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胸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胸膜结核球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X线检查18例显示结节23枚,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2例未见任何结节影.CT检查多表现为基底与胸壁相连的半圆形单个结节或呈乳头状或三角形阴影,大多数病灶边缘可见长毛刺,紧贴的壁层胸膜均有增厚;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均不明显,1例膈肌结节被漏诊.MRI检查与CT比较其结节影更规则,肋膈角、心膈角和膈肌处的病灶显示更清晰.13例手术治疗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经随访均无复发.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直径小于3 cm的结节可基本吸收或明显缩小.结论 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重要作用,直径大于3 cm的胸膜结核球选择外科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结核球的X线平片及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部结核球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5例经胸部DR X线正侧位片发现肺部球形病灶的患者,再行胸部CT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比分析。结果:肺结核球多见于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后基底段,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部分伴有钙化、呈浅分叶状。CT扫描多为直径在3 cm以内的单发球形病灶,一般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或可见薄层包膜,结核球附近常伴有散在纤维增殖病灶。结论:胸部正侧位片是发现结核球的首选检查方法,应结合CT检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做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误诊13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误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3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3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CT表现分为两种类型:(1)肺门肿块或结节灶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肿块或结节灶内部密度稍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3例,轻度不均匀分隔样强化2例.(2)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共16个,表现为密度均匀,5个见斑点状钙化灶;增强:环状强化14个,轻度均匀强化2个.结论:仔细分析CT征象及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实验室检查,能降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梁鹏  段芙红  张玉忠 《医疗装备》2011,24(10):22-24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与相关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资料,其中CT检查22例,MRI检查5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7例病人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47~76岁,平均60.2岁,双侧单发6例,单侧多发1例,双侧多发3例,单侧单发17例;病灶最大径0.6~3.5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增强CT显示病灶实质区明显强化,增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以男性多见,常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病史较长,表现为同侧腮腺增大,但淋巴结无增大;影像资料发现腮腺区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类圆形病变,其内伴局灶性囊变坏死,增强扫描CT呈明显强化,MRI呈不均匀强化,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和病变影像特点,应首先考虑Warthin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年证实的15例肝结核病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缘不清,诊断较困难;需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用以鉴别诊断;肝结核病灶因病理表现不同,增强扫描的影响表现也不尽相同,增生的肉芽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而干酪样坏死则强化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对肝结核的诊断有提示作用。肝结核瘤增强扫描多数表现为门脉期环状轻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粟粒性肝结核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小结节,无强化;结核性肝脓肿表现为门脉期和延迟期分隔状强化。结论:CT诊断对肝结核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认识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检查在二者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结核瘤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及CT征象的表现具有某些各自的特异性征象,有助于二者的鉴别:①结核瘤的特异性X线征象包括卫星病灶、边缘清晰锐利部分有浅分叶征等;②而深分叶征或脐凹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夏血管集束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③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优于X线普通摄影。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根据其特异性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是对二者进行准确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胃血管球瘤CT表现。方法:对4例资料完整、经手术证实胃血管球瘤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肿块单发,位于胃窦部,3例位于肌层与黏膜下层之间,1例浆膜下;腔内或跨壁式生长;平扫为均匀稍低密度,无囊变,1例边缘点状钙化,双期增强动脉期病灶中央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轻度降低,强化范围扩大,常规增强肿块显著强化。结论:胃血管球瘤在CT有其特征性表现,术前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炎性假瘤的CT、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搜集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X线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影像表现:①类圆形大都边缘光整的肿块,多为单发,直径在3.0cm左右,密度均匀。②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无胸水及钙化征象,肿块与增厚的胸壁之间有条状低密度影。③病变中间层面一侧边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改变。④病灶边缘粗短毛刺。⑤肿块内空洞坏死。结论全面分析假瘤的影像学特征,重视病人肺内感染病史,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体层、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体层及CT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多数肿块包膜完整,边界光滑.瘤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的球形阴影,密度均匀,直径3~5 cm最多,肿块与胸膜紧贴或有粘连,具有特征性的是肿物边缘可见类似胸膜幕状粘连的尖角状表现,与肿块结合起来酷似一个桃子的桃尖,称之为"桃尖征",对炎性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对炎性假瘤的诊断,X线片、体层及CT检查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为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SCT扫描.结果 74例患者行MSCT共发现163个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4R、2R和7区.短轴直径1~2 cm的淋巴结72个,短轴直径大于2 cm的单个或融合淋巴结91个.其中密度均匀者20个,密度欠均匀者106个,中心或边缘有钙化者37个.59例120个淋巴结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7个、不同程度环状强化33个、均匀强化10个及无明显强化10个.23例合并肺内结核,其中4例表现为条索影,14例表现为斑片影,4例表现为结节灶,1例表现为胸腔积液.结论 MS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对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球形肺炎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3例球形肺炎的CT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为:(1)病灶多位于肺下叶背侧近胸膜处;(2)病灶孤立呈圆形,楔形及方形,大小3~11 cm;(3)边缘模糊,不规则;(4)病灶与胸膜接触面广;(5)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清晰的略低密度灶.结论:CT薄层扫描减少组织间的重叠,有利于发现有诊断价值的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为球形肺炎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例RAML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3例呈不规则形,边界欠清,病灶均向肾外突出。18例表现为实性肿块,1例为囊实性,1例伴有钙化,3例伴有出血,CT片上瘤内均未见脂肪性低密度。CT平扫14例呈略高密度,4例等密度,1例低密度,4例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19例表现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7例表现为延迟性强化,6例表现为一过性明显强化。结论:乏脂肪RAML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病灶呈外生性生长,CT观察其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该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蒋国卫 《中国保健》2007,15(18):133
本文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CT及其临床表现,提示①注意分析发现肺部阴影前的病史及症状对诊断本病有帮助.②瘤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的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直径3~5 cm最多.③较具特征性是肿物边缘可见类似胸膜幕状粘连的尖角状表现,与肿块结合起来酷似桃尖状,称之"桃尖征".④本病有些特殊表现,如表现呈块状的炎症型浸润影或巨大肿块,或并发中叶综合征,或病灶内为低密度区及小点钙化灶.⑤X线与CT两者检查对比,后者除定性之外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孤立性纤维瘤(SFT)CT、MR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病例,11例SFT患者行CT平时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另2例仅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3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全部为单发病灶,位于胸部10例,发生在肾脏、前列腺、下肢各1例。肿瘤直径2.8~22.0cm,直径 ≤ 7cm 6例,> 7cm 7例,平均9.6cm。11例行CT检查的病例,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5例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较小,1例出现中央斑点状钙化。CT增强检查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或地图样强化。3例行MR检查的病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2例呈低信号,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检查病灶显著强化。结论 胸膜外SFT与胸膜SFT表现类似,CT、MR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显示肿瘤在T2WI上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时,可提示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35例共52个病灶,单侧单发25例,单侧多发5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5个病灶);CT表现:病灶长径0.5-5.0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平扫病灶内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有囊性变;增强后腮腺腺淋巴的实质部分呈"快进快出"强化,囊变区无强化,未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病灶单侧或双侧多发,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边缘清楚,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再结合老年男性及长期吸烟病史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常见疾病的CT诊断,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脾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副脾,5例能明确看到供血血管,直径为1.0 ~ 1.9 cm,增强后可见副脾与脾相同强化.9例脾梗死中,病灶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8例脾血管瘤中,1例同时发现肝多发脓肿,直径1.0~3.9cm,其中有1例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血管瘤表现,CT检查后考虑其他病变而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瘤.5例脾囊肿直径1.2~6.5cm,病灶大的明显对周围脏器产生推挤,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脾淋巴管水瘤直径3.2~7.1 cm,病灶内CT值较高,增强后病灶壁强化.3例脾脓肿,CT平扫为脾大,其内见多枚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3例脾转移瘤均为肝癌确诊后发现,并且病灶逐渐增多,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大,腹腔内可见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腹水征象,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2例脾破裂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急诊CT示脾外形不规整,其内可见积血征象.脾错构瘤1例,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有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可对脾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建辉 《中国保健》2005,13(18):16-16
目的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核球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经病理和临床观察证实的结核球的CT资料,先行常规平扫,后对病灶行注射碘海醇后40s、2min、5min、10min,分别对病灶中心层面连续薄层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计算结核球的最大强化CT值,绘制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22例中有21例最大强化CT值<20HU,强化多为包膜样强化或不强化.结论结核球的最大强化CT值,强化类型及时间-密度曲线均有一定特征,可以和周围型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单发球形肺炎的病理基础与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2005-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单发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急性单发球形肺炎多有急性炎性表现,抗炎治疗短期吸收明显.CT影像学表现:(1)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呈圆形或楔形.(2)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且较模糊,呈"晕"征改变.(3)病灶两侧缘平直,呈"方形"征.(4)病灶邻近胸膜均匀性增厚明显.(5)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局部充血"征. 结论 急性单发球形肺炎CT影学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o fthe pleura,SFTP)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SFTP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肿瘤表现为胸膜下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可有分叶,CT平扫肿瘤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可见明显强化的曲线状血管影。MR检查3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在T1WI和T2WI序列上2例可见病灶内有蚓状低信号流空血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瘤细胞排列呈短席纹状、条束状,部分排列紊乱;间质血管丰富,部分区域间质黏液样变性。结论SF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5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45例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23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19例,其中6例为良性混合瘤,2例为恶性混合瘤,1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3例,均为恶性肿瘤。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部位、大小、良恶性及肿瘤的周围侵犯情况有准确的定位、定性,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