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 2 6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 ,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 :1 8例( 69.2 % )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1 7例 ( 65 .4% ) X线胸片检查主动脉或纵膈影增宽 ,1 7例 ( 65 .4% )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典型夹层分离征象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性最高 ( 1 0 0 %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急症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最好评价方法。内外科治疗总病死率 34.6%。结论 :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利生 《医学综述》2008,14(24):3811-38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丽华 《医学综述》2008,14(7):1116-1116
目的探讨主动夹层分离(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方法及其近期预后。结果12例AD患者(为85.7%)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10例患者(为71.4%)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影增宽;13例患者(为92.8%)超声心动图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核磁共振成像诊断AD准确性最高(为100%)。内外科治疗总病死率为35.7%。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早期诊断AD患者,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疾病中致命的急诊之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AD并发急性肾衰竭(ARF)较为少见,我们成功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救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症之一。近年来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其检出率越来越高。其特点是 ,发病突然 ,进展迅速 ,急性期病死率高 ,故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我们总结了 1997— 1999年收治的 18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 ,着重探讨超声心动图对AD早期诊断的价值。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 5 5岁。 18例患者均并发有高血压。临床表现为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 13例 ,急性腹痛 2例 ,突然意识丧失 2例 ,以气喘就诊的 1例。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体…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AD)是严重的心血管危急症,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对本院于2000年2月~2007年3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男女之比2∶1,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54岁,本组18例有明显的高压病史14例,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 ,使中膜分离 ,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 ,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 。该病比较少见 ,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凶险、易误诊、病死率高的特点 ,近年来 ,我院心内科先后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 2 1例 ,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收治的 2 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 ,男性 19例 ,女性 2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年龄 5 6 .8(5 6 .8± 3.6 )岁。按De BaKey法进行分类 ,Ⅰ型、Ⅱ型、Ⅲ型 ,分别占 14 .3% (3/ 2 1)、33.3% (7/ 2 1)、5 2 .4 % (11/ 2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特点。 方法 对 16例临床疑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CT及 MRI检查。 结果 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 92 .3% (14 / 16 ) ,特点为 (1)主动脉壁有分离的回声带 ,真假腔血流速度不同 ;(2 )升主动脉增宽 4 2~ 5 6 m m(13/ 16 ) ;(3)夹层远心端形成血栓 (2 / 16 )。 结论 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建华  于漫 《中原医刊》2003,30(17):60-60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血流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 ,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一般起病突然 ,有剧烈疼痛 ,休克和压迫症状。近年来 ,随着先进医疗仪器的出现(核磁、彩超、螺旋CT等 ) ,结合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已不困难 ,但主动脉夹层瘤是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 ,瘤体一旦破裂、出血 ,抢救非常困难 ,死亡率极高。我科从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1月 ,收治 5例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 5~ 70岁。高血压病史 2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2例 ,其中 1…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治(附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显明 《广西医学》2003,25(3):459-460
主动脉夹层分离 (AortieDissectionAD) ,以往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是指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病管急症〔1,一般起病突然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有剧烈疼痛、休克 ,如不及时诊治 ,预后极差。 1991年1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院收治的 11例AD ,其中 9例存活 ,2例死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病例中 ,女性 1例 ,男性 8例 ,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 5 80岁 ,伴高血压病 8例 ,冠心病 4例 ,糖尿病 1例 ,肾功能不全 1例 ,马凡综合征 1例。1.2 临床表现 :剧…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急症,如何及早识别及诊断本病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极为关键。本文综合报告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住院病人40例,通过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有关特殊检查等资料分析,以期提高对AD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早期确诊及处理。1 临床资料病人系1999年10月-2005年2月住院者,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增强CT、MRI、主动脉造影一项或二项以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或手术对照者为确诊病例40例。男29 例,女11例,年龄26-80岁。RP按De Bakey分型(Ⅰ型: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可延伸至降主动脉。Ⅱ型: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裂口位于降主动脉,病变延伸远端,偶见逆行扩展至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统计临床资料,详情见表1、2、3。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是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复杂、病死率高的特点。AD的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早期确诊比较困难。本文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8例最终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8例患者均经心脏彩超、多排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最后确诊为AD,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8~71岁,平均57.5岁;1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38.9%),高血压危象4例(22.2%),胸膜炎2例(11.1%),急性心包炎1例(5.6%),肠痉挛1例(5.6%),主动脉夹层3例(16.7%)。入院后24h内确诊4例(22.2%),24~72h确诊4例(22.2%),72h以后确诊10例(55.6%),最晚确诊时间为入院后8d。其中A型12例,B型6例。2临床表现突发性胸骨后疼痛13例,胸背痛3例,腹痛2例;其中伴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1例,面色苍白、四肢大汗淋漓休克样表现8例;右颈部血管杂音1例,左颈部血管杂音10例,胸背部血管杂音13例,右肾区血管杂音1例,右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4月收治的5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中有49例(84.5%)诊断为高血压,35例(60.3%)以突发的撕裂样疼痛为主。D-二聚体、胸片、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分别为87.5%(21/24)、28.6%(8/28)、45.2%(14/31)、100.0%(53/53)、100.0%(2/2)。首诊误诊率高,为44.8%。结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应尽早行主动脉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4.
刘敏  于为民  薛华 《吉林医学》2012,33(33):7294-7295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5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检查,所得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成像。结果:35例患者中,主动脉瘤10例,主动脉夹层6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2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大动脉炎1例,29例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主动脉疾病的迅速、准确、无创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贾茹芹 《中原医刊》2003,30(6):16-17
主动脉夹层分离 (AD)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具有发病急 ,发展快 ,易漏诊 ,误诊 ,病死率高等特点。本文通过 2 0例AD患者的诊治 ,以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为 3 1~ 76岁 ,平均年龄为61岁 ,男 16例 ,女 4例 ;原有高血压病 16例 ,糖尿病 2例 ,马凡氏综合征 (MS) 1例。按Pebelt分型 ,Ⅰ型 4例 ,Ⅱ型 7例 ,Ⅲ型9例。1 2 临床表现 :有突然撕裂样胸痛 12例 ,胸背痛 8例 ,腹痛 2例 ,使用度冷丁、吗啡也难以缓解 ,多伴有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 ,频死感 ,四肢发凉。咯血 1例 ,晕厥 1例 ,血压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47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Wheat术),冠状动脉移植+升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32例随访6~6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可致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也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者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常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 (AD)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 ,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急症 ,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如不能早期诊断 ,及时处理 ,病死率很高 ,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将近两年来急诊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 10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 7例 ,年龄 31~ 72岁 ,女性患者 3例 ,年龄 2 8~ 65岁。1.2 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 8例 ,马凡综合征 1例 ,不明原因 1例。1.3 症状及体征 均系突然发病 ,可表现如下。1.3.1 疼痛  8例撕裂样疼痛 ,其…  相似文献   

18.
32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32例本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大多数表现为胸腹伴腰背部疼痛,常伴有其他系统损害,均通过影像学确诊。结论:主动脉夹层是最凶险的急性疾病,迅速的临床识别和明确的诊断检查及早期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属心血管疾病危重急症,本病常突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较易误诊,且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现将我院近8年来所遇15例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为急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4~68岁,平均50.2岁。所有病例均经心超或CT,MRI确诊。其中有高血压病(EH)11例(73.3%),伴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是临床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今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观察.对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