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肾动静脉畸形 (ren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RAVM)临床少见 ,常以顽固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 ,常规检查诊断及治疗较困难。我院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成功地诊断了 3例RAVM ,并同时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 ,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例 ,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1岁 ,平均 37.3岁。均以突发性顽固性肉眼血尿为主诉 ,无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 2例合并有右肾结石 ,其中 1例于外院行右肾盂切开取石术后症状无好转而转入我院。 1例为右侧孤立肾患者 ,由于大量血尿入院时已呈休克状态 ,血凝块阻塞上尿路图 1~ 4 男 ,2 1岁。右侧孤立肾。图 1: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大小 2个病灶 ,畸形血管呈片网状 (白长箭 ) ,可见静脉早显 (黑粗箭 )。图 2 :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 3个病灶 ,原 2个病灶畸形血管显示更清 ,迂曲成团 (白长箭 ) ,动静脉瘘口清晰显示 (白粗箭 ) ,另有 1个微小病灶呈小片网状染色 (细白箭 )。图 3 :微小病灶经微导管注射 2 %鱼肝油酸钠后病灶消失 (黑粗箭 ) ,大病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DSA造影,其中肾外伤出血21例,医源性损伤6例。27例中23例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4例经导管局部灌注立止血。结果:DSA影像清晰显示损伤部位位于肾段或段以下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快捷、彻底。手术平均用时仅40分钟。术后1-4天出血即停止。经输血,扩容后,血压和血红蛋白回升,随访无复发性血尿。结论:DSA检查为肾动脉出血栓塞治疗提供了,确切、实时的图像,为介入栓塞的操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客观、及时地评价了介入栓塞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1例RAML病人,行患侧肾动脉DSA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治疗。结果:RAML在DSA检查上有特征性改变,肾动脉栓塞术使RAML破裂引起的症状明显减轻,瘤体囊变坏死,6例手术治疗的病人,瘤体缩小,术中出血减少。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栓塞术在RAML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肾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创伤性肾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栓塞止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8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均行肾动脉DSA检查,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微粒或弹簧钢圈。结果48例肾内血管损伤患者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36例可见对比剂外溢;7例肾内受损动脉痉挛、移位,末梢血管不规则、毛糙、其中3例合并动-静脉瘘;5例肾内受损动脉分支中断、缺支,其中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6例单纯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7天、12天再发血尿,其余病例采用PVA微粒或弹簧钢圈栓塞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肉眼血尿术后平均3天消失,平均随访18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静脉尿路造影见肾未栓塞部分肾功能正常,栓塞部分肾盏有不同程度变形。结论DSA是诊断创伤性肾出血的可靠方法,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微创、疗效好且迅速、并发症少,能最大程度保护损肾功能。选择恰当的栓塞材料可以减少复发率及异位栓塞。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0):815-818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的价值.方法 采用4 F导管或(和)2.7 F微导管注入钢圈或(和)微钢圈、聚乙烯醇颗粒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17例严重肾出血患者.5例患者于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9例患者于术后4 d~54个月行CT平扫、增强扫描与CTA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出血的肾动脉造影表现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肾结石MPCNL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与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其肾动脉造影表现、栓塞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PCNL后出血的原因:单纯假性动脉瘤25例(52.1%)、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6例(12.5%)、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渗1例(2.1%)、肾动静脉瘘11例(22.9%)、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渗2例(4.2%)和包膜动脉曲张1例(2.1%),未发现异常2例(4.2%).46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并达到了栓塞治疗成功的DSA标准和临床标准,其中采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18例、PVA+钢圈栓塞5例、明胶海绵栓塞10例、明胶海绵+钢圈栓塞11例、PVA+明胶海绵+钢圈栓塞2例.栓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术后血清肌酐较术前轻度升高12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能有效止血和保存肾脏功能,是M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198例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总结198例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均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2.1%,96.4%,70.5%和77.8%;非手术治愈145例;手术治愈52例,其中肾切除29例,肾修补术8例,肾静脉修补术3例,肾部分切除2例,肾动脉栓塞术10例。结果 死亡1例(0.5%),197例痊愈出院(99.5%)。结论 B超检查具有简单、快速、无损伤、不受病人条件限制等优点,应作为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准确率高,可判断肾损伤程度。DSA适宜诊断肾蒂伤,及肾动脉栓塞治疗。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挫伤安全有效,对严重肾损伤和开放性肾损伤应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无痛性肉眼血尿的原因及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肾动脉栓塞治疗(KAE)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共7例PCNL后持续性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38 ~ 64岁,平均52岁.PCNL后3~5天,左肾2例,右肾5例,7例患者均有持续性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压难以维持.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做选择性患侧肾动脉造影,检出出血原因后超选择性插入供血动脉,用医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丝圈栓塞靶血管,栓塞后立即造影复查.结果 7例患者均发现有肾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RAP),其中2例合并动静脉瘘(AVF);7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血压恢复正常.栓塞前后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 DSA检查是确诊PCNL后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原因的较好办法,PCNL后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肾动脉分支RAP和AVF,KAE是治疗PCNL后RAP及AVF的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岀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11年2月收治17例严重血尿的医源性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超选择插管后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平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16例DSA清晰显示患者病侧肾对比剂外溢,均1次栓塞成功,另1例2次栓塞成功,出血均停止。17例全都保留患肾功能和大部分组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患各均无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出血成功率高、见效快、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肾组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后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做栓塞治疗.结果:7例中5例1次、2例2次栓塞成功,出血停止,7例全都保留了患肾的大部分组织和功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创伤小,见效快,可明确诊断并有效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的肾动脉出血,对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肾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动脉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