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主要情绪障碍形式,主要情绪障碍水平;分析影响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自编的AMI患者一般情况评估表,评定65例AMI早期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并将两种情绪障碍水平进行比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AMI早期患者情绪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MI早期患者100%有焦虑症状,3 d焦虑水平高于7d(x2轻=15.87,P<0.01,x2中=20.1P<0.01,x2重=26.36,P<0.01),合并焦虑的人数比例高于合并抑郁的人数比例,差异存在显著性(x2轻=28.57,P<0.01,x2总=65.68,P<0.01).结论 AMI早期患者以焦虑为主要情绪障碍,焦虑水平主要与对心前区疼痛及再发疼痛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医生的信任度、对预后的不确定性、主观感觉AMI严重程度、长期绝对卧床、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主要情绪障碍形式,主要情绪障碍水平;分析影响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自编的AMI患者一般情况评估表,评定65例AMI早期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并将两种情绪障碍水平进行比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AMI早期患者情绪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MI早期患者100%有焦虑症状, 3d焦虑水平高于7d( 2轻=15. 87,P<0. 01, 2中= 20. 1P<0. 01, 2重= 26. 36,P<0. 01),合并焦虑的人数比例高于合并抑郁的人数比例,差异存在显著性( 2轻=28. 57,P<0. 01, 2总=65. 68,P<0. 01)。结论AMI早期患者以焦虑为主要情绪障碍,焦虑水平主要与对心前区疼痛及再发疼痛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医生的信任度、对预后的不确定性、主观感觉AMI严重程度、长期绝对卧床、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邓永超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53-1454,1462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脑卒中组116例和正常对照组115例分别应用MMSE、SCL-90、HAMD、HAMA、LES及SSRS等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焦虑、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组的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病人负面情绪得以纠正,经实验对比证实具有明显疗效。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统计学处理,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300例,记录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焦虑、抑郁的水平总分分别为(5.72±1.98)分、(5.51±3.13)分,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8.54%、61.32%,单因素分析得到年龄、睡眠时间、疼痛程度、对疾病的知晓、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与冠心病负性情绪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上述因素均是引起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其负性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讨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伴有负性情绪及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均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的负性情绪和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研究发现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显示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辅助功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负性情绪的预防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6月来贵阳市口腔医院口腔科行口腔种植的2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种植前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结果分为负性情绪组与健康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53例需要行口腔种植的患者中,33例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发生率为13.0%,其中HAMA>7分10例,HAMD>8分15例,HAMA>7分且HAMD>8分8例.负性情绪组HAMA与HAMD得分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显示受教育程度、女性、农合/自费、性格内向、收入<1 500元、丧偶或离婚、在职、学生/职员与口腔种植前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女性、自费、性格内向、收入<1 500元/月、丧偶或离婚、工作为公司职员是口腔种植前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可引起口腔种植前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女性、自费、性格内向、收入<1 500元、丧偶或离婚、职员可引起口腔种植前患者负性情绪发生.  相似文献   

8.
现今大部分医院对高龄 (>70岁 )患者的溶栓治疗持不肯定态度 ,主要因为其出血发生率高。我院自 1993年初~ 1999年底对高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得到满意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993年初~ 1999年底我科共收住高龄患者 174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WHO标准 ,在符合溶栓适应证并排除禁忌证[2 ] (年龄除外 )后 ,随机分成两组。溶栓组共 84例 ,男 6 4例 ,女 2 0例 ,年龄在 70~ 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74 0± 7 1)岁 ;梗死的部位 :前壁 2 8例 ,前间壁 2 9例 ,下壁 12例 ,下壁 +右室 10例…  相似文献   

9.
范姣平 《当代医学》2016,(6):129-130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护理前后2组患者SDS、SAS评分的变化,观察护理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同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1.84±3.26)和(42.75±4.90)分,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2.09±4.87)和(54.89±5.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症状、体力限制、社会限制以及情绪4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和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可大幅度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年龄≤50岁的中青年AMI与120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对其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青年AMI男性患者占82.5%,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达26.7%,前壁、前间壁梗死发生率为53.3%,以典型胸痛起病者占68.3%,均高于老年组(P<0.05);但并休发休克、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者仅占2.5%、4.2%、24.2%,死亡率为6.7%,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中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多有冠心病或高血压家族史,以前壁、前间壁部位为主,胸痛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破裂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AMI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先对死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在死亡组中选取心脏破裂者,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具有心脏破裂预测价值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职业、心率、AST、BNP、ST段、伴心律失常7项指标是AMI后心脏破裂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梗治疗中需重点关注伴心脏破裂高危因素患者,有助于降低心脏破裂发生率,以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LVT) is reported to be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patients. And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ystemic embolism.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VT in clinical practice,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LVT after AMI.

Methods:

LVT cases (n = 96) were identified from 13,732 AMI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excluded) patients in Fuwai Hospital''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stem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13. The controls (n = 192) were gender- and age-matched AMI patients without LVT during this period. A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fitted by the Cox model)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LVT after AMI was 0.7%.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especially extensiv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lowe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VEF ≤40%, severe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RWMA),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were all related to LVT after AMI.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btained from the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lower LVEF (odds ratio (OR) = 0.89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28–0.960), extensiv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 6.403, 95% CI: 1.769–23.169), severe RWMA (OR = 7.348, 95% CI: 1.323–40.819), an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OR = 6.955, 95% CI: 1.673–28.921).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lower LVEF, extensiv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vere RWMA, an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LVT after AMI. It also suggested that further efforts are needed for the LVT diagnosis after AMI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后住院期间和60d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8.3%,随访60d的MACE发生率为33.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60d 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MACE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护士要熟悉MACE形成的相关因素,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基线资料对其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梗患者,进行SSRS(社会支持自评量表)及SF-36(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分组统计两量表得分间的相关性,对基线资料进行分层比较.结果:急性心梗患者SSRS及SF-36量表得分呈强正相关,且评分较低组别相关性更显著(P<0.05).对SSRS及SF-36评分具有显著影响的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社会支持较差,生活质量下降,两者呈强正相关.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评分越差,两者间的相关性越显著.在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中,提高整体意识,重点控制相关因素,改善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将有利于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郑蕊  李月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55-415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清锌水平会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大量锌参与心肌的修复所致,然而有的作者认为血清锌降低是疾病中的一种应激反应。本组检测了AMI患者血清锌水平的结果及其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设置对照组,随访6个月,分析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探讨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结果:健康教育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患者依存性等。结论:医院机构应重视和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中血栓素蛋白1(TSP-1)水平,分析其与不稳定斑块、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组)、2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B组)、20名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C组)的血液标本中TSP-1水平。AMI患者均按照指南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结果:3组基线临床特征在性别、年龄、风险因素及服用药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入院时A组CRP、IL-6水平均高于C组,P<0.01,支持A组冠脉血管斑块处于不稳定阶段;入院时A组TSP-1水平(312±160)ng/L,高于B组及C组,P<0.05。术前准备阶段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TSP-1水平升高,3组较入院时分别增加(14±10)%,(22±15)%,(17±1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CI术或冠脉造影术后TSP-1水平变化显著,3组较入院时分别增加(55±21)%,(61±25)%,(56±19)%,均为P<0.01,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I或冠脉造影术明显促进TSP-1释放。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TSP-1、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组及对照组,TSP-1升高与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药物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加TSP-1表达;PCI术后TSP-1表达显著增加,初步分析与PCI术操作本身、术中应用肝素钠针以及替罗非班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郑郁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49-150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橙治疗中有关护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针对AMI溶栓治疗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反复多次抽血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21例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均成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28天康复出院。结论 AMI溶栓治疗中的护理质量是保证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9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方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使用5 d。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肌梗死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试验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梗死范围回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28%)(P〈0.05);试验组心力衰竭4例(7%)、梗死后心绞痛2例(3%),与对照组分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有效缩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有效减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丽  周彤 《中国医疗前沿》2012,(23):9-10,1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以惊人速度增长。如何利用简便易行的化验检测指标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检出各种心脏事件的发生高危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措施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指标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新指标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