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文柱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0):472-472
胃下垂宜从升降治225700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黄文柱胃下垂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腹胀”等范畴,一般多按中虚下陷论治。然笔者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单纯以补中益气治疗,疗效并不尽如人意。通过进一步审证辨析后,认识到其病机非纯属中虚下陷,而是以升降失调、虚滞...  相似文献   

2.
刘玉材 《江苏中医》2001,22(1):26-27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胃下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989-1999年间所治疗的90例资料归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下垂中药治疗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杜家忠望奎县中医院李桂芬收稿日期:97-09-10胃下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目前消化道较为难治愈的慢性病,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表现以脘腹痞胀隐痛、食后加重,恶心厌食、嗳气不舒、便溏肠鸣、形瘦体弱等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笔者指出胃下垂主要与脾胃气虚、肾阳衰弱、痰饮停聚和气滞有关。笔者用自制“胃下垂药丸”治疗87例,临床治愈44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1%。文中附典型病例一则。  相似文献   

5.
自拟升清降浊汤辨证加减治疗胃下垂3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萍 《国医论坛》2001,16(5):25-25
1 一般资料360例患者系 1 992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所治疗的病例 ,其中男 1 0 6例 ,女 2 5 4例 ;60岁以上 86例 ,40岁以上~ 60岁 1 98例 ,2 0岁~ 40岁 70例 ,2 0岁以下 6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1 3岁 ;单纯胃下垂者 43例 ,合并胃炎者 1 2 0例 ,兼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1 5 8例 ,兼胃扩张者 6例 ,兼胃扭转者 3例 ,兼胃癌者 4例 ,兼两种以上病者 2 6例。就胃下垂的程度而言 , 度 2 1 8例 , 度 1 0 2例 , 度 40例 (诊断以西医本科教材为准 )。2 治疗方法中医虽无胃下垂之病名 ,但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胃痛、痞满、泄泻等病证之日久不愈。其…  相似文献   

6.
王泽颖 《中医研究》1995,8(5):35-36
胃下垂治法举隅山东261200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王泽颖主题词胃下垂/中医药疗法胃下垂祖国医学多将其归属于“胃缓”,方药中等著《实用中医内科学》指出,治法多为补气升陷与濡养胃阴。笔者采用补肾、疏肝、降气等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举隅如下。纳...  相似文献   

7.
单味苍术能治胃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益清 《中医杂志》1997,38(2):71-72
单味苍术治疗胃下垂,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原中医科主任金明渊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之一。笔者效金氏之法,验证临床,用苍术10~15g,加水武火煮沸3分钟,再文火缓煎20分钟,煎成药汁约300ml,亦可用沸水浸泡,服时  相似文献   

8.
杨立舒主任医师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行医三十余载,长于内科、儿科,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余随师诊治,颇有所得,现仅就杨师治疗胃下垂的经验端介于后。1科中益气浩根本脾胃位居中焦,脾主运化、升清,内脏器官位置的相对恒定,全赖中气之升提,脾气不足,升举无力,胃腑下垂,故见院痞、腹胀、瘦乏无力。杨师认为中气不足、升举无力是胃下垂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胃下垂最基本的治法是补中益气。但中气不足多为慢性虚损,非一日所致,治疗也非一日所及,敬宜缓、宜持久,短者1月,长者年计,药物多用黄茂、党参…  相似文献   

9.
徐经印 《中医杂志》2002,43(9):706-707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切角迹低于髂嵴连线而言。临证可见腹胀,且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纳差,上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部分胃下垂患者伴有肝、肾、子宫下垂等病症。多以补中益气汤升阳为治,但此法易滞脾壅胃,特别是对胃下垂胃内滞留液较多,或有十二指肠壅滞症者,每见加重之弊。定法定方是从“虚”字着眼,主要强调了辨病。笔者临证时,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运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分法辨治,疗效显著,现简述如下。1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法本法适用于脾虚气陷型胃下垂者。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摄纳无力;升举无能,而见胃下垂,胃内无明显滞留液。伴肢倦乏力,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头晕气短,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甚或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相似文献   

10.
以升脾气、降胃气同用的方法为主治疗胃下垂 ,经临床10多年观察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不妥之处 ,请予指正。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经X线钡透或照影 ,直立时胃的下端 (大弯 )低于骼髓间 5cm以下者〔1〕。1.2 一般情况 :3 2 1例中男 98例 ,女 2 3 3例 ;男女之比为 1:2 .5 ,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42 .9岁 ,以 3 5~ 40岁最多 ,占 75 % ;平均患病 4.5年。并发胃炎 2 86例 ,溃疡 3 9例 ,高血压 13例 ,肺心病 1例 ,肺结核 1例 ,前列腺肥大 5例。1.3 本组 3 2 1例病例 ,主要症状如下 :食下缓慢 ,纳饮差 ,胃脘胀满 ,胃中有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方法]辨证分饮食停滞方用保和丸、中气下陷方用补中益气汤、胃阴不足方用麦门汤治疗。[结果]显效58例,有效8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结论]认为以升阳举陷、滋阴、健脾、和胃等综合辨证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2.
刘恒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2-412
胃下垂为常见病、多发病,系胃的位置下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本病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征。近年来,笔者运用长针提拉法治疗胃下垂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长针治疗胃下垂:取中脘穴,辅以天枢、胃俞等穴。足部贴敷治疗胃下垂:药用黄芪30g,柴胡5g,升麻10g,研末,生姜汁调和成软膏贴敷双涌泉穴,30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2例胃下垂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并与对照组38例(采用中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论在取效时间,还是在治愈率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金术散治疗胃下垂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下垂乃胃降低至正常位置以下 ,是以张力减低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与体质、腹压及腹腔内脂肪等有关。主要原因为胃膈与肝胃韧带松驰以及腹肌功能不全所致。中医并无胃下垂病名 ,分属腹满、腹胀、中气下陷范畴 ,其病机多系素体羸弱 ,精血不足 ,或久病致虚脾不健运 ,升提失司 ,致虚损下陷 ,久之影响血运 ,导致瘀血 ,致胃垂难复。近 3年来 ,我们用针药并用之法治疗胃下垂 43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简介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治疗 43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 7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1岁。病史最短 6个月 ,最长8年。合并胃溃疡 6…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胃下垂8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胃下垂8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胃下垂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 994年以来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对 62例胃下垂患者进行系统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2例中男性 1 5例 ,女性 47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2 .3岁。其中伴慢性浅表性胃炎者 1 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者 37例 ,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 1 5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和对照组2 7例。其中 度 2 3例 , 度 33例 , 度 6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纯中药治疗。临床上有并发症时 ,均配合西药对症处理。药物组成 :生晒参 5g、炙黄芪 30 g、炙升麻 1 0 g、柴胡 1 0 g、白术 1 0 …  相似文献   

19.
胃下垂是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该病75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对21名胃下垂患者和67名正常人526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2)与对照组比较,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3)观察组梁在穴的性面积和伏安面积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P〈0.01)。结果提示,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