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庆  常风云  刘楠 《陕西中医》2003,24(8):688-68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85例 IC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观察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1 .3 5 ,P<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且以治疗组为优。两组间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治疗组 (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组 )治疗 ICV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9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A组(川芎嗪120mg)、B组(川芎嗪240mg)、C组(川芎嗪480mg)3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A、C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A组)给予药物治疗,阳性对照组(B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法针刺治疗,观察组(C组)在A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A、B、C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和B组的指标改善均优于A组(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B组为96.7%,均明显优于A组的73.3%(P0.05);但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可显著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内皮素(ET)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内皮素(ET)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能发挥抗血栓、保护缺血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4,(9):1145-114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低剂量黄芪组(A组)、中剂量黄芪组(B组)、高剂量黄芪组(C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治疗1月。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C组患者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变形指数的改善明显大于A、B组(P<0.01或P<0.05);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组临床疗效及NIHSS、Barthel评分改善均优于B组和A组(P<0.01或P<0.05)。结论:大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更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内皮素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内皮素(耵)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观察82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20mg入液体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基础疗法,治疗组36例在常规基础疗法的同时给予丹参川芎嗪、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好,能发挥抗血栓、溶栓、保护缺血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3):271-27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苏玉新  景爱荣  王玉萍 《中成药》2006,28(11):1605-160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联合疏血通组(简称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组(简称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尼群地平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肺循环阻力的治疗机制。方法:分别应用川芎嗪,尼群地平及川芎嗪 与尼群地平配伍3种方法治疗慢性肺患者各10例,测定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等水平,结果:芎嗪与尼群地平配伍能降低血浆ET1,TXA2,CD62P水平,同时下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论:川芎嗪与尼群地平配伍能增强各自单独用药的效果,其降低肺循环阻力的作用与降低血浆中缩血管因子及改变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建华 《河北中医》2006,28(11):812-814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治疗,Ⅱ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Ⅲ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观察3组疗效、临床症状、胫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5.0%、95.0%,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除口干症状外均无显著性差异,Ⅲ组与Ⅱ组比较诸症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均有改善,Ⅲ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黏度和血脂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组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黄柳向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901-190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0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组50例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阻断肠黏膜微血栓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头穴透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组(A)、康复组(B)、西药对照组(C).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9%,愈显率为75.0%,B组为84.6%和69.2%,C组为75.9%和37.9%,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出血临床疗效,降低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6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分成益气活血组(西药加中医辨证论治加益气活血药)及对照组(西药加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果:益气活血组总有效率90.77%,显效率44.62%,皆优于对照组83.16%、32.63%(P<0.05)。同时观察血液气体分析、凝血象、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益气活血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都说明益气活血法可提高肺心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1.43%、11.43%,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74.2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的NF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能协助改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6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显效率58.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32.1%(P<0.01)。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有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合用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生骨再造散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生骨造散对激素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用糖皮质激素造成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连续给生骨再造散5周,分别测定家兔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指标。结果显示生骨再造散组可明显降低家兔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认为生骨再造散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机理可能与其对血液流学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四肢分筋术加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基本治疗组(56例),采用药物治疗;第2组为基本治疗加针刺治疗组(62例);第3组为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用四肢分筋术加针刺治疗组(64例),各组连续治疗15天观察疗效。结果 第1组愈显率为28.6%,总有效率71.4%,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57±1.51;第2组愈显率为48.4%,总有效率80.6%,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97±1.38,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组愈显率为81.3%,总有效率为93.7%,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00±1.51,与第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四肢分筋术加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