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建立稳定的监测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培训督导。结果提高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工作水平。结论逐步开展电子报告是今后质量控制工作的努力方向,建立全面、均衡、有效的疾病监测体系,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方式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负担重等特点,是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1]。疾病监测是预防医学的最重要基础。慢性病监测主要是测量、观察这类疾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态势,以及相关的社区健康干预效果,为制订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今后的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监测,还能够及时识别处于高危险之中的人群,识别新出现的慢性病,发现慢性病病人,使以后的干预方向更准确,方法更合理,资源消耗更少,各种效果、效益、效用更高。因此,开展慢…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杭州市居民的最主要死因。不同的疾病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为了测算杭州市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在测算出八大类慢性病的残疾平均权数基础上,对2002年这八大类慢性病的疾病负担进行了测量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丽  孙杰  黄葵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60-162
目的:了解成都市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采用EXCEL、SAS统计分析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数据。结果:该市3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脑卒中增长最快,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发病率最高。糖尿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成都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津县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津县2008年慢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慢病报告发病率968.48/10万,糖尿病发病率居首位,发病率390.29/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153.61/10万,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135.15/10万,脑卒中241.96/10万;50岁以上的占89.65%;糖尿病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344.78/10万和530.05/10万,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54.19/10万和116.26/10万、185.96/10万和121.51/10万;脑卒中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43.53/10万和240.39/10万。结论新津县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发病率较高,糖尿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脑卒中发病率男女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辉县市全人群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四大类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和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辉县市慢性病发病监测系统获取当地2009-2010年全人群4大类慢性病的发病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各类慢性病年均发病率和构成比。结果两年共报告慢性病发病22 015例,四大类慢性病总的年均发病率为1 351.46/10万。其中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659.19/10万(构成比为48.78%)、334.69/10万(构成比为24.76%)、255.93/10万(构成比为18.94%)、101.66/10万(构成比为7.52%)。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分别为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和肠癌。结论辉县市全人群4大类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危险因素,建议加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国内实际情况的调研,本文重点选取可测量被监护个体的健康变化趋势的10项指标,并对其实施优化,最终形成6项可方便测量、较为准确预防监测成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趋势的参数。以期实现个体健康变化系列数值的实时获取,预示个体健康状态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出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及时的就医建议,实现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海县深圳镇居民2011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1年宁海县深圳镇上报的慢性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报告慢性病368例,报告发病率1069.46/10万。其中恶性肿瘤110例,发病率为319.67/10万;心脑血管疾病106例,发病率为308.05/10万;糖尿病152例,发病率为441.7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 <0.05),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报告的恶性肿瘤病例中,发病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和肝癌;男性发病前5位是肺癌、胃癌、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女性发病前5位是乳腺癌、子宫癌、肠癌、肝癌和肺癌。报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中,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的发病率较高,报告的糖尿病病例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结论 宁海县深圳镇居民慢性病发病率高,发病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城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工作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无锡市居民死因谱及动态变化 ,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自1980年在市郊区范围内对居民死因〔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性病 )的死亡〕进行报告统计。 1986年根据市卫生局要求 ,为研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危险因素 ,加强对慢性病的发现和控制 ,评价其流行特点 ,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利用市区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病三级网络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四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 )发病报告工作 ,2 0 0 2年又增加了糖尿病发病监测。通过监测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建立…  相似文献   

10.
嘉兴市秀洲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称慢性病)发病报告是一项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某慢性病动态分布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基础资料,为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由于慢性病的确认受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慢性病患者往往多次就诊于不同级别的医院,给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因此,做好慢性病监测报告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我区自2002年(根据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管理规定的种类)开展了慢性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通过1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已基本形成了以村(居委会)、乡(街道)、区三级慢性病监测管理模式,现将工作开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为掌握北京市昌平区常住人口监测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在2002、2005、2008年分别进行了三次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与死亡日益增多,居民患病的构成已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的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居民膳食模式逐渐趋向西式化,同时疾病谱也逐渐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饮食已被视为许多慢性疾病共同且可改变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5-2020年的文献,从系统的角度梳理并整合了近年来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系统、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精神系统的研究结局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解新津县慢病发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制定慢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2005年新津县慢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为掌握北京市昌平区常住人口监测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在2002、2005、2008年分别进行了三次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地位和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浙江省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地位和相关政策的现状。方法通过文献归纳、实证收集、专访调查、小组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研究信息,经二次资料提取法进行整理分析。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卫生行政和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等。结果43.13%的行政官员、89.66%的专业机构领导和68.58%的慢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认为慢性病防治在卫生工作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应与传染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有74.51%的政府官员和90.24%的慢性病防治专家认为当地的慢性病防治政策支持不足,其中53.66%慢病防治专家当地的慢病防治政策很不足。47.06%行政官员和43.33%专业机构的领导认为在我国开展慢病防治首先应建立健全慢病防治相关的支持性政策。结论慢病防治是政府行为,慢病防治应与传染病防治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支持性政策是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有这两个内涵:——慢性:指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健康相关状态。由于长期的、低强度的暴露所造成累积作用,使机体发生持久性、甚至不能逆转的病理损害,一般病程在三个月以上的均可称为慢性病。  相似文献   

1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简称慢性病,是指病程长、病情反复发展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临床实践中恶性肿瘤、精神心理疾病等也符合慢性病的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为掌握北京市昌平区常住人口监测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在2002、2005、2008年分别进行了三次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选取县医院内科收治的64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并针对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观察综合防治前后患者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疾病建档与改善等情况。结果:综合防治实施前,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分别为24%、27%和21%,且患者疾病建档率仅为11%;综合防治实施后,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分别为100%、69%和12%,同时患者疾病建档率提升为36%,效果突出,P<0.05。结论: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起到较好的预后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