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称为粘连性关节囊炎,为肩周肌肉、肌膜、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部的活动。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自2003—2005年本人运用粗针结合体针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对60例进行了临床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蜂针治疗组和针刺加拔罐加,TDP对照组,隔日治疗1次,以10次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照组30例采用头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后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胫骨前肌肌力、FMA、改良MBI指数、表面肌电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电排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1例采用温排针治疗。对照组129例给予电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辅助口服21金维他、肌苷片及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采用温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骆方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7):325-325
近年来,笔者曾以多种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其中尤以头皮针疗法效果为佳,现将采用头皮针治疗的152例报道如下。l一般资料15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02例,女SO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ZO岁,平均38岁。有慢性腰肌劳损史者48例。2治疗方法2.1头皮针选区:以1984年5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上通过的标准化方案为依据”’,根据患者扭伤部位、压痛区域分为三区,即脊柱正中腰椎棘突处疼痛明显者取顶中线咱百会穴至前顶沿督脉作一直线);脊柱两旁两腰肌内侧疼痛明显者取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旁O.5寸,平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驱铜治疗,对照组加用口服巴氯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AS、ADL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ADL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配合体针是一种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肱桡滑囊炎,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指由于肘关节急慢性劳损,前臂旋转用力不当,前臂深腕肌的起点损伤或风寒痹阻脉络经筋痉挛所引起的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滑囊处无菌性炎症。往往采取封闭、推拿、手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于2007年1月-2009年3月在临床上采用平针齐刺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肱桡滑囊炎1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刃针结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刃针组和针刺组。刃针组采用在肱骨外上髁周边、软组织压痛及Mills试验疼痛处及沿桡侧伸腕长、短肌肌腱选取压痛点,多点、"十"字或"米"字切开,再手法治疗,每周1次,连做2次。针刺组采取阿是穴、曲池、手三里等针灸治疗7次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刃针组治愈25例,针刺组治愈17例,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刃针结合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治愈率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手指拘挛程度评分、手指肌力评分、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及总体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手指拘挛程度评分及手指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疗效明显,在降低拘挛手指肌张力和提高其肌力方面具有相应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展  刘肖瑜 《光明中医》2014,(10):2115-2116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自制展筋膏外敷治疗屈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刃针配合自制展筋膏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配合双氯芬酸钠二乙胺膏外用。结果治疗一周后及一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刃针治疗屈指肌腱鞘炎,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13.
新铍针治疗肱骨外髁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山  薛立功等 《中国针灸》2002,22(11):725-725
1 一般资料本组 3 6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62岁 ;病程最短半月 ,最长5年。单侧发病 3 2例 ,双侧发病 4例。2 治疗方法2 1 新铍针采用新型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症的新铍针 ,它包括针尖、针柄和针尾 ,针尖设在针柄的一端 ,针柄的另一端设有针尾 ,针尾上设有缺口 ,针尖呈剑头状 ,包括剑脊、剑锋和剑刃。新铍针通过对软组织损伤部位进行“解结” ,即用关刺、恢刺、短刺法以切割、松解、分离 ,以松治痛 ,可以治疗并根除下列病症 ,如腰背四肢的肌肉、筋膜、腱鞘、韧带、滑囊等软组织损伤形成的后遗症和压…  相似文献   

14.
陈星  郑若昆 《国医论坛》2003,18(3):28-29
我院自 1 990年~ 2 0 0 0年应用穴位注射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97例 ,疗效满意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7例中 ,男 38例 ,女 5 9例 ;年龄 45岁~67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1个月~ 6个月 ;有明显外伤史 2 3例 ,有明显受寒史 45例 ,有劳累史 35例。症状体征 :肱二头肌短头压痛 5 6例 ,三角肌下滑囊压痛81例 ,小圆肌抵止处压痛 2 7例 ,冈上肌压痛 35例 ,肩关节活动受限 97例。2 治疗方法川芎嗪针、丹参针。按经络循行部位取穴 ,基本穴位为肩骨禺、肩井、阿是穴。辨证属于手太阴经病变 ,症见肩前内侧痛甚 ,肩关节后伸功能受限者 ,可选取尺…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针药结合治疗组,前者单用巴氯芬治疗,后者在服用巴氯芬的基础上结合抗痉挛针法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组肌张力分级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在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刘浪  张玉梅  师红  张利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11-1212
目的:观察拨针治疗枕下痛的疗效。方法:对230例枕下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04例,治疗组采用自制拨针治疗,针具刃针(或铍针)规格0.7 mm×60 mm,将刃口打磨成圆钝形。1)枕外隆突旁开1.5 cm,枕下项线水平处定点,自制拨针垂直进入皮肤1~1.5 cm深后,从内向外(即由枕后中央向耳根方向)进针,直达乳突附近,沿项上线向下行5°扇形针刺,2)乳突下0.5 cm处进针,斜刺入胸锁乳突肌肌腹,作扇形平刺2~3针。治疗当天做头面部按摩、颈部扳法。症状缓解后,嘱其做颈保健操。对照组用针灸推拿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9.2%,对照组有效率87.5%,急性期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100%,慢性期治疗组有效率99.1%,对照组有效率84.5%。结论:拨针治疗慢性筋膜炎引起的枕下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透刺合并合谷刺,疗程均为20d。结果:2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微型埋线针透穴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是一种简便、快捷、疗效持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01-1903
目的:探讨揿针与普瑞巴林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揿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压痛点数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压痛点数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显示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舒娅  朱兵 《中国针灸》2021,(3):242-242
笔者通过对现已发表的涉及"干针"的中文文献进行整理,观察到现有文章或是侧重"干针与针灸之争"的热点报道,或着眼"肌筋膜理论"探讨"干针"的作用机制或临床应用,但尚无对"干针"由来的论述。另有涉及其起源的部分文章,均一带而过,无详细阐述。"干针"最先是作为对照组的一种刺激方法而设立,本文通过梳理"干针"起源的背景,以反思"干针"与针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