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对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2-甲氧基雌二醇分别作用C6胶质瘤细胞不同时间,采用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并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2-甲氧基雌二醇作用后,C6胶质瘤细胞活性受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作用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甲氧基雌二醇还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凋亡率在作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胞周期检测发现作用组G1及S期细胞减少,G2期细胞增多,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甲氧基雌二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COX-2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找出其时间和浓度规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处理培养的U251细胞不同时间,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对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U251细胞的COX-2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设计胶质瘤细胞体外运动侵袭模型研究塞来昔布对U251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法表明,浓度为5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12h后即对U251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的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塞来昔布作用不同时间的U251细胞COX-2的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U251细胞经100μmol/L的塞来昔布处理后中PC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差异显著(P<0.01)。塞来昔布处理后细胞较空白组细胞的趋化运动和组织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塞来昔布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内COX-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运动、侵袭能力,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体外抗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使用塞来昔布、替莫唑胺和两者联合用药干预U25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检测药物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药物对U25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双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对U251细胞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处理后,U251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以联合用药组细胞最为显著;当塞来昔布与替莫唑胺联合应用时,显著增强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抑制细胞迁移,并促进其凋亡;塞来昔布和替莫唑胺联合作用后,U251细胞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结论塞来昔布和替莫唑胺联合应用可以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Bax表达的上调以及Bcl-2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制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荷瘤7d后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维生素C低剂量组(2.0g/kg);维生素C中剂量组(4.0g/kg);维生素C高剂量组(8.0g/kg);5-Fu组(20mg/kg)。于用药结束后次日处死各组小鼠,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维生素C可抑制大鼠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C高剂量组与5--Fu组肿瘤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生素C可诱导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维生素C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维生素C高剂量组凋亡率高于5-Fu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Ki-67蛋白表达中,维生素C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维生素C高剂量组与5-Fu组细胞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C在-定剂量范围内可抑制C6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机制之一;药理剂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具有-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舒林酸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舒林酸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舒林酸对C6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舒林酸可抑制C6细胞增殖,可诱导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舒林酸可抑制C6细胞增殖,其机制涉及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 RNA)沉默泛素特异性肽酶22(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2,USP2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合成USP22 si RNA及阴性对照si RNA(control si RNA),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至人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分别设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胶质瘤细胞USP2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USP22 si RNA对两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USP22 si RNA对胶质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蛋白和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胶质瘤细胞中USP2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细胞周期中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凋亡蛋白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周期蛋白CDK1、CDK2、Cyclin B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Cyclin 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USP22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7.
Celecoxib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lecoxib(塞来昔布)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吖啶橙、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方法。结果通过吖啶橙及电镜检查发现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12.5μmol/L组,FCM检测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为15.32%,12.5μmol/L组凋亡为5.83%,不同浓度的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对胶质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X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MSC,G418筛选获取稳定表达PEX基因的MSC(MSC-PEX),将不同数量的MSC-PEX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进行共培养试验,用水溶性四氮唑法(WST-1)观察MSC-PEX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荧光观察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用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PEX基因的MSC-PEX,MSC-PEX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作用较明显,Annexin-Ⅴ-FITC/PI双染荧光发现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SC-PEX转染组和DMEM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6.7%和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X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胶质瘤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LRIG2)基因全长及胞外段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RIG2全长,LRIG2胞外段(LRIG2_ecto)及空白质粒(对照)经慢病毒法分别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筛选稳定细胞株,实时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两转染组Flag标签蛋白表达成功;两转染组LRIG2全长及LRIG2_ecto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氏0.01);两转染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转染组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即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RIG2基因全长及LRIG2_ecto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3(LRIG3)基因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U87的细胞周期、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过表达的LRIG3质粒(实验组)和空白质粒(对照组)经慢病毒法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U87,筛选稳定细胞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LRIG3表达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U251与U87细胞中LRIG3mRNA水平分别上升67.6%和79.9%,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62.3%和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251细胞中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87细胞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U251细胞中穿出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U251细胞凋亡率为23.4%,实验组为35.7%;对照组U87细胞凋亡率为20.2%,实验组为39.5%;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凋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IG3基因过表达能阻断细胞周期于S期和G2/M期,降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加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AO/EB染色、透射电镜观察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Bcl-2与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华蟾素(1μg/ml、10μg/ml)对细胞株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沆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凋亡峰,Go/G。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华蟾素作用后可使Bcl-2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结论华蟾素可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周期进程,诱导Bcl-2及Caspase8差异性表达,且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一痤疮丙酸杆菌对小胶质细胞(MG)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病原菌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于小胶质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经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依赖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丙酸杆菌可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细胞周期检测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生长,诱导小胶质细胞的调亡,可能和患者的病原菌入颅后导致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杀相关因子(Fas)相关死亡结构域样白介素1(IL-1)β转化酶抑制蛋白(FLIP)对于顺铂(CDDP)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细胞株)凋亡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耐药性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由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成功构建的携载大鼠FLIP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FLIP感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经逆转录酶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胞中FLIP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给予Ad—FLIP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胞不同浓度的CDDP(0,1,2,4,8mg/ml),药物处理48h后,经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状况;四唑蓝显色法(MTF)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活力。结果Ad—FLIP感染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FLI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d—FLIP感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TT法结果提示经CDDP处理后,Ad—FLIP感染组与对照组细胞活力均有下降,但FLIP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FLIP蛋白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合成靶向分化抗原簇44(CD44)基因的siRNA片段,下调CD44在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揭示其在胶质瘤增殖、迁移和侵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根据CD4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的siRNA片段转染U251细胞,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细胞中CD44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CD44基因蛋白水平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methyh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单细胞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体外合成的CD44-siRNA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CD44基因在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并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和迁移侵袭能力(P0.05)。结论 CD44-siRNA能够有效抑制U251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其迁移侵袭力,为以CD44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土贝母苷甲(TBMSⅠ)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土贝母苷甲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土贝母苷甲处理U251细胞后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土贝母苷甲对FADD、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土贝母苷甲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土贝母苷甲处理后,U251细胞的细胞核表现出固缩浓染等凋亡特征,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较,土贝母处理组(10、20、25μg/ml)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25μg/ml土贝母苷甲处理组上调了FADD、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贝母苷甲在体外能够明显的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DD、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29c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组将miR-29c mimics转染至细胞,miR mimcs转染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29c表达量的改变,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侵袭实验分析miR-29c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转录因子YY1蛋白的表达.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29c表达量为(106.65±15.51),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增加(P<0.05),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YY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miR-29c可能通过调控YY1蛋白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在120只Wistar大鼠建立c6脑胶质瘤模型,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冷冻治疗、ATRA治疗、冷冻联合ATRA治疗及对照组。接种c6细胞第22天MRI检测10只动物的胶质瘤体积的变化,每组并处死10只动物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观察余下10只荷瘤鼠的生存期。结果各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O.05),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2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显著(P〈0.05);p27kip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大鼠生存期呈明显正相关(P〈O.05)。结论与单一治疗相比,冷冻联合ATRA治疗能显著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表达p27kipl蛋白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B(TGF—B)和光动力疗法(PDT)之间的关系,阐明PDT对C6胶质瘤的治疗效果的机制。方法以C6胶质瘤细胞系为对照组,实验组添加25nM血啉甲醚(HMME),再用240J/cm2PDT照射,依据光照时间公式中光源输出的光斑面积,计算出照射时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DT处理前后,C6细胞上清液中的TGF—B的表达;提取HMME—PDT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为条件培养基,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为非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使用MTT法观察HuVEC的增殖情况;建立Wistar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以HMME联合PDT疗法为HMME—PDT组,生理盐水治疗为非治疗组,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瘤血瘤屏障中CD31的表达。结果与未处理组c6比较,经HMME—PDT处理的C6细胞上清液TGF-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HMME—PDT处理的c6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抑制HuVEC的增殖,与非条件培养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治疗组比较,HMME—PDT组的大鼠脑胶质瘤血瘤屏障CD3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HMME联合PDT降低c6细胞旁分泌TGF—B,明显抑制胶质瘤血瘤屏障血管生成,为PDT从抑制胶质瘤细胞旁分泌角度,抑制胶质瘤血管新生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