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开始血液灌流治疗的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和血液灌流开始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4组.灌流1组:在中毒12 h以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d,共2~3 d;灌流2组:在中毒12~24 h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d,共2~3 d;灌流3组:在中毒24 h后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d,共2~3 d;对照组:未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各组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的时间.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1 d、2 d、3 d、4 d时ChE活力及50%ChE恢复时间(T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灌流3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灌流1组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液灌流开始时间在中毒24 h内,尤其是在中毒12 h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中毒24 h以后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没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百草枯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及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结果 中毒早期(1~7 d)HRCT表现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局部肺叶透光度减低,胸膜下见磨玻璃影及少许实变影。中毒中期(8~14 d)HRCT表现肺纹理进行性增粗、紊乱,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范围增大,气胸、纵膈及胸壁皮下气肿。中毒后期(≥15 d)HRCT表现肺实质性病变、肺间质性病变、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伴肝脾肾肿大。结论 百草枯中毒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转归具有一致性,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成功抢救氟乙酰胺中毒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毒类鼠药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1例患者来院后 ,迅速给予洗胃 ,特效解毒剂的应用及对症处理 ,预防并发症。结果 :多数患者 2~ 4d症状缓解 ,7~ 1 0d症状消失 ,1 8例 (85 7% )在 2周内出院 ,仅 3例 (1 4 3 % )住院超过 2 0d ,其中 1例因继发肺部感染较重住院 2 5d。 2 1例中毒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轻、中度中毒患者处理及时恰当是抢救成功的根本 ;重度中毒患者 ,虽经积极抢救 ,但死亡率仍很高 ,本组患者中 2例为急性重度中毒患者 ,早期发现 ,诊断处理及时有效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葛广亚 《吉林医学》2012,33(23):5003-500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类,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30 U,2次/d,连用10 d;甲强龙1 g,1次/d,连用3 d,随后减至500mg,1次/d,再连用4d。结果:治疗组发生肾功能损害、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死亡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减轻肾损害、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宁合法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619-4621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与大剂量维生素 K1治疗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疗效,探讨维生素 K1在溴敌隆中毒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2011年—2016年我院49例溴敌隆中毒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应用维生素 K1治疗效果。根据维生素 K1使用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40 mg/d)与大剂量组(>40 mg/d)。分别于治疗后1 d~7 d 内监测凝血功能(PT、APTT),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9例患者治疗后1 d~3 d,2组 PT、APTT 均出现下降,但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更明显。4 d~7 d,2组患者的 PT、APTT 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最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化验PT、APTT 指标恢复正常,取得满意的治疗。结论大剂量维生素 K1在溴敌隆中毒急性期较常规剂量能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彭杨  秦花  覃岭 《四川医学》2011,32(9):1367-136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2010年经诊治的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治疗,分别于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的患者人院后进行三大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CT动态检查。结果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治疗组患者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明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中毒在儿科中较为常见,引起中毒的原因各有不同。1989年5月~1999年5月我科共收治各种中毒患者83例,现针对其病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3例中毒患者中,男55例,女29例,按年龄段分组,其中:~28d3例,占3.6%;~12个月8例,占9.6%;~3岁33例,占40%;~7岁12例,占25.3%;~12岁18例,占21.5%。2 中毒原因本组中毒原因分为6大类,各年龄组中毒病例见表1。表1 各类中毒原因分析年龄药物农药食物植物煤气强碱合计~28d0100113~1岁5(5)200108~3岁21(5)8211033~7岁14(2)3130021~12岁5(1)3901018合计45(13)171244183  注:表内( )中数字为…  相似文献   

8.
张先钊  秦蕾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1):691-692
<正> 资料与结果 本组12例均有煤气中毒病史。男7例,女5例,年龄28~57岁,平均43岁。轻型中毒6例。中型中毒1例。重型中毒4例。延期中毒1例。 1 临床症状 本组病例神志,意识不清5例。昏迷7四肢抽搐2例,四肢腱反应减弱,双下肢病理征阳性9例。语言不清12例。对光反射迟钝10例。大小便失禁5例。头痛5例。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11例。 中毒后6hCT诊断发现6例。14hCT诊断发现2例。20h,4d,20d,30dCT诊断发现各1例。 2 头颅CT扫描表现 一氧化碳中毒6h后,脑灰质,脑白质密度低,脑水肿,脑基底节区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51例急性氨气中毒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1例急性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后,绝大部分患者住院治疗3d内好转出院,少部分经15d治疗好转出院,个别需长期康复治疗;45d后复诊,眼部灼伤者除1例视力下降外,其余均痊愈;皮肤灼伤者无继发感染。结论抢救措施及时得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7—2011年共收治1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用血液净化[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0.09岁,中毒至入院时间1.5h~3d。住院天数1~27d,平均7.5d,其中敌敌畏中毒8  相似文献   

11.
我院内科自 1985年至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4 5例。本文就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3例 ;年龄 14岁~ 17岁。1.2 中毒途径 口服 4 1例 ,气体吸入 2例 ,皮肤黏膜吸收 2例。1.3 中毒农药种类 敌敌畏 (DDV) 37例 ,敌百虫 2例 ,乐果 3例 ,对硫磷 (16 0 5 ) 1例 ,甲拌磷 (3911) 2例。1.4 中毒程度 重度中毒 4例 ,中度中毒 36例 ,轻度中毒 5例。1.5 治疗结果  4 4例治愈 ,1例死亡。平均住院天数 8.5 d。2 阿托品临床应用2 …  相似文献   

12.
百草枯中毒的胸部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和评价百草枯中毒的肺部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9例经口服致百草枯中毒患者不同时期的CT平片为研究对象。结果1d内绝大部分病例肺内表现不明显;2-7d内双肺内呈较大范围的密度普遍增高且密度均匀,即成毛玻璃样改变;8-14d内4例出现肺纤维化;肺实变均发生于2周内,2周后以肺纤维化及支气管扩张、肺小囊性变为主。其中胸腔积液2例,并发皮下气肿1例,出现心影增大1例。结论百草枯中毒以肺损伤为最为突出和严重的表现,不同的胸部CT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胸部CT检查在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辅助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泽谷  张晓飞  韩向君 《医学综述》2012,(19):3279-3280,3288
目的研究MSCT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MSCT影像学资料。结果中毒早期(1~3 d),部分轻症患者可不出现肺部异常改变;中、重度患者可显示为以肺通气增强、毛玻璃样密度为主的影像学特征,以中下肺野及肺叶外带为著。中期(4~7 d),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支气管轨道征、肺实变及肺渗出性病变为主。中后期(>7 d),CT可显示病变呈迁延性改变,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结论 MSCT征象可反映百草枯中毒致肺部损伤的演变过程,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甲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近6年来的甲胺磷中毒的全部病例、共52例进行分析.结果 阿托品累计用药量10~25690mg,平均857.8mg;肟类药用量0.5~17.2g,平均3.29g;住院日数1~51d,平均50.8d;治愈好转数48例,占92.3%,死亡4例,占7.7%.结论 甲胺磷中毒特别是中度到重度的病例抢救难,用药量大,维持治疗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2001~2005年,我院共收治中毒型菌痢患者12例,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经临床和检验学确诊为中毒型菌痢。其中男7例,女5例;3~9岁11例,25岁1例;住院天数5~10d,临床表现:高热、惊厥9例;入院时有腹泻症状4例,8例有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2008年经诊治的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155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3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5 d,后改为120 mg,每天1次,视病情再应用2~3周至逐渐减量停药.分别于中毒后7 d、14 d、21 d和12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的患者入院后都要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肺部CT.结果 中毒后7 d、14 d、21 d和12周强化治疗组患者不同服毒剂量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液灌流强化治疗重症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赵姣云  周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70-3370
2002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100例。在应用阿托品抢救AOPP中毒时引起阿托品中毒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5例均来自基层医院。男3例,女2例。年龄15岁~50岁;服药就诊时间30 m in~1 h。服药种类:敌敌畏(DDV)3例,“1605”1例,“3911”1例。服药量10 m l~150m l。轻度中毒2例,中度中毒2例,重度中毒1例。1.2临床特点5例中,1例首剂应用过大而直接出现抑制作用,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意识加深,3 h来诊。4例出现阿托品兴奋作用后出现抑制作用。发病1 d~3 d转诊。上述都认为阿托品不足而造成阿托品中毒。1…  相似文献   

18.
硫芥对大鼠淋巴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 探讨硫芥中毒对淋巴细胞的作用机制,为寻找硫芥中毒早期改变的敏感指标和提高中毒的防护水平奠定其础。方法 建立硫芥中毒淋巴细胞模型,分别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用镀铜镉还原法和一氧化氮合成酶试剂盒检测中毒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硫芥中毒后4h淋巴细胞DNA明显损伤,72h最明显,5d开始恢复;中毒后NO、NOS的变化相似,4h明显升高,1d达到峰值并于3d开始恢复。NOS的抑制剂(L-NAME)可明显降低NO的含量,但对实验组NOS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4h淋巴细胞凋亡明显,而1、3d几乎无凋亡产生。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4h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征象,而1、3d则表现为细胞死亡。结论(1)SCG法敏感、经济、简便、可用于硫芥中毒细胞毒性、中毒程度的评价,在早期诊断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中毒后因NOS的活性升高导致NO的升高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可能是硫芥的中毒机制之一;(3)细胞凋亡参与了硫芥的中毒过程,亦可能是其中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治疗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91年8月至1995年9月,我院收治毒蕈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经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8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年龄为18~58岁,男5例,女3例,其中1例女性中毒20d时行肾活体组织检查。 2 临床主要表现 8例患者均为食用毒蕈后次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共中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深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临床特点以血尿、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部位出血,经维生素K1治疗后24 h、3 d、7 d检测aPTT、PT和IN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3 d、7 d检测因子Ⅱ、Ⅶ、IX、X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维生素K1治疗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剂量要足够、疗程较长。对于不明原因多部位的出血,并有PT、aPTT明显延长者,应考虑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