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 分析10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质量调查及预后COX回归。方法 将青海红十字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宫颈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x)量表调查其生存质量,并分年龄、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等可能影响的预后的相关因素,将对比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调查中,10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FACT-Cx平均得分为(123.63±22.04)分;10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0.75%,5年生存率为80.19%;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生活质量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生存质量不佳,而非鳞癌、脉管瘤栓、盆腔淋巴转移、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术后复发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子宫颈癌术后复发原因的分析,旨在提高宫颈癌病人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 1990年 1月至 2000年 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术后复发的子宫颈癌 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子宫颈癌术后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术后复发与肿瘤病理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 60例术后复发患者中,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占 80.0%、8.3%,同时有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占 11.7%。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盆腔 (阴道及宫旁 ),淋巴结转移者与脉管瘤栓、切缘阳性、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者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 72.8%、100.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4.6%、7.1%。结论 子宫颈癌术后以盆腔复发最为常见,有盆腔淋巴结脉管内转移者易出现远处转移。要提高手术成功率必须做到术前诊断与分期准确、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进行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必要的术前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选择低危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条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6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和手术后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子宫下段受累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LVSI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4.77,P=0.000)。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LVSI阳性、淋巴结转移、子宫下段受累、肿瘤中低分化的发生率更高。在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当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时,淋巴结转移、LVSI阳性、子宫下段受累、肿瘤中低分化的发生率更高。结论: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间质深度是选择低危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80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Ⅱ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初治手术治疗,术式为经腹或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进行辅助放疗或联合放化疗。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LVS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与LVSI关系显著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确定LVSI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宫旁受累、病灶大小、FIGO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LVSI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4%,总生存率为80%;LVSI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93%(P<0.05)。结论:LVSI阳性一定程度上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风险,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显著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VSI阳性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能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差,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手术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24~77岁,孕次为0~10次,产次为0~9次,绝经年龄为30~60岁。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40. 75%)及阴道不规则流血(38. 87%)多见。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率14. 84%(150/1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宫颈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旁浸润、脉管浸润、切缘阳性、累及阴道以及累及子宫下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OR=1. 671)、肿瘤浸润深度 1/2子宫颈全层(OR=4. 452)、宫旁浸润(OR=2. 983)、脉管浸润(OR=4. 306)、肿瘤累及子宫下段(OR=1. 83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肿瘤浸润深度1/2子宫颈全层、宫旁浸润、脉管浸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的患者更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规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单纯化疗在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6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初始治疗为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复发中危因素组(中危组)37例(侵犯宫颈深度> 1/2宫颈厚度、低分化、肿瘤直径≥4 cm、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和复发高危因素组(高危组)31例(淋巴结转移、宫旁肿瘤侵犯、切缘阳性).对所有患者术后辅助单纯化疗,中危组3~4个疗程,高危组4~6个疗程.宫颈鳞癌及腺鳞癌化疗为BIP方案(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卡铂),腺癌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卡铂).总结患者的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和手术及化疗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结果:37例中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93.1%,31例高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0.3% (7/68),中危组复发率为8.1%,高危组复发率为12.9%.中危组和高危组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4%和6.5%.两组各项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及术后化疗对于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患者可耐受手术联合单纯化疗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并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治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2):914-917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阴式广泛宫颈切除术(VRT)后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VRT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6例(VRT组),同期30例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RH)患者作为对照(LRH组),对比观察两种手术的的临床效果;随访16例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血管间隙受侵、鳞癌抗原表达、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LRH组(P0.05)。16例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VRT术后1年妊娠12例,累积妊娠次数15次;1年足月产4例次(33.3%),流产11例次(73.3%)。结论: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VRT手术可达到与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样临床效果,同时可保留生育功能,但需提高妊娠率及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及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接受初始根治性手术的663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盆腔淋巴囊肿分为淋巴囊肿组和无淋巴囊肿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66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62.59%(415/663)。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与使用的引流管类型和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负压引流管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时间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子宫颈肌壁浸润深度、切除淋巴结总数、切除髂总淋巴结总数、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使用引流管类型和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负压引流管、术后未接受辅助放化疗是淋巴囊肿早期形成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相较传统T型引流管,使用负压引流管可能可以降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术后接受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时间可能更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94例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13%(41/19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肿瘤直径、脉管癌栓、肌层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切缘阳性及肿瘤分化显著相关(P均0.05),这8个因素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肿瘤分化均存在较强关联(OR均5.0)。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中,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肿瘤分化G3者占比较低,分别为4.12%(8/194)、3.61%(7/194)和5.67%(11/194)。经Logistic回归法筛选,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脉管癌栓,该模型对训练样本预测的正确率为74.5%,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结论:对于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脉管癌栓情况是用于构建预测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的相对最优因素,由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第 7期 :A型题 ①C ②B ③D ④A ⑤C ⑥A ⑦C ⑧D  K型题  ( 1)B  ( 2 )A问答题 :1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术前对宫颈肿瘤较大的患者行化疗 ,可缩小肿瘤体积 ,消除亚临床转移 ,提高手术切除率 ,降低了宫旁、脉管癌浸和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降低了病理组织学分级 ,降低了病理高危因素的发生率 ,降低了局部和盆腔复发率 ,从而提高了生存期。2 术后或放疗后辅助化疗的适应证 :宫颈肿瘤直径≥ 4cm ,术后病理证实脉管、宫旁见癌浸 ,盆腔淋巴结转移癌 ,阴道切缘阳性等复发高危病例。3 试述卵巢上皮癌术后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探讨会阴正中切口缝合术与会阴左侧切口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根据产妇会阴体的条件,有无产科合并症胎儿的大小等情况,选择最佳的会阴切口方式,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切口出血量,分析比较两种切口方式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The endometriosis is gynecological disease what is characterized with the presence of endometrial lesions are composed of endometrial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ells outside of the uterus.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endometrios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theory is the theory what is postulated the endometriosis is a result of retrograde menstruation. The essential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al lesions is the process of adhesion of endometrial cells on the peritoneal surface and on the organs, are situated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The adhesion molecules (integrins) have the most essential role in this first stage. The integrins are cell surface receptors with glycoprotein structure. They have part in process of adhesion of the endometrial cells to the proteins from EC matrix outside the uterus. The integrins have part like signal molecules in the processes of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endometrial implants. They are very essential molecules what influence the viability of endometrial implants as well as the angiogenesis in the new forming endometrial implants. Improvement of the studies, related to the roles of the integrin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would be give new possibilities to search m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rapy of the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