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取50份待输血患者标本和30份有凝块日常血常规检测标本进行9组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使用血清与血浆、不同的离心方式、抗凝不完全血样的使用、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的对比。结果未抗凝标本短时间孵育离心的血清用于试验出现假阳性,且与良好处理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校正),P0.05];抗凝不完全血样的红细胞在试验中也出现假阳性;不同离心方式的血浆对试验结果无影响;红细胞浓度超过1%会引起假阳性。结论标本的处理方式不当,可造成微柱凝胶试验假阳性;未抗凝标本由于纤维蛋白短时间难以析出,不宜急诊配血;红细胞悬液不可过浓,且抗凝不完全血样红细胞最好洗涤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输血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儿1903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903例新生儿交叉配血试验中,交叉配血不合102例,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5.36%;其中男60例(3.15%),女42例(2.21%),男性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102例交叉配血不合新生儿中,红细胞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40例(39.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62例(60.8%);红细胞抗体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中Rh血型系统抗体占52.5%,ABO血型系统抗体占32.5%,这两种血型系统抗体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血型系统(P<0.05);红细胞抗体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疾病中高胆红素血症占29.4%,黄疸占7.8%,这两种疾病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疾病中新生儿肺炎占28.4%,远高于其他疾病(P<0.05)。结论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存在红细胞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疾病因素;新生儿输血前血清学检测非常必要,对新生儿输血治疗中血液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可降低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标本纤维蛋白析出对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抗体筛查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中出现混合凝集(mf)或弱凝集(+w)的假阳性血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检,对复检结果无误仍出现弱阳性的血标本采用盐水置换、37℃孵育及2次离心去除纤维蛋白再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结果 69份血浆标本在ABO反定型中出现意外凝集,在交叉配血中出现主侧凝集及抗体筛查阳性。纤维蛋白原测定值为4.3~9.9g/L,凝集强度为(mf)31例,(+w)38例。采用盐水置换、37℃孵育及2次离心去除纤维蛋白,以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检、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排除了纤维蛋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若采用抗凝不充分、纤维蛋白析出的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假凝集。采用去除纤维蛋白后的标本进行检测,可防止或减少假凝集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效价测定等相关输血试验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对微柱凝胶技术测定的55例Rh D阴性患者中的15例抗-Rh D呈阳性血样及21例正、反定型不符血样、29例交叉配血不合血样综合分析,并与试管抗人球蛋白结果对比.同时,对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的853例O型孕妇IgG型抗-A或抗-B效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抗-Rh D的检出率显示,微柱凝胶技术为27.27%(15/55),试管法为21.82%(12/55),效价在1:4以上阳性标本的检出两种方法一致.2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中,抗原或抗体减弱的11例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显示出反应的不一致性;而用试管法则呈现弱阳性反应.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的29例阳性用试管法证实,2例为假阳性.O型孕妇血型效价测定以1:128为界,配偶为A型时,检出率为33.18%(144/434);配偶为B型时,检出率为33.17%(139/419),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客观的优点,但应重视其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异常结果时,应将传统的试管法结合显微镜镜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与ABO异型献血者的配血结果,探索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将A型、B型、O型及AB型新生儿血液标本与献血者血液标本按照ABO血型不同的原则,运用微柱凝胶LISS-coombs卡分别进行主侧和次侧交叉配血,结果分别记录为阴性(-)和阳性:±、1+、2+、3+、4+。分别统计各组阴性和阳性结果例数及阳性结果所占比例。结果共配血1 000例次,其中A型、B型和O型新生儿各300例,AB型100例。因新生儿产生ABO血型规则抗体而出现不和、出现凝集的比例为40%~48%,其中多数为弱凝集。有超过半数ABO血型不合的配血,因新生儿尚未产生ABO血型抗体而出现阴性配血结果(52%~60%)。未发现因新生儿ABO血型抗原表达弱而导致的假阴性配血结果,但有极少部分凝集结果较弱(1%~3%)。结论由于大部分新生儿尚未产生足够强的ABO血型规则抗体,在给新生儿交叉配血时应高度重视ABO血型的正确性,以免给新生儿误输ABO异型血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6.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科的应用,以更好、安全、有效地指导临床输血。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进行血型鉴定2025人次,微柱凝胶卡氏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1220人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血型鉴定中有8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39%。在交叉配血中有12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74%。结论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上灵敏度高,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结果易于保存时间长,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舍的原因并审j定相应的输血策略,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又配血试验,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21735例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193例;其中红细胞直抗阳性155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0.3%;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8%;自身抗体阳性14例。占交叉配血不合7.3%;其他原因7钢,占交叉配血不合3.6%。结论红细胞直抗、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又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安全的适合临床输血治疗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对攀枝花中心血站提供的2010~2012年21 535袋RBC悬液分别进行正反血型复查、抗体筛查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后,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血站,符合要求的电脑入库;对共30 198例手术备血和输血患者的血样做同样的检查并入库.然后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进行输血,并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进行交叉配血比较验证.结果 在21 535袋RBC悬液中,正反血型鉴定发现ABO血型错误2例(0.009%),抗体筛查阳性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各1例(各占0.005%);在30 198例备血和输血患者中,血型鉴定发现ABO血型错误3例(0.010%),抗体筛查阳性35例(0.116%),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17例(0.056%),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9例(0.030%);21 531袋合格RBC悬液的电子交叉配血法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交叉配血法符合率为100%.结论 输血科必须对每一袋血站提供的血液和患者血液均进行血型复查、抗体筛查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后,方可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法.该法在攀枝花地区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实施是可行的.它安全快速,更适合于急诊手术和大量用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儿童配血中出现配血不合的几率较高,对儿童输血前微柱凝胶配血技术出现不合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配血不合及假凝集的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输血方案。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 923名次患儿进行交叉配血、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筛查,阳性时作进一步调查。结果配血不合率5.94%(234/3 923),其中假阳性率0.71%(28/3 923),真阳性率5.25%(206/3 923)。206例真阳性中,主侧不合率5.83%(12/206),次侧不合率90.78%(187/206),主侧和次侧均不合率3.40%(7/206)。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儿童配血,配血不合的发生率较高,这与儿童同种免疫性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疾病发生率较高有关。鉴别假凝集、制定相应的儿童个性化输血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交叉配血及安全输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2-2532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采用DiaMed血型配血(微柱凝胶)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手工聚凝胺法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青霉素药物试验,并结合病史分析。结果 4720例次交叉配血微柱凝胶(MGT)法检出112例交叉配血不合。假阳性42例(37.5%),钙拮抗剂(DAT)阳性56例(50.0%),青霉素试验阳性14例(12.5%);输血史58例,妊娠史36例,相关药物史30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温度、疾病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应重复试验并选适宜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Lewis血型系统抗体在备血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方法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标本做抗体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及盐水介质试管法;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抗原鉴定采用试管法;并回顾分析本院Lewis血型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存在Lewis血型系统抗体患者中,抗-Lea89例,抗-Leb4例,抗-Le~a+Le~b1例,检出率分别是5.69×10~(-4)、0.26×10~(-4)、0.06×10~(-4);Lewis血型均为Le(a-b-);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P0.01);妊娠期患者多见,共35例,占37.2%。17例输血患者,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结论 Lewis血型系统抗体意义值得探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抗球蛋白2种方法同时配血,可加强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银川地区临床血标本检测结果的分析,明确银川地区临床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频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结合谱细胞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从9 244例临床标本中鉴定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77例,其中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73例。60例不规则抗体来自孕妇或新生儿血样,抗-D(42例)抗-E(10例);其余17例来自各种疾病配血患者,抗-E(9例)抗-D(1例)。结论:银川地区临床检出不规则抗体以Rh血型系统分布最多,孕妇与配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明显不同,妊娠及输血免疫刺激是Rh血型系统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相关试验中的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效价测定等相关输血试验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对微柱凝胶技术测定的55例RhD阴性患者中的15例抗-RhD呈阳性血样及21例正、反定型不符血样、29例交叉配血不合血样综合分析,并与试管抗人球蛋白结果对比。同时,对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的853例0型孕妇IgG型抗-A或抗-B效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抗-RhD的检出率显示,微柱凝胶技术为27.27%(15/55),试管法为21.82%(12/55),效价在1:4以上阳性标本的检出两种方法一致。2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中,抗原或抗体减弱的11例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显示出反应的不一致性;而用试管法则呈现弱阳性反应。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的29例阳性用试管法证实,2例为假阳性。O型孕妇血型效价测定以1:128为界,配偶为A型时,检出率为33.18%(144/434);配偶为B型时,检出率为33.17%(139/419),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微柱凝胶技术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客观的优点,但应重视其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异常结果时,应将传统的试管法结合显微镜镜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输血策略与前期检验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35例需要输血的溶血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儿的前期检验方法和输血策略进行临床分析和研究。结果交叉配血与直抗模式检验结果实施对比分析,发现凝聚胺技术对患者血清交叉配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对直抗阳性患者的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格率较高,且与直抗阴性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灵敏度较低的患儿在进行凝聚胺技术检测上与微柱凝胶技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方式对患儿血红细胞放散液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输血前期检验对新生儿输血策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敏感度较高,能够提高检测结构对新生儿输血相容性和同血型血样方案选择的准确度,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两种抗凝剂对血液4项指标ELISA检测结果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剂对4项血液指标ELISA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采用EDTA-K2和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剂留取血样分别与其相对应血袋上的辫血进行平行检测。对其中梅毒检测EDTA-K2抗凝试管血与辫血结果不一致的7份血样采用TPPA试剂进行确认。结果由EDTA-K2改用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剂后,4项指标复检结果中,抗凝试管血与辫血结果不一致从4.71%(65/1381)减少到1.08%(12/1113),P<0.01,分别从样本检测数的0.14%(65/47855)减少到0.025%(12/48689)。EDTA-K2抗凝试管血与辫血梅毒结果不一致的7份血样经TPPA确认均为阴性。结论EDTA-K2抗凝剂对血液4项ELISA检测结果均有干扰,主要突出表现在抗-HIV和抗-TP上。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剂仅对HBsAg和抗HCV有一定的干扰,与EDTA-K2相比有明显改善。本实验结果还反映干扰与献血者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平行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分成盐水试管组及微柱凝胶组。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的符合率和交叉配血相合成功率。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进行血型鉴定检查结果的正反定型符合率(98.65%)与盐水试管组正反定型符合率(97.97%)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组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盐水试管组交叉配血成功率(91.8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交叉配血结果的假阳性率,有较好的敏感度,且该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较好,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有较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08-1109
目的 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血型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对交叉配血不合者,用凝聚胺法(MPT)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实验,并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及自身对照实验.结果 19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中,5例不完全抗体筛查阳性,5例...  相似文献   

20.
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微柱凝胶法(Microtubes Gel Test)进入国内实验室并逐步成为交叉配血的新方法,而在一些先进国家微柱凝胶技术己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1]。我院自2004年5月起采用微柱凝胶法操作系统,该方法操作简单,工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易于标准化,大大减少了实验误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微柱凝胶卡、抗体筛选细胞、离心机、孵育箱、移液器等为西班牙戴安娜公司(Diagnostic Grifols,S.A)产品,凝聚胺试剂为上海博普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抗球蛋白试剂为上海血液中心产品,待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