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分析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于产褥期10例(83_3%),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7例(70.0%);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6例(50.0%),单纯发生于肢体近端DVT9例(75.0%);股静脉血栓形成10例(83.3%);孕期规律检查9例(75.0%);卧床时间〉3d出现DVT8例(66.7%);12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结论围生期血栓疾病预防在于孕期产检中注意评估选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干预,以减少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案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中成药及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LM-WH)其抗血栓作用优于低剂量的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而抗凝作用无明显差别,对出血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在治疗已发DVT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优于一般药物。  相似文献   

3.
金焱  黄振文 《中原医刊》2009,36(1):55-5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方法。方法70例经彩超、D-二聚体(D—D)证实为DVT患者,其中常规组34例,采用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华法林治疗,溶栓组36例采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结果常规组中,30例基本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溶栓组中,基本治愈者34例,有效者2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常规组平均15.1d,溶栓组平均11.2d,P〈01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应用肝素、华法林结合尿激酶等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剖宫产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高龄初产、经产妇、肥胖、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术中出血等。治疗采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结论 剖宫产术后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用预防措施,防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和分析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6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病例。结果68例DVT病例中,21例临床治愈,占30.88%;显效30例,占44.12%;有效17例,25、00%;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天。结论应用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术32例的临床资料,给予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方法预防术后DVT发生。结果32例中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5例,约占15.63%,低于相关报道,且未出现严重的肺栓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方法预防术后DVT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及心肺功能,改善静脉回流,明显减少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种常见的肺血管疾患,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见的较严重的近期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近几年随着人们对PTE认识的提高,其诊断率及临床治愈率大大提高。目前临床治疗急性PTE最为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本文回顾性分析应用普通肝素(简称肝素)治疗急性PTE3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年来于芯科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各种方式入路的深静脉置管溶栓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应用。我科2009年1月以来采用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9例,配合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就不同方式深静脉置管溶栓的护理管理异同点加以归类、阐述,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雅丽 《中外医疗》2014,(32):40-41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与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8月4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注射用丹参和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T、APTT较对照组更长,血流速度更快、下肢周径更短(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患者血流的改善,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围手术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下肢深静脉的患者100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60.00%),实验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7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普通肝素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40例髋、膝关节手术及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的方法预防下肢DVT的发生,观察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下肢DVT3例,发生率为4.29%(3/70)。对照组手术后发生DVT11例,发生率为15.71%(11/7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可以降低骨科手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术前不采用任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术前12h于腹部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l当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至2008年我院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30例,有效者5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10~22 d,平均15 d.5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临床比较常见,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DVT,PTE常为DVT的并发症。DVT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辦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6.
刘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75-7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科腹部外科术后发生DVT患者42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组(观察组)22例和单纯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肢周经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0%和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尿激酶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且与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机械锻炼为辅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117例病例下肢骨科手术后6例发生DVT,分析其形成因素,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机械锻炼为辅的防治措施治疗。结果:6例DVT患者经综合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下肢骨科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机械锻炼为辅的综合措施,能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东旭  吕滨  艾馨宇 《吉林医学》2009,30(19):2374-237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肿胀、疼痛、静脉瓣膜损害等临床症状的疾病。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下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8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彦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05-10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再通率分别为57.14%、8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未被诊断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PE)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1~2007年6月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病人,行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