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在大鼠舌下腺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神经肽对舌下腺分泌的功能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5只Wistar大鼠舌下腺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的定位。结果表明,大鼠舌下腺纹状管上皮细胞分别呈SP、VIP和NPY免疫反应性,腺泡细胞为阴性。本研究提示,SP、VIP和NPY可能参与舌下腺分泌活动和局部血液供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乙酰胆碱能神经在大鼠肠道内的分布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AChE三种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内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P、VIP、AChE阳性神经神经元和纤维均分布于肠壁各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但从结肠到直肠则逐渐减少;AChE阳性神经元或纤维在肠壁各层最丰富,其中VIP以粘膜层和粘膜下神经丛较丰富,SP以肠肌丛较丰富;三者的分布密度为AChE>VIP>SP。AChE、SP和VIP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可能与不同肠段肠动力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mRNA,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压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等形成的一条从背内侧到腹外侧区的弧形带内。M-ENK与L-ENK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密集分布在该带内。本结果对ENK 相似文献
5.
用PAP法研究亮氨酸脑啡肽样(L—ENK—LI)和P物质样(SP—LI)免疫反应物在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簇和网状结构内的分布。证明在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外侧网状核外侧部及其外侧的区域内有大量的L-ENK样终末和纤维,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的移行区内有中等量的分布,其余区内为少量。L-ENK样胞体在孤束核、咀侧腹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的腹侧部和α部、外侧旁巨细胞核以及中缝大核内均有许多分布,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的移行区有中等量,其余区内为少量。SP样反应物的分布与L-ENK样物类似,但其终末和纤维的数量较L-ENK者略少,阳性胞体的数量除了在中缝核及外侧旁巨细胞核内侧端中的量较L-ENK样胞体多以外,在其余区内均较少。 相似文献
6.
Vemner- Morrison综合征,亦称血管活性肠肽(VIP)瘤,是一种罕见病.至目前为止国内仅报告10例,其中8例是根据临床表现和肿瘤病理推测为VIP瘤的.本例是以血浆VIP的放射免疫分析(RIA)确诊为VIP瘤的,并在诊治的全过程中(术前、术中及术后)先后监测了一个多月血浆VIP水平.为明确诊断、监测病情、判定疗效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正常和秋水仙素预处理后的血管活性肠肽、加压素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和纤维在SD大鼠交叉上核的分布。(1)血管活性肠肽:在交叉上核嘴侧部的腹外侧部有少量阳性胞体和纤维分布;在交叉上核中部,大量阳性胞体集中在腹外侧亚核,相当多的阳性纤维分布于整个核区;在交叉上核尾侧部可见少量阳性胞体和中等密度的阳性纤维。(2)加压素:在交叉上核嘴侧部和尾侧部可见中等密度的阳性胞体和纤维,以核的背内侧为多,大量阳性胞体和纤维见于交叉上核中部的背内侧亚核。(3)生长抑素:阳世胞体较少,散布于交叉上核的背内侧亚核,以核的中部为多,中等密度的阳性纤维遍及交叉上核全长。(4)双标显示血管活性肠肽、加压素和生长抑素存在于交叉上核的不同神经元之中,没有共存。 相似文献
8.
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海燕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25(2):73-76
血管活性肠肽是一种神经肽,又是一种小分子免疫活性肽。随着与相应血管活性肠肽受体的cDNAs被克隆和表达,对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学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血管活性肠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炎症反应、影响胸腺细胞的分化、调节Th细胞应答来参与免疫自稳的调节,并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凋亡、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PRV和SP或L-ENK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孤束SP及L-ENK样神经 对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注射大鼠咽肌后,在孤束核的中介亚核和中间亚核中可邮少量PRV和SP或L-END双标记。首次证明了大鼠孤束核中的SP及L-ENK样神经元对咽肌运动元的调控。推测孤束核中的ASP及L-ENK可能对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松果体内含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多肽及P物质纤维的免疫组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正常和摘除双侧颈上神经节后的大鼠松果体浅部内含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多肽及P物质纤维。结果显示:(1)对照组松果体浅部内含5-羟色胺纤维非常丰富,且松果体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实验组含5-羟色胺纤维显著减少,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度也降低,与对照组相,展显著性。(2)含血管活性肠多肽纤维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间隙,数量较少。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纤维数量无明显差异。(3)含P物质纤维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在电镜下观察脊髓侧角区单胺能和某些肽能纤维及末梢的突触组合。大鼠侧角内的5-HT、TH、SP和L-ENK免疫反应纤维均为无髓纤维。在侧角细胞簇内,这些纤维穿行于胞体之间,有的与胞体相邻,但很少与胞体形成轴-体突触。这些单胺和肽类纤维也与树突伴行,在树突束内数量最多。有时一小束无髓纤维都含同一种免疫反应物质。轴-树突触是各种免疫反应纤维终末所形成突触的主要形式。各种纤维终末所含的小泡多为圆清亮小泡,或兼有少数大颗粒泡。SP和L-ENK纤维膨体内的小泡与其终末内者不同,大颗粒泡较多,有时约占半数。各种免疫反应终末所组成参与的突触,对称或非对称型均不显现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用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了6周胚~36周胎小肠的组织发生,结果表明:从6周起至3月末肠壁首先出现矮隆突,随后形成球形结节、多边柱状体,最后转变为指状绒毛,从十二指肠、空肠至回肠,绒毛的形成和肠壁的组织发生都呈现近端~远端成熟的梯度,可见到绒毛分支和纵裂?18周后3段小肠绒毛形状方出现各自的特点。3段小肠杯状细胞主要分泌中性和酸性粘液。18~32周时见回肠的杯状细胞产生硫酸粘液。6~12周时十二指肠的微 相似文献
13.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在大鼠舌肥大细胞内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大鼠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特点以及细胞内的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舌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和肌层,多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梭形。经与甲苯胺蓝染色的相邻切片比较,几乎所有肥大细胞分别呈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提示:舌组织肥大细胞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等生物活性肽可能与其局部血液供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染色连续在同一切片上显示的方法,观察了5只大鼠整个心脏和7只大鼠心房的连续切片。大鼠心脏的小强荧光细胞为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它们在心脏主要呈密集成团、簇状或素条状细胞群,以及散在存在的细胞。成年大鼠心脏小强荧光细胞的数量为442~664个,其中86~92%位于心房外膜,而且主要位于心房背侧几个区域。心内膜未发现小强荧光细胞;其他部位这种细胞很少。小强荧光细胞和心壁的神经节分布区域相类似。但是有的神经节并没有小强荧光细胞。部分小强荧光细胞邻近心壁的小血管。这种细胞和传导系统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接触。 相似文献
15.
16.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对精浆聚集素在大鼠睾丸生精上皮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主要存在于Sertoli细胞胞质内,以核上方胞质最为明显,基底部较少。在生精上皮Ⅰ-Ⅴ期,SC密布于Sertoli细胞内和穿插于各级生精细胞之间的胞质突起内。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采用醛诱发荧光的荧光组织化学方法,首先定位小强荧光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超微结构。心脏的小强荧光细胞体积小,胞质含大量两种不同电子密度的颗粒泡。它们的线粒体丰富,每个沿核水平切面有20个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每组为4~7个扁囊构成;粗面内质网一般呈单独扁囊,散布在胞质。小强荧光细胞与胆碱能神经末梢形成传入性突触,相邻小强荧光细胞常形成粘合斑结构和相嵌联结。它们相邻的毛细血管,多为有孔型毛细细管。它们在相邻细胞之间、邻近血管和细胞间隙部位有胞吐现象。结果提示,这种细胞可能以内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起局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小肠淋巴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0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三组,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2周,4周观察肠系膜淋巴管流体学和小肠壁内淋巴管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肠系膜淋巴管内压力即刻显著升高,并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人胚胎期小肠六种肽能神经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53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小肠的亮氨酸脑啡肽(L-Enk)、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甘丙素(GAL)等6种肽能神经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与ACh能神经和膀胱的肽能神经的发生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胚胎小肠神经中ACh能神经发生早于肽能神经;同一个体不同器官肽能神经并非同时发生。本文观察到的小肠肽能神经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