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5年11月2日。浙江省永嘉县应坑乡应坑村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县疾控中心立即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认定该事件为细菌性痢疾暴发,现将流行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代医学》2003,9(10):24-24
今年以来,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奉化市人民医院等县级医院接连发生医疗骨干跳槽事件,在当地卫生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现有300余名职工的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业务年收入达5000多万元,这在浙江省同级同类中医机构中业务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7-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卫生厅公布的2007-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全省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0起,累计发病人数41 553人,死亡22人,死亡率0.05%。事件种类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6.3%和12.0%,事件程度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占96.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于3-6月及9月。结论为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健全应急体系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尤其是在每年3-6月份。  相似文献   

4.
化学烧伤是常见的职业性损伤,浙江省化工企业密集,在化工生产、灌装、使用和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化学烧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型化工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新的合资、民营或个体企业不断涌现,化学烧伤也有增多趋势,群体性化学烧伤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浙江省化学烧伤流行病学情况,更好地预防化学烧伤的发生,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我们在浙江省内进行了化学烧伤的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范围包括11个地市所有设有烧伤科或烧伤专业组的医院,共25家单位参与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对我省的化学烧伤发病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发现我省在应对化学烧伤,特别是化学烧伤合并中毒及群体性化学烧伤事件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院院长》2013,(14):23-23
7月2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发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技术报告》,涉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感、艾滋病、结核、恶性肿瘤等12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医院与信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护理不良事件及接近错误事件上报系统。通过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及接近错误事件上报的模块,提高病区护士长上报不良事件及接近错误事件的工作效率,为护理管理者分析、处理不良事件及接近错误事件提供信息化支持。以此寻找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郑勇  袁维斌 《中原医刊》2011,(14):F0003-F0003
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某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之后,信阳市平桥区疾病控制中心采取了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的方法,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病原学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这是一起诱导陛食物中毒事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掌握相关预防知识、发生中毒事件时正确引导是预防控制此类事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特点,探讨如何采取持续有效的改进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内科病房2011年6月~2012年12月发生的19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逐年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011年发生7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违反护理核心制度6例、针刺伤1例;2012年发生12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违反护理核心制度3例、针刺伤2例、非计划性拔管3例、跌倒2例、压疮2例。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不断制定、完善整改措施,以达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发生在广西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预防利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3年广西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连年上升,高峰出现在5、10月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其中村级小学和乡级中学发生率最高,学校内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排序为流感、食物中毒、伤寒和麻疹。结论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量流行病研究发现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负相关性,高水平的HDL—C能明显改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多年来人们试图将这一流行病学发现转化到临床应用中,通过各种途径升高HDL-C水平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CE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与内皮酯酶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HDL-C水平升高,但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并未下降,甚至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对HDL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下称“哈医大323事件”)。事件发生以后,医疗专业网站“丁香园”对近10年(2000~2010年)发生的恶性医患冲突案例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结果发现竟然已经高达100多例。  相似文献   

12.
2004~2007年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监测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夏萍  唐莉  徐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2064-2065
目的了解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4~200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146起,发病7226例,死亡8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75.34%和15.75%。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宾阳县(51起),事件发生以农村(90起)居多,时间主要集中在9~12月(60起),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居多,共109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根据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应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农村的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评点     
《中国医院院长》2008,(21):15-15
9月3日、9月18日、9月24日、10月10日,三明市第二医院连续发生了3起“手术中”和1起“手术后”死亡事件,经初步分析,与麻醉、器械污染有关。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整改,撤换了该院麻醉科主任,对事件相关麻醉医师暂停工作,并对全市医疗机构麻醉科检查整治。  相似文献   

14.
杜懿 《大家健康》2016,(4):29-29
目的:通过对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家长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正确判断及干预而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概率分析,判断高文化素质水平在应对行为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常住6岁接种儿童400名,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分为2个大组4个小组,各抽取100名儿童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有较高教育水平家长的儿童在6年的预防接种史里较少发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即使发生不良反应也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处理,避免恶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家长可以较好的理解预防接种知识,对接种人员的健康教育信息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并对自身行为进行反馈,降低了儿童预防接种的各项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门诊部的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患之间的不良沟通,提高分诊质量,防止同类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的二次反生,预防门诊部出现预料以外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方法: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整体发生的3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剖析,包括不同事件,不同分诊科室,计算出百分比,针对涉及不同原因产生的护患危机事件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部2011年全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总结出以下几点高概率事件:①给药时出现错误;②护理用针不当,致使患者被刺伤;③护理投诉;④患者出现压疮现象;⑤患者被烫伤;⑥患者跌倒;⑦患者坠床;⑧给药时药物出现外渗;⑨管道滑脱;⑩收集标本错误。通过对以上十种不良事件的分析,我院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门诊部护理不良事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2012年全年护患沟通和评估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使命感,强化护士的业务熟练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制定出相关的治理措施,有助于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与缓解,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05~2017年中国热浪事件时空趋势及人口暴露水平。 方法 基于中国2901个区县在2005~2017年期间的逐日日均温再分析数据集,采用相对温度阈值定义方法,统计分析中国热浪事件发生区县数、发生频次、热浪日总天数与单次事件平均持续天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中国人口数据计算人口加权热浪日暴露水平。 结果 2005~2017年热浪事件在中国的影响呈整体增加趋势,其中2010年、2013年、2016年与2017年热浪事件整体影响较大;热浪事件在长江流域沿线省份的人口暴露水平较其他地区更高,其中上海市的年均人口加权热浪日暴露水平最高,其次是浙江省。 结论 中国热浪事件在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扩张趋势,并以长江流域为热浪事件的人口暴露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17.
吴彦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912-4913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近2年来我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6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在基层医院中,发生率居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是给药错误、管路滑脱、坠床/跌倒;不同班次、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士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同。结论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加强管理,以达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医院实际应用出发,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灾难事件及影响灾难恢复的关键因素,并对医院信息系统灾难事件的恢复进行了设计与实施,在电力灾难和水灾中得到了实际应用,验证了灾难恢复系统的应急性与实用性,确保全系统快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某三甲医院2012~2013年护理隐患事件发生状况,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减少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全院护理单元网络直报的74例护理隐患事件,对隐患事件发生类别、原因及直接责任人的班次、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隐患事件的原因有系统原因和护理人员个人原因,根据柏拉图分析显示,在系统原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缺乏过程监控(41.8%)、培训不到位(17.9%)、缺乏安全管理制度(10.4%)、流程不合理(10.4%)等;在护理人员个人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查对不到位(30.6%)、责任心不强(27.7%)、沟通不良(12.5%)、病情观察不到位(9.7%)等;隐患事件多发生在白班相对比较忙碌的时间段,且责任人多为工作1~5年的护理人员。结论创建JCI医院,需要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关注隐患事件,完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激励机制,建立干预防错机制,形成正向反馈系统,加强安全教育,是减少隐患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的法律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引发的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恐怖袭击、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应对,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