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对EB病毒(EBV)复制的影响。方法 用HHV-6感染Raji细胞和EBV转化的淋巴细胞(LCL),并用抗HHV-6单克隆抗体(MAb)作免疫萤光分析(IFA)确定HHV-6已感染这二种细胞。用抗EBV人血清作IFA观察EBV抗原表达。结果 HHV-6感染Raji细胞后可见细胞病变效应(CPE);而LCL未见CPE。这二种细胞株用抗HHV-6的MAb作IFA均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鼻咽部常见的一种多基因遗传性恶性肿瘤,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和民族聚集现象,发病隐匿,且癌肿易向颅底、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等部位浸润,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鼻咽癌的具体病因及发生、发展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本文就EB病毒感染与NPC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EB病毒编码基因BHRF1的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携有BHRF1的高表达载体,并转染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观察转染后的癌细胞在缺乏营养条件下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发现:BHRF1的表达能抑制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并促进其在缺乏营养条件下生存能力。提示EB病毒编码的BHRF1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广西属鼻咽癌高发区,仅次于广东省[1].早期鼻咽癌治愈率明显高于二晚期,但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尚缺乏鼻咽癌临床分期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治疗前患者、放疗后缓解者及放疗后局部复发者进行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探索血浆EBV-DNA对NPC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EB病毒相关血清学标志物Rta蛋白IgG抗体(Rta/IgG)、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早期抗原IgA抗体(EA/IgA)联合检测在临沂地区鼻咽癌(NP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体检组15 873例、有鼻咽部相关临床症状的筛查组1 800例、经病理科确诊为NPC的确诊组4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血清中Rta/IgG、VCA/IgA、EA/IgA的抗体水平,将检测结果绘制成ROC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3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NPC的诊断价值。结果 Rta/IgG、VCA/IgA、EA/IgA在确诊组阳性率分别为72.90%(35/48)、85.41%(41/48)、85.41%(41/48),在筛查组阳性率分别为17.17%(309/1 800)、27.06%(487/1 800)、17.72%(319/1 800),在体检组阳性率分别为10.34%(1 642/15 873)、19.30%(3 070/15 873)、9.96%(1 581/15 873)。确诊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病毒与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22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型13例,B细胞型9例)瘤组织及20例炎症性鼻腔鼻窦粘膜组织中EB病毒DNA酶基因。结果发现实验组中14例EBVDNA酶基因阳性,T细胞型13例中9例阳性,B细胞型9例中5例阳性,总阳性率为63.6%;对照组20例中4例EBVDNA酶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0.005)。结论EBV感染不仅存在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存在于T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2A(1atent membrane protein2A,LMP2A)转染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建立表达EBV—LMP2A的裸鼠鼻咽癌动物模型,探讨LMP2A特异性CTL在荷瘤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成熟DC的表面分子表达。用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成熟DC,将转染DC与自体PBMC混合培养,在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作用下诱导针对LMP2A的特异性CTL,FACS检测CTL群体中阳性细胞的组成。将鼻咽癌CNE细胞接种BALB/c裸鼠,建立鼻咽癌动物模型;在裸鼠肿瘤局部注射LMP2A特异性CTL,观察治疗后移植瘤生长情况及病理变化。结果人外周血PBMC体外在GM—CSF、IL4、TNF—α诱导下获得典型形态及表型特征的成熟DC。FACS检测表明,以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DC诱导的CTL细胞群体以CIM、CD8阳性细胞组成为主。在接种CNE细胞3周后建立表达EBV—LMP2A的裸鼠鼻咽癌动物模型;动物体内实验表明注射CTL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局部发生液化性坏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具典型特征的成熟DC。利用LMP2A重组腺病毒将LMP2A基因转入DC,可在同一个体体外诱导出针对LMP2A的特异性CTL。CNE细胞接种裸鼠,可成功构建鼻咽癌动物模型;LMP2A特异性CTL在动物体内可明显抑制鼻咽癌肿瘤的生长,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针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的特异性发夹状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干扰序列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载体(rAAV-shRNA- LMP-1),介导其体外表达并鉴定其生物活性。方法设计针对EBV-LMP-1的特异性shRNA干扰序列,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干扰序列及U6启动子插入pAAV-2质粒中,采用无需包装辅助病毒的双质粒共转染方法制备rAAV-shRNA-LMP-1,测定其滴度及感染效率,RT- PCR鉴定目的基因的抑制效率。结果以rAAV-EGFP 5×10~4v.g(Virus genome,病毒基因组数),细胞转染C666-1细胞,转染效率大于95%,PT-PCR鉴定rAAV- shRNA-LMP-1以5×10~4v.g/细胞转染C666-1后目的基因抑制效率大于90%。结论通过rAAV介导RNA干扰能有效抑制LMP-1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基因治疗,尤其是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与鼻咽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南方高发的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病因不清。大量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 brane protein 1,LMP1)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细胞转化有关的具有癌基因功能的潜伏膜蛋白,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等发挥作用,促进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旨在对EB病毒LMP1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南方高发的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病因不清。大量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 brane protein 1,LMP1)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细胞转化有关的具有癌基因功能的潜伏膜蛋白,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等发挥作用,促进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旨在对EB病毒LMP1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来EB病毒(Epstein-Banin virus)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免疫系统影响和对其进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针对潜伏膜蛋白1的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浆游离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DNA定量测定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 ,FQ PCR)技术 ,测定 6 6份治疗前或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含量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分析该含量与鼻咽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灶负荷以及治疗后短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 (6 6 7% ,2 8/ 4 2例 )和复制 (中位数 5 2 2 0拷贝 /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阳性率 10 % ,3/ 30例 ;复制中位数 0 ) ;治疗前组中 ,Ⅲ~Ⅳ期患者复制量 (中位数3130 0拷贝 /ml)高于Ⅰ~Ⅱ期 (中位数 4 0 0 0拷贝 /ml) ,N2 3患者 (中位数 32 5 0 0拷贝 /ml)高于N0 1(中位数 4 0 0 0拷贝 /ml)。而且 ,治疗后患者 (中位数 0 )低于治疗前 (中位数 5 2 2 0拷贝 /ml)。治疗后短期疗效评估发现 ,病灶有残留者DNA含量 (中位数 2 0 83 0拷贝 /ml)高于病灶消退良好者 (中位数0 )。结论 血浆游离EBV DNA定量测定有可能成为反映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鼻咽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应用EB病毒反义LMP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用PA317细胞包装成假型逆转录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该病毒能明显抑制B95-8细胞内EB病毒的激活,抑制率达71%。用此病毒成功地感染了人低分化鼻咽癌CNE-3细胞株,使CNE-3细胞生长速率下降约70%,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致瘤能力均明显下降。用Southern杂交证实转染的肿瘤组织细胞中有较高水平的pZIP载体neo基因存在,证实了EB病毒反义LMP基因能有效地抑制人低分化鼻咽癌CNE-3细胞的生长和裸鼠致瘤能力,为鼻咽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多态性与EB病毒感染对鼻咽癌细胞基本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鼻咽癌细胞株分组,使之分别表达不同的XRCC1基因型,转染EB病毒,比较转染前后不同基因型鼻咽癌细胞的基本特性,并检测X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XRCC1不同基因型的鼻咽癌细胞之间基本特性无明显差异,XRCC1蛋白水平无差异。EB病毒感染后,各组鼻咽癌细胞生长加快、增殖能力变强、迁移速度加快、凋亡率降低,XRCC1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EB病毒感染后,194位点突变型的鼻咽癌细胞与280、399位点突变型细胞相比,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改变程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基因型细胞基本特性及XRCC1蛋白水平无差异。结论 EB病毒感染可增加鼻咽癌易感性,EB病毒感染后XRCC1 194位点的Trp突变型基因可能对鼻咽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BHRF1基因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EB病毒编码基因BHRF1的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携有BHRF1的高表达载体,并转染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观察转染后的癌细胞在缺乏营养条件下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发现:BHRF1的表达能抑制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并促进其在缺乏营养条件下生存能力。提示EB病毒编码的BHRF1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具有显著的地区聚集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鼻咽癌发生与EB病毒的流行,家族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鼻咽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因素和多阶段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液中各种与EB病毒相关的因子,可以发现早期鼻咽癌患者,探讨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EB病毒核壳抗原IgA抗体阳性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DNA与鼻咽癌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与复发、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EBVDNA。结果:放疗前,74例标本中有71例(95.9%)EBV—DNA片段检出阳性;放疗50Gy/5周时,23例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消失,其阳性率为13.0%(3/23),余51例肿块未消者阳性率为62,7%(32/51);放疗至70Gy/7周时,7例放疗后有残留,有残留者在放疗结束时EBV—DNA片段的检出阳性率为71.4%(5/7),在67例肿块消失者中未检出阳性EBV—DNA片段。12例复发者中,11例EBV-DNA片段检出阳性;8例转移者中EBV—DNA片段检出均为阳性。结论:检测血浆EBV—DNA能很好地反映肿瘤的消长,是诊断鼻咽癌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