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下斜肌边缘间断交叉剪开术的手术方法,并附11例报告。与常规手术相比,本手术方法有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手术器械使用不多,不改变肌肉正常起止点及手术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的一种较理想的下斜肌减弱术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合并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中的作用和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39例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分别采用下斜肌切断术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并联合水平肌手术。结果 术后39例V征均消失,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改善,外斜欠矫3例,内斜欠矫2例,34例眼位获得完全矫正。结论 对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首选下斜肌减弱术,并同时做水平斜视矫正术。  相似文献   

4.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Ⅴ型外斜45例采用了下斜肌减弱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疗效好、易掌握、适宜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IOOA)病便的简便术式并全面评价其疗效。方法:依次将IOOA1 ̄≥4162有下斜肌附着点胶缘移位于巩膜表面Fink点,直肌中间点、Elliott点及Elliott前点。119例、162只眼随访均≥1年,平均为4年10个月。结果:治愈和好转各55例,总有 效率为92.4%。21.1%的单侧手术眼发生假性Brown综合征并呈相关表现,且与上斜视过矫关  相似文献   

7.
8.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外斜V征伴下斜肌功能亢进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V型外斜45例采用了下斜肌减弱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手术矫正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患者45例,这些病例双眼视力均≥0.6,无一例是单眼弱视;其中男19例,女26例,手术时的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28岁,平均14.65岁;斜角在上转25°注视时的最小差值是15△(三棱镜度),最大40△,平均相差25.62△;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相等29例,不相等16例,在不相等的16例中有10例一侧眼下斜肌功能亢进不明显。全部病例均为初次手术。术后观察6周至2年,平均6个月。1.2手术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9例12眼。将下斜肌从距离止端4mm处离断,然后转位固定于下直肌止端顳侧1mm处。术后随访2周~6个月。结果:术前DVD平均19.7PD,术后平均3.6PD。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3+和2+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16.7%,2/12)下斜肌功能亢进,但为1+。没有任何病人主诉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术后1只眼(8.3%,1/12)有轻度上转受限。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3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316例分析马伟建1卢佩勇2高如尧2(1眼科教研室27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眼科)下斜肌功能过强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可由该肌节制韧带异常所引起;也可由同眼上斜肌麻痹或另眼上直肌麻痹所继...  相似文献   

11.
下斜肌功能过强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可由该肌缺少节制韧带所引起,也可由同眼上斜肌麻痹或另一眼上直肌麻痹所继发。其特有的症状表现为下斜肌过强,眼内转位时合并上转。现将我们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的下斜肌功能过强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用对称的下斜肌减弱合并水平直肌的后徙,缩短术治疗。结果 29例V征消失,2例第一眼位仍有内斜视,1例出现垂直斜视。结论:对称性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合并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基础上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和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减弱术)两组,每组各32例。记录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伤口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评估斜视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视功能分级,记录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伤口恢复时间更短;术后1-3个月两组垂直斜视角和水平斜视角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斜视治疗有效率(96.88%)、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有效率(93.75%)均高于对照组(71.88%、71.88%),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减弱术用于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中,能改善视功能,进一步提高斜视和下斜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傅秀丽  张晓旭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35-2936
目的观察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斜视患儿术后水平斜视度数及下斜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洛阳博爱眼科医院收治的86例斜视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下斜肌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较对照组[76.74%(33/43)]高(P<0.05);术后两组水平斜视度数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下斜肌功能恢复正常率[90.70%(39/43)]较对照组[72.09%(31/43)]高(P<0.05)。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斜视患儿效果显著,可降低水平斜视度数,促进下斜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对10例因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外斜视病人,采用不破坏滑车的上斜肌移位术,同时为了避免上斜肌功能不全所致上斜视,而采用上直肌后退的手术方法,取得了第一眼位时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姜伟萍  邵磊  王红 《当代医学》2021,27(15):140-141
目的 探究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50例小儿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水平斜视度及垂直斜视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水平斜视度、垂直斜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斜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移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垂直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对39例单侧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垂直性斜视≥15^Δ的患者行下斜肌前位术。手术前后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斜视度。根据原在位垂直性斜视程度将下斜肌断端移位至下直肌颞侧止端水平后1mm(15^Δ-19^Δ),止端水平(20^Δ-24^Δ),止端水平前1mm(≥25^Δ)处。结果:原在位垂直斜视度术前平均为21.0^Δ,术后平均为5.4^Δ,平均矫正15.6^Δ。结论:下斜肌前移位术是治疗>15^Δ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在位垂直性斜视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V征伴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方法 水平外斜视矫正术并发下斜肌切断及部分切除术治疗外科V征伴下斜肌功能过强12例。结果 术后第一眼位正位(≤10^△)V征矫正9例,欠矫3例。下斜肌功能过强改善,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一次施行双眼多条肌肉手术矫正外科V征伴下斜肌功能过强是完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张建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62-3063
目的:探讨下斜肌部分截除术和下斜肌切断术两种手术的疗效。方法:130例V型斜视中,80例行双眼下斜肌部分截除术,50例行下斜肌切断术。另外联合水平直肌后退及(或)缩短术。结果:下斜肌部分截除术和下斜肌切断术术后下斜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75,P>0.05),V征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84,P>0.05)。结论:下斜肌部分截除术和下斜肌切断术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20.
赵洁 《大家健康》2017,(12):127-128
目的:研究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应用下斜肌减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该院于是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间收治的66例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两组各自分别使用相应的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治疗,即常规组33例患者应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研究组33例患者应用下斜肌截腱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6.96% VS81.82%),组间疗效经临床检验,结果发现差异显著(<0.05).结论: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应用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临床疗效十分突出,其中下斜肌截腱术治疗的疗效要明显好于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