,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基于沙利文法测算常用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结果:2008年北京市居民0岁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为72.75岁,男性71.22岁,女性73.89岁。0岁无失能期望寿命75.18岁,男性73.85岁,女性76.56岁。0岁无慢性病期望寿命62.73岁,男性61.87岁,女性63.75岁。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占比男性通常高于女性,但老年人口中,男性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占比低于女性。政策建议:使用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指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本土化的数据报告和收集制度,推进居民全生命周期人口相关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重视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健康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健康》2022,(3):90-92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区域医疗信息化为载体、以医共体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新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34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23‰、孕产妇死亡率连续18年为0、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率85.87%、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率85.58%,居民健康水平持续向好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2009-2011年黑龙江垦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居民期望寿命分析,评价垦区人群健康水平,为进一步制定发展策略和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采用简略寿命表法分析2009-2011年垦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应用死亡率及死因分析垦区人群死亡水平.结果 黑龙江省垦区人均期望寿命77.78岁,其中男性为75.82岁,女性为79.99岁.垦区居民粗死亡率6.33‰,男性为7.65‰,女性为4.97‰.标化死亡率为6.12‰.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黑龙江省垦区预期寿命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处于内较高水平,死亡水平相对较低,但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卫生总费用指标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国内外通用性更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两个卫生费用指标,以及出生时的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个健康产出指标,分析不同GDP水平下,卫生费用指标处于何种水平时,会与"优"的健康产出有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覆盖214个国家、1995—2012年的数据。结果:不同人均GDP水平下,卫生费用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散点分布有不同的规律,结合了健康产出也是如此。不同人均GDP水平下,卫生费用指标取值不一定越高,健康产出越好。建议:在GDP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动态的进行相关研究。影响卫生费用和健康产出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可以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纳入更多的影响因素进入研究。人均GDP区间划分可以更细,但不宜过细。不能一味要求卫生总费用各项指标持续增长,同时要考虑社会、居民的承受能力以及投入产出。一套标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总费用投入的评价,要根据本国的实际特点做出分析。对于卫生工作的考核,要充分考虑到卫生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而非增加投入。  相似文献   

6.
《健康》2013,(2):1
Development goals发展目标总目标:居民健康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前列。人均期望寿命增长1岁,婴儿死亡率4%。以下,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以下。具体目标:——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显著提高慢性疾病防控能力,力争使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的年龄死亡率分别降低10%,做好传染病防控。——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  相似文献   

7.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与经济互动关系。[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健康与社会经济水平间关系模型,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区域间健康状况的差别;估算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的经济价值及病伤就医直接经济损失。[结果]健康的经济分层现象明显,人均GDP每增加1000元,人均期望寿命将增加0.61岁,0岁~组年龄别死亡率与粗死亡率将分别降低9.77%、2.55%,不同经济区域间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实力越强,健康状况相对越好;死亡经济损失巨大,2000年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经济价值高达144.32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1589.34亿元的9.08%。[结论]经济发展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协调发展,居民健康是政府应优先投资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世界银行给出的中国人口数据,使用R语言对该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与期望寿命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本研究发现我国期望寿命与公共卫生医疗支出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回归系数=0.490,t值=19.10,P<0.00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归系数=-0.035,t值=-11.38,P<0.001)、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回归系数=-5.01,t值=-17.91,P<0.001)则存在反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P=0.007)、公共卫生医疗支出(P<0.001)和人均医疗卫生支出(P<0.001)均是期望寿命的原因,但不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结论 医疗卫生支出的提高推动了期望寿命的提高,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对期望寿命提高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产妇死亡率(MMR)、婴儿死亡率(IMR)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人均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为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中国和云南各项变量数据库,将不同年代的人均期望寿命、MMR、IMR和人均GDP分别作系统聚类分析,以人均期望寿命为因变量,MMR、IMR和人均GDP为自变量(协变量),作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在1990-2010年的20年间提高了7. 29岁,MMR从94. 7/10万下降到了30/10万,IMR从22. 43‰下降到了4. 35‰;云南省人均期望寿命在1990-2010年20年间提高了13. 96岁,MMR从80. 96/10万下降到了37. 72/10万,IMR从95. 4‰下降到了15. 24‰;我国2000年的IMR、MMR、人均GDP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 311、-0. 372、0. 314,表明IMR、MMR、人均GDP对人均期望寿命均有影响,2010年IMR、MMR、人均GDP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 204、-0. 207、0. 438,MMR、IMR被剔除出方程,进入方程的只有人均GDP;云南2000年IMR、MMR、人均GDP对人均期望寿命的贡献率分别为74. 7%、17. 0%、24. 0%,2010年IMR、MMR、人均GDP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520、0. 112、0. 278,IMR、MMR被剔除出方程,进入方程的只有人均GDP。[结论]不同时期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因素不一样,在科技和经济落后的年代,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因素主要是IMR和MMR;当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后IMR和MMR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降低甚至无影响,其主要影响的是人均GDP。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7~1999年居民期望寿命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世纪末的居民期望寿命和与寿命有关的指标。方法:采用分层胡机抽样方法,获得期望寿命,死亡率,死因顺位,去死因寿命,潜在减寿年数(YPLL)及人口长寿水平等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新疆生产兵团(兵团)1997-1999年期望寿命为75.61岁,男为72.73岁,女性为80.02岁;农牧团场的期望寿命为73.97岁,相对较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期望寿命较高较高;北疆地区期望寿命高于南疆和东疆,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17‰(标化死亡率为4.53‰)。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以及围产期情况。7种死因中,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和围产期情况寿命增幅较明显。主要死因的潜在减行率和标准化潜在减寿(SYPLL)率顺位的第1位均为意外死亡。经济水平较高地区长寿水平也较高,结论:兵团人均期望寿命水平较高,但不同地区相差较大,为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既要加强自然环境的治理和扶贫力度。也要重视呼吸系统(尤其是婴儿)、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提高围期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环境,降低损伤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1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5.31/10万,男性死亡率(697.89/10万)高于女性(361.77/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82.14%;其中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分列男女性的首位死因,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死因的25.52%和25.36%。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07 岁,男性78.59岁,女性83.6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2.98、2.82、2.54、0.87和0.8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大兴区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此外,应重视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等伤害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2.
《营养学报》2021,(1):1-2
1 《报告》分析了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 《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全国城乡居民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新 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综合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持续改善(见图1)。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降低到2007年的15.3‰;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上海市居民健康状况,测算健康期望寿命,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相关因素,为卫生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18岁户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HO在世界健康调查中使用的自评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调查。应用CHOHT模型校正自评健康调查数据,获得人群自报伤残测度,结合上海市居民出生、死亡和人口资料编制人口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采用Sullivan法测算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2017年上海市≥18岁成年人自评伤残测度为0.25,女性(0.28)高于男性(0.23);≥18岁成年人期望寿命为65.76岁,女性(68.22岁)高于男性(63.39岁);≥18岁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为47.99岁,男性(49.05岁)高于女性(47.14岁);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比例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18岁组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比例为72.97%,至85岁组仅为39.00%。结论 上海市成年人男性健康水平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健康期望寿命损失占期望寿命的比例越来越高。应重视提高女性、老龄等人群的生存质量,提升对影响居民寿命质量的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加强重点人群的长期照护及健康支持体系,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结果 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2015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我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较低的省份有西藏、青海、贵州、新疆和云南等西部省份。1990-2015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期望寿命增加了9.5岁,健康期望寿命增加了8.4岁。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均高于健康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贵州省不同城镇化水平与居民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城镇化进程中相关卫生政策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Grossman健康生产理论模型对城镇化与居民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经分析后发现,城镇化率每提升1%,人均期望寿命增加0.021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1.018%,孕产妇死亡率下降0.566%。经济发展快速城镇化为居民健康状况起到促进结果。结论 城镇化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促进了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的增加,投入的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因而城镇化的推动可以带来居民健康状况的提高,但仍应不断缩小相对落后地区和较为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带来贵州省居民健康状况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人均期望寿命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群健康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其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的发展水平[1-2].因此,我国提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设周期末,提高全国人均期望寿命1岁;成都市市政府由此提出,在"十二五"规划地方建设周期末,提高成都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5岁.本研究中我们对2010年成都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的健康问题,为提高成都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医·微博     
《中国卫生人才》2012,(10):12-12
@网络新闻联播V:【卫生部: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六大以来,中国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相似文献   

19.
公立医疗机构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2007年卫生部统计.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已下降至15.3%,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6.6/10万:200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标志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已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些成绩背后,还有一些不良现象甚至是严重问题正在或将困扰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73~2000年常熟市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率、标化减寿率、死亡专率、期望寿命等技术指标,对常熟市1973~2000年常住居民病伤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常熟市居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死亡人口男女性比值为1.12,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均期望寿命逐年上升,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脑血管、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其中损伤和中毒对居民的寿命损失影响最大,五种死因中慢性病占全死因的4/5,故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