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绍丹 《中国医刊》2021,(3):241-244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丢失及由此导致的不可逆性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我国目前约有青光眼患者2100万,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940万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其中520万人至少有一只眼睛失明,170万人双眼失明 [1],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理性眼压升高是目前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动中枢试验对老年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眼震电图仪,对70例60岁以上眩晕患者及25例健康老人进行眼震电图各项检测,并对视动中枢部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健康老人组各项均正常,周围性病变组除4例视跟踪试验为Ⅲ型外,其余正常。中枢病变组 扫视试验12例异常(44.4%),视跟踪试验Ⅲ~Ⅳ型17例(63.0%),视动性眼震异常为81.5%,三组的扫视试验、视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定量分析左右二向所诱发视动眼震的频率、平均振幅和慢相速度之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视动中枢试验对中枢病变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作为鉴别老年人外周性和中枢性眩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弱视是一种常见眼科疾病,我国儿童弱视人群有一千多万,成人弱视更高达三千万。人们发现弱视已近300年,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Bangerter定义弱视是由于异常视觉经验所致的视觉系统功能障碍,我国目前基本沿用了该观点。近50年的研究提示弱视除了存在视觉系统的功能性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因此,美国眼科临床指南定义弱视是由于视觉中枢缺陷而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现已研究证明,在许多高血压病(EH)病人中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HI),以及HI致EH[1],但这都是指外周胰岛素的作用,而未论及中枢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弥散张量成像和BOLD-fMRI在后视觉通路病变的联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联合应用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视觉通路病变的功能变化与解剖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视觉皮层功能区变化的结构基础,从而进一步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后视觉通路病变11例,其中,胶质瘤3例,脑膜瘤4例,转移瘤3例,枕叶亚急性梗死1例.正常对照组10例.fMRI应用闪烁的棋盘方格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99软件处理fMRI图像,记录双侧视觉皮层激活位置及体积(用激活像素数表示).DTI采用DTVⅡ软件处理,测量患侧及健侧视放射FA值及3D纤维束的成像,并计算相对FA值及相对激活体积.结果 1例视觉皮层脑梗死病变侧激活范围可见明显下降.所有肿瘤患侧视放射FA值与健侧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1例fMRI失败,其他病例fMRI的激活范围均显示左右两侧的明显不对称,病变侧与健侧相比激活范围的明显缩小(P<0.01).3例纤维束成像后与fMRI结果对照发现,视放射纤维束的移位、破坏程度与激活区的变化也有对应性.将患侧rVOXELS 与rFA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性(r=0.711,P=0.032).结论 后视觉通路病变的视觉皮层激活范围与病变视放射的破坏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视觉皮层的功能受与之相联系视放射的约束,与视放射的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针刺外关穴中枢激活效应的PET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以18F-FDG为显影剂,以假针刺状态为对照,观察针刺健康青年志愿者外关穴后的脑中枢激活效应。【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人,分别施以右侧外关穴真针刺和假针刺,同时运用西门子公司ECAT EXACT HR+PET进行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假针刺比较,外关穴真针刺激活的脑中枢主要有左侧颞叶(BA42)、颞上回(BA42)、岛叶(BA13)、小脑。【结论】针刺外关穴能够激活一定的脑部功能区,其治疗作用与中枢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痛觉过敏的中枢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夹竹桃水煎剂对小白鼠自发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显著增强异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也可以明显对抗士的宁所引起惊厥,因而具有抗惊厥作用。此项研究为临床应用中草药夹竹桃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的中枢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的中枢抑制作用。方法:观察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自发活动和戊巴比妥钠阈上和阈下催眠剂量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加速戊巴比妥钠的入睡和延长其睡眠时间,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的中枢抑制作用。结论: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脑视皮质发育阶段微血管构筑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新生儿6 例和一岁半幼儿2 例大脑视皮质微血管的构筑进行观察和体视学定量分析。发现新生儿视皮质第17 区深层( Ⅳ、Ⅴ、Ⅵ) 微血管密度略大于浅层( Ⅰ、Ⅱ、Ⅲ)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幼儿第17 区微血管密度Ⅳ> Ⅴ> Ⅵ> Ⅱ> Ⅲ> Ⅰ。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新生儿视皮质17 区与18 区之间微血管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幼儿视皮质17 区、18 区、19 区三者之间微血管密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幼儿右侧视皮质各区微血管密度均大于左侧视皮质同区微血管密度。探讨了人脑发育阶段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发育规律与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白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m—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景: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但2~7d组与8—14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白发突触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取材自14 例流产的正常胎儿,胎龄12 ~40 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立体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小,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参与正常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及视觉剥夺对NO的表达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正常和剥夺性弱视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限(P14~P45)测定视皮质17区的NOS阳性神经元组织切片下的表达。结果 用光镜下计数和计算机图形分析系统得出。结果:正常大鼠视皮质17区中的NOS阳性神经元,P14时数量最多,到P21时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最大,树突分枝最复杂。剥夺对侧与同期正常鼠及剥夺同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视觉发育关键期,NOS在正常发育大鼠及剥夺性弱视大鼠视觉中枢中成短暂的高水平表达。单跟剥夺不会影响NOS在皮质17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新技术之一,目前已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并走向临床.特别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神经、精神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BOLD-fMRI的原理、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村视力残疾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力残疾的病因及临床常用助视器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WHO(1973)制定的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在广西12个县市选取视力残疾(盲及低视力)患者共203例,分少儿组和成人组,经严格眼科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病因统计分析;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康复的程度.结果少儿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占31.68%,成人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高度近视占21.11%.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44.4%,脱残率达85.41%;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0.5的病例占总数的86.84%.结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少儿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高度近视是成人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盲及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脑视皮质微血管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幼儿脑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结构。方法 采用8例幼儿脑皮质,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态。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静脉属支汇入处可见一三角形膨大。且深层微静脉粗,浅层微静脉组。结论 皮质微静脉的这种特点可能是皮质微静脉栓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体脑片灌流的电生理技术,观察吗啡成瘾大鼠的视皮层诱发场电位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吗啡成瘾可以明显易化视皮层诱发场电位,使出现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样变化,而且强直刺激对其增长的影响不大。结果提示:成瘾性LTP与强直性LTP现象可能具有相同的机制,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使用13 例生后不足6 个月的新生儿和婴儿脑视皮质,甲醛明胶墨汁血管灌注,组织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脉,可分为皮质浅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深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动脉5 种类型。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视皮质内血管网络分为4 层,以第3 层微血管密度最高。并就视皮质内动、静脉数量差异及动脉起始角度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LongEvans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变化。方法对出生后21、35、49d正常组及同时间点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进行F-VEP检查。结果正常组大鼠21、35、49d,F-VEP主波的潜时逐渐缩短,分别为[(63.5±10.1),(50.8±6.4),(44.9±6.3)ms,P0.05],波峰值由21d的(15.7±3.8)ms增加至35d的(26.6±4.0)ms(P0.05),49d较35d稍降低。35、49d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F-VEP主波的潜时分别为(62.5±8.0),(58.4±7.6)ms,较同时间点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主波振幅两组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降解大鼠视皮层CSPGs影响了F-VEP的发育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