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猪肝结构与人类较为相似,结构相对简单,是研究活体肝移植较好的模型之一。供肝体积过小是临床成人活体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探索稳定高效的动物模型对于推动小肝综合征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对体内和体外2种小体积肝移植物获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提供一个理想的成功率高的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建立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3在上海市泰科公司医疗培训部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成年实验用广西巴马小型猪42 只,制备21例次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广西巴马小型猪作为供受体,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体内切除减体积组共10对动物,体外切除减体积组共11对动物。应用全频超声乳化吸引刀+滴水双极电凝镊分别通过体内和体外2种途径,切除部分肝叶以获取小体积供肝植入受体。
主要观察指标:小体积肝移植的无肝期时间、总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受体移植术中出血量和移植后肝断面胆漏例数。
结果:两组在无肝期时间、总手术时间和冷缺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移植术中出血量上,体外切除减体积组明显多于体内切除减体积组(P < 0.05)。体外切除减体积组移植后肝断面胆漏发生率亦较体内切除减体积组高(50%,20%,P < 0.05)。
结论:选取体质量相近的供受体,应用超声刀行体内切除减体积是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建立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是免疫和移植相关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但即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大多以单侧肾脏为供肾,手术时间较长,实验经济性不高。拟建立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并进行改良,以期缩短手术时间及实验费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7-05/08于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方法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②共选用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供肾组Wistar供体大鼠18只,SD受体大鼠36只,采用原位低温灌洗,同时取供者双肾作为供肾;单侧供肾组Wistar供体大鼠18只,SD受体大鼠18只,取供者左侧肾脏为供肾。③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行供肾静脉与受者肾静脉端端吻合,供肾动脉带腹主脉瓣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受者术中预置右侧肾脏血管体外结扎线,术后3 d结扎。④术后1,5,7 d由受体大鼠尾静脉分别抽取静脉血1 mL测肌酐。
结果:①双侧供肾组手术成功率为91.7%,大鼠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感染、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等;单侧供肾组手术成功率为88.9%。②除取肾时间外两组其余手术耗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受体大鼠组内比较术后血肌酐含量均持续升高(P < 0.0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双侧供肾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建立方法可靠、稳定,并能降低实验成本,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对2例成人活体肝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为男性,43岁,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另1例为女性,48岁,先天性多囊肝。2例患者均接受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2例供体均顺利康复。1例受体肝移植后发生胆漏,经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出现他克莫司引起的肝脏中毒性损害,后发生严重感染死亡。提示肝移植患者出现胆漏后,行鼻胆管引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要重视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袖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肺移植的制备,但其远期效果不能肯定。实验拟改进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重点解决动物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
方法:①实验时间:实验于2007-03/07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材料及方法:取SD大鼠40只,沿用套管技术吻合肺动静脉,8/0带针锦纶丝线连续缝合支气管,建立20例同种异体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③实验评估:术后监测动物胸部X射线及存活情况。麻醉处死动物后取出供体肺,制成4 μm厚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及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①共完成20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手术,成功18例,失败2例,术后动物存活时间均超过3个月。②大鼠移植肺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该模型动物术后存活时间长,肺呼吸功能正常,适用于需长期存活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肺移植后移植物功能异常的主要并发症,原位肺移植动物模型技术难度高且费时,限制了其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小鼠的气管异位移植来建立模拟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以期为国内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模型选择。
方法: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实验于2007-07/08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实验组采用10只C57BL/6小鼠为供体,10只BALB/c小鼠为受体;对照组10只供体、10只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②实验方法:取供体小鼠的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连续气道作为供体,两端结扎后异位移植到受体小鼠背部皮下。③实验评估:移植28 d后获取移植气管标本,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气管病理变化;比较两组小鼠的移植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
结果:20例模型动物全部存活,无感染。①模型动物手术时间(12±2)min。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示实验组小鼠移植气管管腔闭塞,慢性炎细胞浸润广泛,气管上皮完全脱落,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呈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对照组小鼠移植气管的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组小鼠移植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0)。
结论:小鼠气管异位移植后模拟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作为研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动物模型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宇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5):801-804
目的: 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脑、肝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制备大鼠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验证丹参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8在南方医院中心实验室及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各8对(供体与受体)。②实验方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 ℃ 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注射液组灌注保存液中加60 mL/L丹参注射液;模型对照组不加丹参。③实验评估:移植术后6 h处死各组大鼠取样,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对比观察移植肝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组16只受体大鼠及假手术组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丹参注射液组和模型对照组移植肝再灌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假手术组(P < 0.01);丹参注射液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1)。②丹参注射液组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明显升高 (P < 0.01)。③丹参注射液组较模型对照组肝组织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再灌注损害程度减轻。
结论:丹参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Wistar和SD大鼠普遍为封闭杂交系而非近交系,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基因多态性,因此Wistar和SD大鼠之间的肝移植模型可能不是研究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
目的:建立Lewis-BN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分别进行同基因Lewis-Lewis间肝移植及Lewis-BN间肝移植。移植后3,5,7 d观察受体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大鼠存活时间。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移植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00 d,肝功能损害较轻。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存活 (12.75±1.25) d,移植后第7 天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肝功能损害较重,移植后各时相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 < 0.05)。提示Lewis-BN大鼠肝移植组合为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对手术耐受性差,建模难度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不仅包括肝脏本身的损害,亦能导致肝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其中肺脏是较易且较早受累的器官。文章通过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肝移植术后肺部急性损伤情况及碱性磷酸酶的干预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7-05/10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消化内科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选用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和碱性磷酸酶组,每组8只。后两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对照组开腹后游离肝叶后即关腹,碱性磷酸酶组于肝脏恢复血供前5 min自舌静脉注入碱性磷酸酶。③手术结束后2 h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含量及肺组织干湿重比值,并行肝脏、肺脏病理检查。
结果: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自体原位肝移植组、碱性磷酸酶组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组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低于自体原位肝移植组(P﹤0.01)。②碱性磷酸酶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含量较对照组低,而碱性磷酸酶组较自体原位肝移植组有所升高。③自体原位肝移植组、碱性磷酸酶组肺组织干湿重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组肺组织干湿重比值高于自体原位肝移植组(P﹤0.05)。④病理结果显示,肝移植后大鼠肝、肺组织受到明显损害,而碱性磷酸酶能减轻损伤程度。
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确实存在急性损伤,而碱性磷酸酶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高效免疫抑制剂为器官移植所必需,较多的中药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课题组在前期实验成功建立全血供大鼠肝移植模型基础上,初步发现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多途径达到。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4/09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供体选用SD大鼠80只,雌雄不限;受体选用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制备SD→Wistar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
方法:将制备的80只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于移植后第1天开始按分组设计行腹腔内药物注射,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大黄素组给予大黄素1.5 mg/(kg?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 3 mg/(kg?d),环孢素A+大黄素组给予环孢素A 3 mg/(kg?d)+大黄素1.5 mg/(kg?d)。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第7天各组处死10只大鼠,取肝脏标本,观察移植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Bcl-2蛋白的表达。余受体继续应用药物干预直至死亡,记录其生存时间。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大黄素组大鼠移植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05),以环孢素A+大黄素组存活时间最长。移植后第7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大黄素组大鼠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 < 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大黄素+环孢素A组大鼠的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 < 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 0.05)。
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程度,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与环孢素A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又能减轻环孢素A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犬脑顽固性颅高压模型,从基础实验层面出发,加深了解外伤后顽固性颅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杂种犬10只,制作脑硬膜外水囊压迫模型,动态监测压迫及解压后3 h过程中的动脉压、颅内压、脑电图等多种神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在水囊体积最大时刻,平均动脉压(97.5±7.8)mmHg及脑温(35.6±0.36)℃分别较其基础值(83.7±13.0)mmHg、(36.8±0.30)℃有显著升高(P=0.023)及降低(P<0.05).(2)随着水囊体积增大,颅内压逐渐升高伴脑灌注压不断降低.(3)解压后,再次出现类似水囊压迫的二次顽固性颅高压(62.2±6.6)mmHg.结论 本实验初步复制出了类似于人类脑外伤后继发性顽固性颅内高压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多项生理指标的监测为进一步加深了解该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脂肪肝情况与移植效果有明显的关系,如何尽量应用无创检查来准确评估脂肪肝供肝尤为重要。目的:比较体质量指数、B超及CT检查综合评价脂肪肝供肝进行肝移植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身高体质量指数,术前腹部B超及CT评估供肝脂肪变情况,并与术中供肝活检的病理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供肝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轻度脂肪肝8例,中度脂肪肝3例。以术前体质量指数≥ 25 kg/m2为轻度脂肪肝诊断标准,存在脂肪肝12例,与病理结果对照特异性为41.7%,敏感性45.4%。如这一标准用于评价中度脂肪肝,其中诊断中度脂肪肝的敏感度为100%,诊断中度脂肪肝的特异性为60%;术前CT诊断脂肪肝9例,特异性为44.4%,敏感性36.4%;术前超声诊断脂肪肝5例,特异性为60%,敏感性为27.7%。结果提示活体肝移植术前体质量指数,B超及CT评估脂肪肝供肝与供肝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均有较大差异,术前超声诊断特异性相对较高,术前体质量指数诊断敏感性相对较高。需要3者结合使用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可行肝穿病理检查。关键词:脂肪肝;活体肝移植;术前评估;体质量指数;CT;超声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活体肝移植中使用脂肪变性供肝不但影响供者的安全,同时也影响受者的生存。
目的:评价活体肝移植中使用轻度脂肪变性供肝时供者的安全性及受者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的资料,根据移植过程中供肝活检病理标本的脂肪变性程度将所有病例分成4个组。比较各组移植供受者移植后2周的肝体积增生率,分析104例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死亡情况及原因。
结果与结论:4组病例在供受者移植后肝功能的恢复和受者后移植预后无明显差别,没有肝功能延迟恢复和原发无功发生。轻度大泡性脂肪肝者只要残肝足够可以成为合适的活体肝移植供者。使用轻度大泡性脂肪肝并不增加受者病死率和移植物失功。 相似文献
13.
Saner F Gu Y Minouchehr S Ilker K Fruhauf NR Paul A Radtke A Dammann M Katsarava Z Koeppen S Malagó M Broelsch CE 《Journal of neurology》2006,253(5):612-617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ave a
major impact on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ncluding both cadaveric
and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Between April 2001 and
March 2004 174 patients (120 cadave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s, 54
living donor transplantations) were
admitted to our intensive car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patients 24.7% develope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These
patients’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14.2 ± 17.2 days) was much longer
than that of all admitted patients
(8.4 ± 10.5 days, p < 0.05). The most
common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encephalopathy (72.1%)
and seizures (11.6 %). The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e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adaveric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20.4% vs
26.7 %). The cold ischemia time in
living donor transplante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comparison
with cadaveric transplanted
patients (215 ± 119.3 vs.
383.7 ± 214.7). The survival rat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79.1 % vs. 82.4%,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symptoms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betwee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e (25%)
and tacrolimus (23.8 %) in this
study. In conclusion, there was a
high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LT, prolonging
the patients’ stay in intensive care
significantly. The major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 in our patients
was encephalopathy followed by
seizures.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a cadaveric graft. This might
be due to the good quality of the
organ and the much shorter cold
ischemia time of the graft when the
donor was alive. 相似文献
14.
背景:活体肝移植的开展扩大了供体来源,有效缓解了供肝匮乏的局面,且活体供肝冷缺血时间短、质量好;若供、受者为亲属,可能具有免疫相容的优势。
目的:总结1例亲属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临床体会,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效果。
方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门脉高压症患者1例,女性,年龄54岁,拟行肝移植手术。供者为患者外甥,23岁,既往身体健康。经术前评估后,切取供者右半肝并原位移植给受者。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防治感染、护肝、支持等治疗。
结果与结论:术后供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4 h,失血约150 mL,术后第5天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0 d行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提示符合活体肝移植供体右半肝切除术后改变。术后受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7 h,失血约500 mL,彩超检查移植肝血管通畅,血供良好;生化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提示移植肝功能情况良好。术后供、受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健康存活,门诊随访肝功能正常。结果说明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为术前周密的准备工作,选择最佳的移植手术时机以及手术的成功创造了最佳条件,是在尸体供肝短缺的情况下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成人;终末期肝病;器官;亲属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尽管在组织配型方面差于血缘关系供肾移植,但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夫妻肾移植与血缘关系肾移植间近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目的:对比同期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总结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18例及血缘亲属供肾移植10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移植前组织配型情况和移植后(1,3,6个月)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及半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同期进行的18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属供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移植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后6个月内血肌酐恢复情况、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与同期进行的血缘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与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背景:通过诱导移植受体产生供-受体嵌合体或免疫耐受以利于受体长期存活,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妻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具有比其他的亲属器官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血缘关系的活体供肾移植—丈夫对妻子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例夫供妻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 32~58岁,受者年龄 31~56岁,双方婚龄在5~36年。供、受者 ABO血型完全相同者 4例,O-B 1例,O-A 1例,A-AB型 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HLA配型情况:1个抗原错配 1例,2个抗原错配 2例,3个抗原错配3例,4抗原错配 1例。开放手术取肾,6例左肾,1例右肾。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酸吗乙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7对供受者随访3~70个月。
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血压、尿常规及肾功正常,受者及移植肾全部存活。验证了虽然移植前组织配型结果较差,但由于夫妻间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免疫耐受,使夫供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小、移植效果理想,具有比其他的亲属肾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国内常用的封闭群品系大鼠(SD与Wistar大鼠)所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并不理想,易产生肝移植耐受。
目的:通过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同基因组:Lewis-Lewis 24例;异基因组:DA-Lewis 24例。观察移植后一般情况及移植后存活时间,两组受体分别于移植后3,5,7,10 d随机取3只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00 d,肝脏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异基因组大鼠移植后黄疸明显,中位生存时间为11 d,移植后第7天肝脏组织病理表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Banff国际标准)。同期相比异基因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同基因组(P < 0.001)。提示,DA-Lewis是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在国内开展增多,供肾动脉血管变异较为常见,因此需重视动脉重建的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供肾多支动脉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亲属活体肾移植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经验尚少。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多支动脉的血管重建方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01/2008-12完成3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其中供肾单支动脉30例,多支动脉8例。术中证实多支动脉供肾中5例供者2支动脉变异,2例供者3支动脉变异,1例供者4支动脉变异。多支动脉供肾分别采用侧侧共干吻合或端侧吻合后分别与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观察肾移植手术结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8例多支动脉供肾者肾移植后7~10 d出院,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受者肾移植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多支动脉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单支动脉供肾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血管重建,不会影响肾移植效果,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供体切取技术是器官移植的重要步骤,拟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供体切取及修整方法,以供参考。
方法:①实验对象:2000-01/2006-12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共完成无心跳肝肾供体切取100例,手术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采用原位肝肾分开切取24例,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法切取供肝肾76例。②实验方法:对门静脉插管灌注方式进行改进,采用盆腔内引流,供肝修整顺序为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道;供肾修整顺序为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③实验评估:术中观察器官色泽、张力及完整度,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①全组供体平均热缺血时间为5 min;切取时间:肝肾分取平均为肝12 min、肾5 min,联合切取平均为15 min;保存时间平均为8 h。②全组供体均成功移植。
结论:本组开展的肝肾切取与修整技术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逐步改进,形成了在插管、引流、手术、灌注、修整等多方面具有特点的一套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快速、实用,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Nobuto Shibata md Hiromi Shimazaki ma Naoya Sano ma Seiji Kawasaki md Heii Arai md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09,63(4):583-585
This study indexed the mental status in six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s (LDLT) performed at the Juntendo University Hospital between 2005 and 2007. The donor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sychiatric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 (POMS) and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donors' POMS anger/hostile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In addition, the STAI score suggested that donors had little anxiety or depression following the operation. Although the present study was limited due to the small number of donor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successful operation stabilizes donor mentality. The studied donors will be reassessed for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