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急性白血病患者,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此为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症候群。近5年来,我站收治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230例,其中初诊外周血白细胞高于100×10~9/L者24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14岁5例,20—49岁18例,50岁以上者1例,以青壮年多见。血液学及骨髓  相似文献   

2.
增生低下性急性白血病国内已有报道,但淋巴细胞性较少见。现将我院发现的二例骨髓像分析如下: 例1 男,20岁。因鼻衄皮肤有出血点,乏力及发热等症状于1991年2月21日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肝脾淋巴结均未见肿大亦无胸骨压痛。实验室检查:Hb80g/L;WBC2.5×10~9/L;Pt40×10~9/L:网织红0.1%;原幼淋巴细胞5%。先后3次骨穿,2次髂后上棘穿刺均骨髓增生低下,原幼淋巴细胞16~77%;1次胸骨穿见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原幼淋巴细胞仅占3.5%,3次骨穿未见巨核细胞。于4月13日行第4次髂前上棘穿,亦见骨髓增生活跃,原幼淋巴细胞52%其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胞浆量少,蓝色无颗粒。胞核大小  相似文献   

3.
马利兰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常用药物,它以疗效高、副作用小、经济而成为治疗CML的首选药,但该药具有细胞毒作用,也可致不可逆的骨髓抑制导致再障,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韦××,女、18岁,农民,因龈血20天、月经过多20天、高热5天入院。入院前3个月因左腹肿块在它院门诊就诊:B超示脾大肋下12cm;血象:Hb105×10~9/L,WBC412×10~9/L,早幼粒  相似文献   

4.
张维仪  徐酉华 《四川医学》1993,14(12):762-762
我们对2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心电图和心脏B型超声检查中,发现4例有心电图和/或B超异常改变,现报告如下。例1,男,4 3/12岁,双下肢疼痛,发烧进行性面色苍白1~+月来院检查,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入院,经Vcp方案治疗8个疗程缓解出院,继后巩固和维持治疗,于一年半后病情复发再度入院。血象:红细胞2.66×10~(12)/L,血红蛋白82g/L,白红胞28×10~9/L,淋巴细胞占0.70,其中幼稚淋巴细胞0.22,中性粒细胞0.08,骨髓检查:原淋+幼淋为51%,用HOAP方案病情再度缓解。1月后出现高热,病情恶化,出血明显,心音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AL)引起心脏损害者并不少见,而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69例急性白血病中伴严重心律失常5例,综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5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男性4例,女性1例。细胞类型:急非淋(ANLL)3例,急淋(ALL)2例。Hb80~95g/L,WBC3.5~110.2×10~9/L,原+早(幼)49~85%,PT40~205×10~9/L。骨髓穿刺:增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发现胞兄弟问患急性白血病一例,报告如下: 例一:男,37岁,农民。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两周于1986年3月1日入院。体检:贫血貌,颌下、颈部及腋下均有2~3个蚕豆大小之淋巴结,活动无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余正常。实验室检查:Hb 80g/L,WBC 103.6×10~9/L,BPC 85×10~9/L(85000/mm~3),分类幼雅细胞24%。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单+幼单76.5%,POX染色:大部呈弱阳性及阴性反应,少数呈阳性反应。血小板散在可良见,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后给予抗生素,COAP方案连续治疗10天,仍高热40.3℃,WBC113×10~9/L,于1986年3月14日突然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7.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是指外周血中细胞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凶险,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紧急处理.临床上HLAL占急性白血病总病例5%~10%,并非罕见.现将3例HLAL治疗体会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19岁,血常规HB 128 g/L,WBC336×10 9/L,PLT 104×109/L,骨髓检查确诊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后经羟基脲500 mg,每6 h 1次,别嘌呤醇200 mg,每天3次,同时水化疗法及碱化尿液,入院后第2天出现脑出血,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8.
溶血性贫血是多种多样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溶血现象却实属罕见,对其原因和及时的诊断抢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血液科收治的一例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李某,女,26岁,已婚,农民.于1994年3月3日收入院.住院号:558054.入院前1月出现头晕,乏力,牙龈肿痛,未诊治.10天前牙龈肿痛加重,到当地医院诊治,查血常规:Hb93g/L,RBC3.46×10~(12)/L,Hct 0.33L/L,WBC 11×10~9/L,BPC 8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为0.75,淋巴为0.25.诊为“牙龈炎”,给予青霉素80万”,肌注,每日两次,共3天,无好转,再次就诊,查血常规用Hb100g/L,RBC 2.84×10~(12)/L,Hct 0.311/L、WBC 47.9×10~9/L,分类不明原始细胞占 0.88,中性杆状核为0.05,淋巴为0.07,继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血常规:Hb 85g/L、BPC113×10~9/L,WBC 36.6×10~9/L,中性分叶核0.04,原始单核细胞0.48,幼单核细胞0.40,单核细胞0.01,淋巴0.07,骨髓穿刺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系细胞占0.90,其中原单占0.40,幼单占0.50.胞体异常不规则,核折叠凹陷,核染色质细致,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b)型”.骨髓组化POX原始白细胞阴性1.00,AKP阳性5/5、积分15.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收入住院.既往体健,无黄疸及解酱油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例1 患男,64岁,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因误诊“肝硬化”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头晕、头痛、乏力症状加重,白细胞、血小板持续性升高。实验室检查:WBC28.9×10~9/L,PLT998×9/L。给予羟基脲及抗凝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曹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54-4355
我院从1997年5月至2002年4月用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生血合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2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观察1.1一般资料选择此间在我院就诊的再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急性再障9例,慢性再障14例,纯红细胞再障2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急性再障8例,慢性再障1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全部患者就诊时血常规如下:WBC0.5×109/L~3.1×109/L,平均1.3×109/L;Hb30g/L~68g/L,平均42g/L;PLT5.0×109/L~62×109/L,平均29×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01~0.014。骨髓…  相似文献   

11.
吴某,男,56岁。因头昏、乏力半个月,全身散在性紫癜1周,于1989年8月11日门诊检查,血红蛋白(Hb)55g/L,白细胞(WBC)72×10~9/L,血小板(Pt)10×10~9/L,外周血中见大量原始细胞,拟诊为急性白血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四肢、胸背部、颜面部均可见密集紫癜,暗红色,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双侧眼底有大片暗红色出血灶和渗出物。实验室检查 Hb44g/L,WBC24.2×10~9/L,原粒细胞89%,Pt 9×10~9/L,血乳酸脱氢酶>1000U,骨髓像示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88.5%,早幼粒细胞0.5%,红系0,巨核细胞0,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FAB-M_1型)。  相似文献   

12.
我院曾收治胃肠型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病)2例报告如下。例1,男,27岁。因高热10天,进行性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入院。1个多月前曾因急性阑尾炎在外院2次手术,此后一直不规则发热伴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和淋巴结活检均阴性。入院时检查发现:高热39℃;肝肋力3cm;脾达脐平。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1.3×10~9/L,血小板20×10~9/L;髂骨穿刺,髓象再生低下;胸骨穿  相似文献   

13.
<正>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化疗后,粒细胞及(或)血小板显著减少而引起的感染或出血的患者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1岁~57岁,化验结果:伴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者血小板数<10×10~9/L;临床表现明显的感染及出血,经对  相似文献   

14.
何秀英  吴基 《安徽医学》1992,13(4):47-49
<正> 急性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国内外屡有指导。我们最近发现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致B抗原减弱,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范某,男:15岁,患者因四肢关节酸痛、高烧、重度贫血于1989年7月2日入院。体检:志清合作、面苍白,胸骨有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外周血检查:WBC2.5×10~2/L,RBC2.16×10~(12)/L,Hb67g/L,BPC 5.9×10~9/L。骨髓报告:有核细胞异常增生,原始淋巴细胞80%以上,组织化学检查:Pox(-)、PAS(++)。符合ALL。7月4日定血型为“A”。与A型血盐水交叉配血无禁忌。二次输入“A型”全血400ml后无不良反应。7月6日  相似文献   

15.
此组占同期急性白血症的3.0%。急非淋9例,急淋1例,治前白血病浸润及出血倾向较轻,均经诱导治疗获CR。CR的有效化疗方案:COATP3例,COAMP2例,COAP1例,HOAP1例,VNIMP2例,6MP+强地松1例。诱导缓解期WBC均≤1.5×10~9/L,其中9例≤1.0×10~9/L,均有骨髓抑制,提示经过强烈化疗可获CR。大多持续治疗2年以上,8例仍处于首次CR期,1例CR后定期复查骨髓,原+早幼粒在10%左右。2次,  相似文献   

16.
急性嗜酸-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Eo)。亚型白血病)较少见,而M_(4Eo)亚型白血病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者更少。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头晕,乏力1个月,于1990年1月30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2g/L,WBC7.8×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74%,嗜酸1%,单核2%,淋巴23%。血小板76×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为49∶1,原粒+早幼粒52%,原单+幼单23%,幼稚嗜酸粒7.0%,成熟嗜酸粒4.5%。嗜酸粒细胞中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喉梗阻临床上少见,我院发生2例,简介如下。例1,李某,男,16岁。1992年7月23日入院。诊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曾应用VDCP方案2个疗程达完全缓解,此次来我院巩固治疗,除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右颌下肿胀、脾2.5cm外,余皆正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33×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白血病的肾脏声象图所见,国内报告较少,遇到3例报告如下。 [例1] 男24岁,头痛头晕20天加重4天入院。起病急,周身乏力。体检: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未触及,脾轻度肿大。血像:RBC2.68×10~(12)/L,Hb79g/L,WBC1.8×10~9/L:分类Ly40%。骨髓像:有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患者的出血倾向 ,主要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或瘀斑 ,甚至颅内出血。表现为硬脊膜外血肿者十分罕见。 1998年 9月 - 1999年 1月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男 ,15岁 ,因突发背部疼痛 ,随即出现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 ,6 h后入院。入院时查体 :双下肢感觉障碍 ,双下肢肌力 3级 ,肌张力增高。MRI示 :T9~ 1 1 硬脊膜外血肿。实验室检查 :WBC34× 10 9/ L,L 0 .5 4,Hb6 6 g/ L,RBC3.9× 10 1 2 / L,BPC 34× 10 9/ L ,血小板明显减少 ,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液科会诊 ,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  相似文献   

20.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6例急性白血病中的2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100×10~9/L)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血液涂片,骨髓涂片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改变,结果认为,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具有血液流变学异常、高粘血症,易发生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特点。其病死率及缓解率与按年龄、性别、类型相同的同期住院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对上述临床特点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