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半夏泻心汤中不同剂量黄芩配伍前后黄芩苷煎出量的变化,探索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单煎液和半夏泻心汤复方合煎液中黄芩苷的煎出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_(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53∶4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125μg~0.941μg线性关系良好,黄芩单煎液和半夏泻心汤复方合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6%和98.84%,随着黄芩剂量的减少,黄芩苷的煎出量有所降低。结论:在半夏泻心汤配伍过程中,黄芩剂量的不同对黄芩苷的煎出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建立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牡蛎配伍生柴胡和醋柴胡后对柴胡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氮气流速3.0 ml·min-1。分别对生柴胡单煎、生柴胡∶牡蛎(8∶3)、生柴胡∶牡蛎(1∶1)、醋柴胡单煎、醋柴胡∶牡蛎(8∶3)、醋柴胡∶牡蛎(1∶1)等6种水提液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得到共有模式色谱图后进行比对,并测定柴胡皂苷a,d,b1,b2的含量。结果:柴胡配伍牡蛎后,新生成1个化学成分(10号峰),并且大幅度升高柴胡皂苷d的煎出率,同时显著降低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b1(SSb1)、柴胡皂苷b2(SSb2)、柴胡皂苷d(SSd)等7种成分的煎出率(16~22号色谱峰),并且牡蛎配伍比例越大,这7个成分减少得越多甚至消失。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ELSD指纹图谱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柴胡配伍牡蛎后柴胡中主要成分的变化,揭示柴胡与牡蛎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芩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黄芩苷水煎出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萍  刘浩 《海峡药学》2007,19(10):59-61
目的考察黄芩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共煎黄芩苷的煎出量,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柴胡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单味黄芩、黄芩与柴胡(1 2,1 1,2 1)配伍,水煎提取,分离,采用HPLC法,以ODS-C18(4.6mm×250mm)为色谱柱,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mm,柱温:31℃。结果黄芩配伍柴胡,黄芩苷煎出量均比黄芩单煎高,平均提高15.3%,其中黄芩与柴胡2∶1配伍比例黄芩苷煎出量最大。结论说明黄芩配伍柴胡有利于黄芩苷煎出,从而使黄芩苷煎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夏桑菊复方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探索复杂中药配伍的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单味药材的单煎液与复方共煎液中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变化。结果:夏桑菊复方配伍前后有部分化学物质发生了增减变化,含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结论:夏桑菊复方整体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有效提高夏桑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复方鱼腥草配方合煎对黄芩苷和绿原酸成分溶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方鱼腥草全方合煎与药材单煎对黄芩苷和绿原酸成分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和金银花药材单煎提取物、全方合煎提取物中黄芩苷与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全方合煎中的黄芩苷溶出量比黄芩单煎增加100%,相反,全方合煎中的绿原酸溶出量比金银花单煎降低25.4%.结论:复方配伍后煎煮对成分的溶出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HPLC—MS研究丹参与丹皮配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与丹皮配伍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 HPLC-MS 分析方法,分析条件为:Zorbax SB-C_(18)柱(4.6 mm×250 mm,5μm),0.5%(v/v)醋酸水溶液-0.5%(v/v)醋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0 min,流动相比例为95:5;25min,77:23;35 min,75:25;45 min,75:25;50 min,70:30;75 min,10:90。流速0.5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100~1000 u,氮气流速10 L·min~(-1),雾化温度350℃,毛细管电压3500 V,裂解电压100 V。依据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及质谱信息,对丹参与丹皮配伍煎液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归属,并比较配伍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鉴定并归属丹参与丹皮配伍煎液中19个成分,其中11个来自丹参,8个来自丹皮;配伍后丹酚酸类、芍药苷类成分含量高于单煎,而鞣质类成分含量降低。结论:丹参与丹皮配伍后有效成分含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易出现浑浊、沉淀现象已是共识。目前,课题组对“中药汤剂多相态”成因研究发现主要是来自于中药有效成分间相互作用,其中又以酸碱类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主。例如发现甘草-黄连药对煎煮液中含有大量有效成分形成的超分子体系(>30%),且能够在汤剂体系中稳定存在。本研究抽提超分子部位,运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法表征超分子部位的形态,观察到该超分子体系为尺度均一、形貌规则的纳米球;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n)对超分子部位的主要物质组成甘草酸和黄连素进行了鉴定;综合紫外、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表明,甘草-黄连配伍共煎过程中化学成分相互碰撞,分子间弱键作用诱导化学成分重排、聚集形成超分子;进一步通过小鼠腹泻模型、感官评定和抑菌活性评价发现,甘草黄连配伍共煎不仅增强黄连抑菌活性,而且与黄连单煎组和二者间隔给药组相比,配伍显著“和合”黄连“大苦大寒”之性。所有动物实验过程均经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严格遵循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相关规定。本研究利用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方法从“药性-药效-药味”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甘草-黄连配伍共煎“增效减毒”的科学内涵,为甘草“和合”配伍物质基...  相似文献   

8.
Ma ZC  Zhou SS  Liang QD  Huo C  Wang YG  Tan HL  Xiao CR  Gao Y 《药学学报》2011,46(12):1488-149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分析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减毒机制。基于UPLC-TOF/MS建立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人参附子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去乙酸中乌头原碱等含量升高。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升高,这可能是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泻心汤蒽醌类成分在泻心汤中溶出率影响。方法:固定大黄的量不变,应用2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法设计泻心汤的剂量比例,用HPLC法测定不同剂量比例泻心汤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计算溶出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剂量配伍变化对泻心汤蒽醌类成分溶出率变化影响。结果:大黄的量不变,黄连的量与黄芩的量分别不同程度改变时,泻心汤蒽醌类成分的溶出率不同。黄芩的量改变对泻心汤蒽醌类成分的影响较大。得到蒽醌类成分有较好溶出率的剂量比例为大黄-黄连-黄芩=6∶0.17∶5.83。结论:将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应用于中药剂量配伍方面的研究,具有方法简便、精度高的优点。非线性回归分析比线性回归分析更适用于复方剂量配伍变化对其有效成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时,黄芪和三七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HPLC法对单药及两药的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提取液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并结合LC-MS提供的分子量信息,推测产生变化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黄芪和三七的水提醇沉法与醇提法的提取液相比,化学成分人参皂苷Rh1和Rg2的含量明显增加,且人参皂苷Rh4、三七皂苷Fe及三七皂苷T5等化学成分仅在水提醇沉提取液有检出;另有4个化学成分峰仅存在于醇提法的低极性部位,而在水提醇沉提取液中未检出。结论:单药及两药的提取液比较并没有新成分产生,仅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而采用不同提取方法,黄芪和三七配伍的化学成分溶出种类及含量均有明显差别,尤其对三七化学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黄芪-当归(芪归)药对配伍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探讨芪归药对配伍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水煎煮-喷雾干燥法制备芪归药对及黄芪、当归提取物;采用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水-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建立芪归药对配伍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阿魏酸、Z-藁本内酯等多指标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求取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共有峰并分析相对峰面积变化,进行色谱峰归属,分析药对配伍前后指标性成分含量变化。结果所建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精密度良好,溶液中各待测成分在3d内稳定,各色谱峰RSD值均<3.0%,5种指标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符合相关规定,各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芪归药对配伍后共标定出26个共有峰,其中9个来自黄芪,6个来自当归,7个同时来自黄芪和当归,4个色谱峰是新生成物质;芪归药对配伍共煎后,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当归中阿魏酸及Z-藁本内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芪归药对配伍后HPLC指纹图谱变化显著,总体表现为多数化学成分含量减少、个别成分含量增加并有新化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草乌配伍贝母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损伤,对乳酸脱氢酶(LDH)、钙离子(Ca2+)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结果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均可不同程度使细胞递质中LDH和Ca2+含量显著升高,SDH活性显著降低,且草乌、贝母配伍应用后较单用草乌或贝母毒性明显提高。结论草乌配伍贝母后可使其毒性作用明显增大,证实了“草乌反贝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比较红芪蜜炙前后指纹图谱差异。方法:采用HPLC色谱技术绘制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软件分析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差异。HPLC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梯度洗脱程序:0~5 min,乙腈2%~5%;5~20 min,乙腈5%~16%;20~35 min,乙腈16%~18%;35~36 min,乙腈18%~30%;36~66 min,乙腈30%~60%;66~80 min,乙腈60%~90%。结果:红芪与炙红芪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除1,4,6,18,19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红芪组相比,炙红芪组9号和2,3,8,10,11,16,17号共有峰峰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和P<0.01。5,7,12,13,14,15号共有峰峰面积显著减少,P<0.01。其中16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7号峰为芒柄花素;20号和21号峰为炙红芪组新出现的色谱峰。结论: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存在差异,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量与质的差异,表明蜜炙过程对红芪中化学成分影响显著,可以采用指纹图谱对红芪与炙红芪做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防风与水防风的差异化学成分,建立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技术测定不同产地的防风与水防风的质谱数据。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和噪声过滤处理后,提取质谱特征峰,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快速识别模型。并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谱线强度和偶合常数进行特征峰鉴别。结果 特征峰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防风与水防风存在显著差异,分离并鉴定出水防风差异性标志物为Xanthalin。结论 从化学成分角度建立防风与水防风辨识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防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麦冬脂溶性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燕  张志杰  武露凌  张旭  蔡宝昌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5):1281-1282,1306
目的:对麦冬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中药麦冬的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质谱棒图分析及NIST98谱库检索,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确定了气质联用分析条件,从麦冬块根的三氯甲烷部位测得32个脂溶性成分。结论:该方法解析了麦冬低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为全面反映麦冬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前胡伪品碎叶山芹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浙产前胡伪品碎叶山芹进行产地调查和鉴别。方法:采用生药学研究和理化分析法。结果:前胡及其伪品碎叶山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均有差异,可资鉴别真伪。结论:碎叶山芹不可作前胡药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过度激活的"药效成分组"。方法以川赤芍、赤芍、白芍不同提取物LC-MS图谱峰面积及其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活力增强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LC-MS图谱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 LC-MS图上的X11、X6、X1、X2、X9、X3这6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增殖药效的贡献较大。结论 "药效成分组"的研究显示,同基源的赤芍、白芍在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增殖方面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X1、X2、X9、X3),但同时也有某些成分(X11、X6)仅能在赤芍中检测到,这提示不同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赤芍、白芍功效不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阔叶山麦冬与麦冬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爽 《海峡药学》2012,24(5):29-31
目的 通过对土麦冬Radix Liriopes Platyphylla的系统鉴定,明确其与正品麦冬的区别.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对土麦冬进行鉴定,并与正品麦冬比较.结果 土麦冬在原植物特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特征上与正品麦冬差别显著.结论 土麦冬与麦冬应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