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且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菌的首位。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病原菌难以清除,常导致反复感染。现将我院近5年分离出的36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易引起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尤以急性肺部感染和肺损伤为严重。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AIDS、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肿瘤)、烧伤、肺部基础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广谱抗生素使用及侵入性器械操作(呼吸机、气管插管)的患者,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而临床上对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耐药现象普遍,是医院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机体自身的抗炎与防御功能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肺损伤的物质有脂多糖、外毒素A、磷脂酶C等,本文主要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急性肺损伤研究的新进展及如何干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气道微环境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肺部感染越来越常见,在很多大型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菌的首位。且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是难治性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在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下,气道微环境的改变适合铜绿假单胞菌在气道内的黏附与定植,从而形成生物膜,研究显示抗生素肽E lafin具有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和炎性损伤,以及有效抑杀铜绿假单胞菌两方面的功能,故E lafin可能将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有效的新型抗感染因子。1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P seudom onas aerug inosa,PA)又称为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抗生素敏感性。方法对236例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用Kirby—Bauer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与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发生相关性较强的临床因素有有创操作、高龄、结构性肺病、神志改变、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使用以及长期住院等。药敏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敏感的抗生素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相对敏感的有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较高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等。结论某些临床因素下容易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性肺部感染。抗生素选择应充分考虑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并依据病原学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5.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采用LB肉汤-吸痰管系统培养生物膜(BF),建立体外BF模型,银染法观察BF形成过程。将黄芩苷作用于BF,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微量稀释法测定MIC。结果显示15.65 mg/L的黄芩苷即可抑制和破坏铜绿假单胞菌BF。黄芩苷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BF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及PUBMED数据库,汇总有关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患者较单纯肺部感染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OR及95%CI为2.43(1.33,4.44)。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不明显,剔除任意一篇文献后结果无变化。结论合并结构性肺病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较单纯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临床用药应兼顾该菌。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神经内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6.8%),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堵南的耐药率为40.2%.认为加强神经内科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保持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芩水煎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铜绿假单胞菌是慢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其难治性与生物被膜(BF)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BF的存在,使得被膜内的细菌逃逸抗生素的杀伤作用,成为潜在的感染源。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十四、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磷霉素等有一定抑制细菌BF形成的作用,但中草药对细菌BF的作用尚少见报道。我们通过建立BF体外模型,探讨黄芩水煎液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BF的破坏清除作用及其与头孢他啶(CAZ)联用的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易引起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尤以急性肺部感染和肺损伤为严重。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AIDS、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肿瘤)、烧伤、肺部基础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广谱抗生素使用及侵入性器械操作(呼吸机、气管插管)的患者,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而临床上对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耐药现象普遍,是医院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机体自身的抗炎与防御功能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的铜绿假单…  相似文献   

10.
李珍内一科  湖北  )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35-1336
目的调查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在34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1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临床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为33.6%,50岁以上者PA感染率(49.1%)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25.7%)(P<0.05);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80.0%),其次为氯霉素(75.65%);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86.96%),其次为阿米卡星(68.70%)、左氧氟沙星(64.35%)和环丙沙星(61.74%)。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抗药性,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12收治的120例AECOPD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留取痰液标本并进行分离培养与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2种形态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年龄高、伴有基础疾病、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是AECOPD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均10.0%;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AECOPD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应提高标本送检率,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防止或减缓耐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杨志鸣  尹忠民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43-1343,1345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的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为29.5%,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性。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克拉霉素对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国外报道 ,慢性难治性肺部感染的形成与体内病原菌形成生物膜有关 ,在这类慢性肺部感染 (支气管扩张等 )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最常见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发现 ,即使反复应用体外药敏实验证实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仍不能彻底清除铜绿假单胞菌 ,导致感染迁延难愈。进一步研究表明 ,铜绿假单胞菌可借助其表面分泌的黏性多糖蛋白复合物聚集在一起并黏附于支气管黏膜表面 ,形成所谓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阻碍了抗菌药物的渗入 ,使得生物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得以生存[1] 。据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破坏生物膜的作用[2 ] ,本研…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铜绿假单胞茵(PA)是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其发生率明显上升,且耐药问题日趋严重,死亡率高。现就我院ICU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的49例继发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非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12例临床分析卢清,张箭在假单胞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中,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较少见,现将在本院1987年1月~l994年3月间血、腹腔引流液培养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1~5...  相似文献   

16.
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A)有天然耐药的特性,常出现对多种药物耐药,甚至对常规药敏试验的所有药物全部耐药,我们称之为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全耐药PA)。1993年9月到2003年9月10年间我院全耐药PA肺部感染共15例.对其治疗我们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发菌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至2011年20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0例患者中168例感染非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中有8例发展为菌血症(4.8%),32例感染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中3例发展为菌血症(9.4%)。近期应用氟喹诺酮是产生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更易引发菌血症,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氟喹诺酮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现状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55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我院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情况较严重,尤以院内感染PA更加明显。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结构性肺病者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构性肺病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菌群与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区别。方法呼吸科住院的结构性肺病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菌群与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细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构性肺病组共培养出G-菌523株、G+菌146株,其他肺部感染共培养出G-菌71株、G+菌12株,结构性肺病与其他肺部感染比较,肺炎克雷白杆菌显著减少(P0.005),铜绿假单胞菌明显增加(P0.05)。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增加。讨论结构性肺病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经验治疗应选用涵盖耐药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红霉素、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通过体外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研究非抗假单胞菌药物红霉素(EM)和磷霉素(FOS)对BF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和质控菌株ATCC27853,采用胰酶大豆肉汤(TSB-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NS-teflon)系统进行BF的培养和诱导,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BF,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经过1,3,7d的孵育,临床分离菌的BF在TSB-teflon系统中,质控菌株在NS-teflon系统中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而且1mg/L红霉素和2mg/L磷霉素可以在孵育过程中抑制BF的形成,MIC测定提示1mg/L红霉素和2mg/L磷霉素与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联合对BF型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活性。结论:低浓度的红霉素和磷霉素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BF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