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下三例顽固呕吐,经久不愈,采用中医治疗效果甚显。例一为羊水伤胃:例二为胎热壅盛,积热三焦,冲逆于胃;例三是久吐伤及胃阳。同一呕吐,而治法不同,充分体现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道理,由此可见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胎妊娠母儿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6月至200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例三胎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科并发症发病率高,依次为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妊娠剧吐,产后出血。合并症以贫血为主。围产儿死亡原因,以胎儿高血钾、缺血缺氧为主,其次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吸入性肺炎。结论 三胎妊娠产科并发症多,围产儿死亡率高,但如果加强监护,积极防治早产和妊高征,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三胎妊娠围产期结局将会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浅谈滑胎的中医护理韩玉琴杨玉秀滑胎是在坠胎或小产之后下次受孕仍如期而坠或屡孕屡坠达三次以上者,现代医学称之为“习惯性流产”。祖国医学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相辅相成、互相资生。本病的发生多为孕妇素体虚弱,气血虚则冲任不固、不能摄血保胎;脾虚则不能...  相似文献   

4.
<正>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三法可以兼众法"、"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张氏把"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归为"吐"法,且提出体质强者,可取一次大吐而愈,弱者可取三次小小吐之,对于年事高、体弱而久病者则用探吐法轻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祖国医学称之为"滑胎"。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胞络者系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认识到肾和冲任二脉与胚胎的形成和发育有着密切联系。肾虚系胞无力,为滑胎之根本原因,故滑胎者治以补肾为主,肾气盛则任脉亦盛,如此则胎元能固。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对《金匮》在治疗恶阻时,提出了“则绝之”。对“绝之”二字,历代注家不同的见解。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绝之”二字是针对三种不同情况的恶阻而分别采取的绝其病根、绝其胎系和绝其医药三种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栀子豉汤"方后有"得吐者,止后服"的记载,后世医家以成无己为代表,遂将该方注为"吐剂".该方是否致吐,历代医家认识颇不一致.笔者认为栀子豉汤本身并不致吐,其造成呕吐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病邪在"胸膈",位高而易致吐;二是病性为"郁热"甚,具有向上向外的病理发展趋势;三是方药具有"宣发"的作用特点,服药后,郁热"发开",邪气因势宣泄发越而上逆.正是三因素的集合,导致了致吐的反应,而非栀子、豆豉直接所为.故前人虽有"得吐"之论,但未必即是"吐剂".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B1内关穴注射治疗妊娠剧吐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90年元月以来,采用维生素B1双侧内关穴注射治疗妊娠剧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资料:年龄20~30岁,第一胎32例,第二胎6例。停经天数42~96天,平均68天。剧吐时间最短的7天,最长的18天,平均12.5天。经妇科检...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姬娠呕吐,我们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穴位:内关,足三里,中脘.效果:80%以上有效.病例:(一)刘姓,28岁,第七胎,因妊娠二个月呕吐一周,丝毫不能进食,食后即吐,因而入院.入院当天,呕吐剧烈,吐出食物及少量胆汁,经用针刺三次后恶心呕吐停止,精神好转,要求进食,小便酮体由阳性变为阴性,住院五天即出院  相似文献   

10.
二便诸证     
关格大小便闭胀闷欲死,二三日则死人。急取盐和苦酒,敷哜中。干即易去仍以盐汁灌肛门内。并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秘方二】腻粉一饯,生麻油一合,相和,空心服。【秘方三】芒硝三两,泡汤一升,服取吐。  相似文献   

11.
滑胎治验     
妇人坠胎或小产后,下次受孕,仍如期而坠,或屡孕屡坠,达三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今称“习惯性流产”。本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其胎便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胎儿则难得滋养,所以屡次发生坠胎,《明医杂志》谓“若前三个月而坠,则下次必如期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后至期必应乘其虚也。”胎孕的形成主要靠母体先天的肾气,而长育胎儿则在于母体后天之脾胃生化的气皿  相似文献   

12.
连续堕胎或小产超过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现代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本病屡孕屡堕,病因顽固,患者不仅因得不到子女而苦恼,且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故应积极防治。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浅谈体会如下。1 病因病机—肾虚为本,脾虚为要 胚胎的形成与发育和肾、冲任二脉有着密切联系,若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则可致冲任不固,胎无所系,而堕胎、小产。屡孕屡堕,复损于肾气,则病情加重,顽固难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祖国医学认为养胎者,血也;载胎者,气也,脾土健旺,生化有源,气血充足,则胎有所养,气血相互资生而使胎元健固。所以脾肾在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肾虚是滑胎的根本所在,肾虚受胎不实,脾虚胎失所养,则可使胎元不固,以至屡孕屡堕。  相似文献   

13.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云:"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相似文献   

14.
<正> 病历摘要患儿,女,8天,住院号91750。因排尿困难8d,血尿2d 于1990年7月7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患儿2胎2产,孕41周顺产。生后Apgar 评分1min时10分,5min10分。生后12h 排胎便,未排尿。人工喂养,吸吮力强。生后第3d 仍未排尿,并出现喷射状呕吐,吐物为奶块及咖啡样液体,量多,经当地医院洗胃、止血处理后好转。入院前4d 仍未排尿,腹胀,压迫下腹部则有尿排出一,尿外观清亮,排尿后腹胀稍减。入院前2d 腹胀加重伴呕吐,呈喷射状,吐物为奶块,量多,同时伴腹泻,日4~6次,呈绿色或墨绿色稀便,量多,吃奶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本文基于对晋代以前的古文献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肘后备急方》等的研究,梳理汗、吐、下三法在疫病中的临床运用。其中,对于邪气初犯人体,邪在三阳者,则重在“给邪以出路”,以汗、吐、下因势利导,遵循祛邪为第一要务;但仍需注重“三因制宜”原则,若疫邪直中三阴,当以扶阳为主,同时还需始终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73年起,用中草药内服纠正胎位,取得一定疗效。现把1974年治疗的70例,其中资料比较完整的45例,分析报告于下。一、一般资料(一)中药方剂及方法:方剂:当归二钱,白芍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二钱,川芎五钱,白术三钱。服用方法:每天一剂水煎服,服药后第二天开始复查,每天或隔天复查一次。(二)服药时妊娠月数:6足月3例,7足月15例,8足月20例,9足月7例。(三)胎次:第1胎11例,第2胎8例,第3胎14例,第4胎6例,第5胎5例,第6胎1例。(四)胎位:足先露位6例,臀先露位19例,肩先露横位20例。(五)服药天数:最少2天,最多9天。(六)疗效标准:服药后复查,由臀位、横位变为头先露的为有效,胎位未转为头位的为无效。  相似文献   

17.
桂枝加桂汤治愈奔豚二例青海水泥厂职工医院周正明笔者应用《伤寒论》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气,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案一:患者,男,23岁。初诊,1994年3月10日,主诉胃脘疼痛,呕吐清水,全身麻木抽搐,少食则吐,已三日未进饮食。刻诊,患者全身肌肉抽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妊娠剧吐的发生频率、临床过程、费用和结局。研究设计:采用1999年加利福尼亚出生证明资料,并联系妇婴医院出院资料,(n=520739),按照ICD-9编码定义剧吐,评价孕妇剧吐的发生频率、估计的费用和人口统计学特点。根据母亲剧吐状况比较母儿围生期结局。结果:520739例妊娠中发生剧吐246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6d,平均费用为5932美元。单胎孕妇妊娠期剧吐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轻(3255g vs3380g,P〈0.0001),更易分娩小于胎龄儿(29.21%13520.8%,P〈0.0001)。结论:剧吐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473/10万,同时伴随花费的增加。剧吐母亲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且更易分娩小于胎龄儿。  相似文献   

19.
近亲结婚三胎新生儿胃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其父公安干部,其母医师,父母是第三代近亲婚配.生第一胎,女孩,现七岁,发育正常,智力较好、二年级学生.第二胎男孩,足月妊娠,顺利分娩,生后两天,突然出现哭闹,面色发绀,拒食、腹胀、呼吸困难,四肢凉,触及腹部,婴儿哭闹加剧等表现,很快死亡。第二胎死亡后一年多,出生一女孩,生后一天出现与第二胎相似情况,很快死亡.病例三在病例二死亡后二年出生,女婴.出生后三天出现以上两例相同情况,后死亡.尸检发现:发育正常,腹部膨隆较明显.切开腹膜腔,可见有少量气体逸出,腔内有约50—60毫升液  相似文献   

20.
在农耕生活文化背景下,取象比类是主要思维方式,物有其象则感应而得其用。胶作为黏合剂,自身坚凝且能固着粘物,熬制溶化后又涎滑流利,阿胶亦有此性。因其坚固胶着而能坚筋骨养肝气、养胎安胎安神,治疗五劳七伤六极及摔打导致的脏腑形体松散脆弱、气血崩散,因其固敛而治疗崩、带、吐、衄、便血及二便滑脱之证。因其涎滑流利,故又用以养窍,通利大小便,下燥胎,使胎滑易产。后世专用阿胶,尚阿井水煮黑驴皮而贵其补益之功,从养肝气、轻身益气着意于养阴,由止血变为补血,甚或于胶中加入补益之药,使其可滑可着、可通可敛的作用幽隐不显。从胶到阿胶、从牛皮到黑驴皮的转变,从固敛滑通到补益的偏倚,即是阿胶药用理论的起源与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