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野鼠、耕牛和猪的钩端螺旋体带菌情况,探讨减少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影响因素。方法:对野鼠鼠肾、耕牛牛尿和生猪猪肾进行钩端螺旋体菌株的分离培养。结果:在野鼠鼠肾和水牛牛尿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菌株。结论:野鼠仍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牛为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初步发现近年我省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减少可能是由于野鼠种群变化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迄今已发现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65种,其中啮齿目29种,两栖蛙类8种,食虫目和家畜各6种,食肉目和实验动物各3种,兔形目、鸟类、偶蹄目和爬行动物各2种,鱼类和节肢动物各1种。除鸟类和昆虫外,其它动物既带菌又能排菌,不仅为储存宿主,也是传染源。鼠类是我国稻田型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尤为重要;猪和犬是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的主要传染源,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鼠类密度大,带菌率高;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猪和犬的带菌率相对高,牛作为七日热型钩体的传染源意义值得进一步调查。由此表明,我国钩体的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且主要宿主动物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我省曾多次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造成巨大损失。为厂解和掌握我省钩体病宿主动物的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本病流行,我们分析研究了有关资料。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省各监测县市调查资料和浙江省钩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2鼠类来源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鉴定鼠种,用背式法解剖取双肾,分离培养病原体。1.3其他动物各监测点收购带完整包膜的猪、牛、犬、鸡、鸭双肾;捕蛙,用背式法解剖取双肾,接种培养病原体。1.4血培养采集医院病人急性期血l~2滴,分离培养病原体。1.5菌株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磐安县野鼠、牛、猪、鸭和青蛙钩端螺旋体(钩体)带菌情况。方法对野鼠鼠肾、猪肾、鸭肾、青蛙肾和牛中段尿等进行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并对鸭血清进行抗体测定。分离的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LS-PCR鉴定。结果2011年磐安县从野鼠分离到钩体菌株5株,检出率为4.85%。牛中段尿、猪肾、蛙肾和鸭肾均未分检出。不同鼠种的检出率分别为社鼠10.00%、褐家鼠3.33%、白腹巨鼠2.27%、黄毛鼠50.00%。鸭血清中检测到抗体1份,检出率为10.00%。结论野鼠为磐安县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为主要的感染菌群。鸭也有钩端螺旋体感染,应进一步加强钩体病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建德市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Korthof培养基和暗视野显微镜(DGM)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并做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从77只青蛙标本中分离到钩体菌3株,阳性率为3.90%,均为黄疸出血群。结论:青蛙是我市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宿主,黄疸出血群是宿主动物感染的主要菌群,与1989年监测资料,未发生菌群更迭现象。虽然连续12年无病例发生,仍需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7.
黔南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宿主动物调查贵州省黔南州卫生防疫站(都均市558000)邓治铭马桂英严启明吴文富黔南地区是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辖10县2市,235个乡(镇),人口350多万。贵州省于1958年在我州贵定县首次从钩端螺旋体病人(下...  相似文献   

8.
龙游县2003年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钩端螺旋体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龙游县是我省钩体病危害严重的疫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钩体流行菌群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8月对龙游县溪口进行宿主动物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宿主动物调查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龚震宇,赵芝雅,傅桂明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以鼠类和猪、牛、蛙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浙江省曾经多次暴发流行钩体病,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45年来,全...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2006年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7个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试验或分型因子血来确定菌型。结果共采集677份标本,其中有效培养622份,培养钩体11株,阳性率为1.77%。其中浏阳市7株,阳性率7.14%;邵东县2株,阳性率3.12%;沅江市2株,阳性率2.33%;黑线姬鼠中培养出钩体6株,感染率为3.11%;从褐家鼠培养3株,感染率为2.73%;从东方田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2.13%,从小家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0.53%。其中浏阳市流感伤寒群7株,邵东县黄疸出血群2株,沅江市拜伦群1株,赛罗群1株。结论湖南省宿主动物密度和带菌率差异较大,主要为姬鼠型钩体病疫区,带菌种群以流感伤寒群和黄疸出血群为主,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08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做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型). 结果有效培养鼠肾334份,总感染率为1.80%.湘潭县、沅江市的宿主动物钩体感染率分别为4.55%、2.56%(P<0.05).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0.51%、4.48%、4.35%(P<0.05).6株钩体分别是赛罗群1株、秋季群2株、澳洲群2株、爪哇群1株.蛙肾和猪肾中未能培养出钩体. 结论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密度和感染率差异较大,菌型以秋季群和澳洲群为主,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制措施,预防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双峰县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构成、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试验或分型因子血清来确定菌型。结果共采集541份鼠肾标本,其中有效培养519份,培养钩体黄疸出血群104株,阳性率为20.04%。其中梓门镇24株,阳性率31.17%;永丰镇80株,阳性率19%。黑线姬鼠中培养出钩体94株,感染率为20.35%,小家鼠中培养出钩体6株,感染率为37.5%,鼩鼱中培养出钩体4株,感染率为13.33%,各鼠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9,P=0.15)。结论双峰县宿主动物带菌率高,主要为姬鼠型钩体病疫区,带菌种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本县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规律,加强防治,制定控制对策,我们于1997~1998年选择近三年均有钩体病人发生的城关镇近郊为监测点,开展钩体病宿主动物的监测,以及全县钩体病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并经个案调查、血清抗体测定,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人口资料等基础资料由仙居县统计局提供。2.传染源调查:(1)鼠密度、种群组成及带菌率:每年5月下旬、9月下旬(即流行前期、流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15.
王卫军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5):23-23,26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1987年曾在我县爆发,共有200多人发病[1],数例死亡,严重危害我县人民身体健康.为查找传染源,预防和控制钩体病发生,从1987年开始开展钩体病宿主动物监测,对病人、牛、鼠、蛙、鸭、狗等进行钩体培养.经过连续14年(1987~2000年)监测,从蛙中共培养出3种菌型钩体,从鼠中培养出2种,从病人血中培养出6种,其它动物未培养出钩体,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黔南州钩体病疫区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关系,为防制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血清、地理等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行特征及疫区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黑线姬鼠为主要带菌宿主,带菌率7.36%,占受检鼠类所分离菌总数的95.84%;宿主动物的地理区域性与病例聚散分布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按照农耕方式、宿主动物区划以及病例分布建立不同类型的疫区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不同地区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及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安徽省不同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特征。方法 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对自然人群感染情况及主要宿主感染情况及带菌率、菌群分布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地理区划人群感染率及流行菌群均不相同 ,皖南山区出现菌型更迭现象。结论 淮河长江流域自然人群隐性感染率下降 ,宿主动物均有带菌 ,疫区仍然存在 ;皖南山区与七十年代持平 ,并发现新的菌型 ,是九十年代重点疫区 ,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5~2019年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鼠类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钩体病例个案,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在钩体病高发地区对宿主动物的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与人间疫情的相关性.结果:2015~2019年,贵州省共报告钩体病1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沿淮农田区钩端螺旋体(钩体)宿主动物发生特点和群落生态学特征.方法 以夹夜法在农田捕获小型兽类.采用Simpson指数为群落优势度指数,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多样性指数,以Pielou指数为均匀性指数,以Levins指数为生态位宽度指数,并通过以上指数来描述群落发生特点和生态位特征.结果 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群落中黑线姬鼠占89.80%,灰麝鼩占6.51%,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共占3.69%,2006年宿主动物密度最低为5.54%,2010年最高为13.75%;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4338,群落均匀性指数为0.2696,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8111;黑线姬鼠和灰麝鼩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030和0.9353,但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很低在0.3912~0.4220之间,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除大仓鼠为0外,各宿主动物在0.9185~0.9979.结论 沿淮农田区钩体宿主动物有5种,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灰麝鼩为常见种;2005-2011年宿主动物密度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10年达到高峰;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低,群落均匀性也低,优势度集中指数高,其中黑线姬鼠和灰麝鼩对农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对农田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较强;群落内种间竞争不突出,容易发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暴发,故沿淮地区仍然是钩体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