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靶控输注麻醉和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全身麻醉诱导相同,均为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2—3u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氯琥珀胆碱2mg/kg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起始浓度1ug/ml)和雷米芬太尼(4—6ng/ml);对照组采用吸入异氟醚(1.5%~2.5%)和笑气(N2O和氧气各1 L/min)。术中通过调节异氟烷浓度及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基础值±20%范围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10/30),对照组为63.3%(19/30),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可明显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并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LC女性患者50例,记录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PONV的人数,分PONV组和Non-PONV组,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PONV与月经周期史、有晕动病史、麻醉后苏醒时间、患者围术期血清睾酮浓度变化相关。结论:患者的晕动病史、手术时间位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以及麻醉后苏醒时间过早(〈20min)等因素可能导致了患者对外界刺激如腹腔镜手术、气腹、麻醉等应激性阈值降低,导致PONV的发生;女性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睾酮浓度变化与PONV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5例,随机分为3组:A组114例,诱导麻醉用异丙酚2mg/kg;B组107例,依托咪酯0.4mg/kg诱导;C组104例,25g/L硫喷妥钠5mg/kg诱导.其他诱导药物相同.维持麻醉用10g/L普鲁卡因,0.8g/L琥珀胆碱复合液.术后48h内双盲法观察呕吐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47.4%、56.1%、45.2%(P>0.05).不同时间段呕吐发生情况,异丙酚组和硫喷妥钠组以术后6h以内发生最低(P<0.01),且显著少于依托咪酯组(P<0.01);6-12h异丙酚组最高,硫喷妥钠组次之(组内不同时间段均为P<0.01),但该时间段三组间无差异.结论: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抗呕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时效,以寻求一种比较理想的止吐药物及合适的剂量预防和减少PONV的发生。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昂丹司琼(恩丹西酮)8mg组(B组),托烷司琼2mg组(C组)及5mg组(D组),每组30例。术毕观察给止吐药至第1次出现PONV的时间、各组发生PONV的例数、接受补救药物的例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的满意度及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结果各组发生PONV和接受补救药物例数,初次出现恶心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中,C、D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1)托烷司琼的镇吐效果优于恩丹西酮。(2)托烷司琼2mg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增强抗吐时效,而且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且值得推广应用的止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格拉斯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B组,缝合皮肤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C组,格拉斯琼3mg术毕加入静脉镇痛泵持续输入;D组为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d。术后四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负荷剂量为芬太尼1μg/kg,配方为:芬太尼0.75mg+生理盐水至100d为维持剂量。观察四组术后6、12、24、48h疼痛评分及对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 四组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对恶心呕吐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格拉斯琼不同时间给药均能较好地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时效,以寻求一种比较理想的止吐药物及合适的剂量预防和减少PONV的发生.方法 择期全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昂丹司琼(恩丹西酮)8 mg组(B组),托烷司琼2 mg组(C组)及5 mg组(D组),每组30例.术毕观察给止吐药至第1次出现PONV的时间、各组发生PONV的例数、接受补救药物的例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的满意度及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结果 各组发生PONV和接受补救药物例数,初次出现恶心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中,C、D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 (1)托烷司琼的镇吐效果优于恩丹西酮.(2)托烷司琼2 mg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增强抗吐时效,而且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且值得推广应用的止吐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评价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 2ml,地塞米松组术前给予地塞米松 10mg。常规麻醉和手术。术后双盲法观察 4 8h ,记录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生理指标。结果 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 4 2 5 % ,地塞米松组的发生率为 10 9%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术前给予地塞米松可有效地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在肝癌治疗术中影响.方法 选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检测中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平稳,优于B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检测上A组短于B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检查上A组呕吐情况较少,优于B组(P<0.05),术后疼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输注维持全静脉麻醉用于肝癌手术中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术后苏醒较快,术后恶心呕吐较少.适用于肝癌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格拉斯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8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B组,缝合皮肤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C组,格拉斯琼3mg术毕加入静脉镇痛泵持续输入;D组为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后四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负荷剂量为芬太尼1μg/kg,配方为:芬太尼0.75mg+生理盐水至100ml为维持剂量。观察四组术后6、12、24、48h疼痛评分及对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四组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对恶心呕吐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格拉斯琼不同时间给药均能较好地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6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28例,观察记录患者心率(HR)、血压、空腹血糖、皮质醇的变化,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A组HR波动性小,趋于稳定,手术30 min HR[ (86±12)次/min]低于同期B组[(94±1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术中的血压稳定性优于B组,B组患者手术30 min血压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皮质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3±7.8)、( 12.3±3.7) min,均短于B组的(12.4±3.9)、(20.1±6.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0.71%(3/28)]低于B组[39.29%(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操作更简单,可控性强,无明显刺激,苏醒快,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托烷司琼与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分别在开始缝合前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A组)、托烷司琼5mg(B组)、氟哌利多2.5mg和托烷司琼5mg(C组)。术毕清醒后拔管,观察记录术后24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C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氟哌利多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赵显峰  韩帮桂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747-2748
目的:探讨亚催眠剂量的异丙酚对硬-腰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的抗呕吐作用。方法:选择60例产妇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双盲法,两组均静脉推注利多卡因0.1mg/kg,预防注射痛。实验组给予0.5~1.0mg/kg异丙酚,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均于结扎脐带后静脉立即注入。结果:异丙酚组77%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对照组37%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对硬-腰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静脉全麻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期间患者采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异丙酚诱导麻醉,B组30例,采用硫喷妥钠麻醉诱导,C组30例,采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几率。结果术后6 h内,A组患者发生呕吐的次数和频率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3组患者发生呕吐的次数和频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能够有效的减少呕吐次数和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41例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4例发生了PONV,占11.2%(94/8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ONV与性别、年龄、ASA分级及麻醉方式无关(P> 0.05),与手术科室(P=0.026)、体质指数(P=0.020)、教育程度(P=0.000)、既往手术麻醉史(P=0.005)、PONV病史(P=0.000)、晕动病史(P=0.002)、吸烟(P=0.019)、术中应用曲马多(P=0.018)有相关性.在多因素分析中,手术科室(OR=4.039,95% CI 1.331 ~ 12.259,P=0.048)、教育程度(OR=3.504,95% CI 1.486~8.260,P=0.015)、PONV病史(OR=5.113,95% CI 1.790~14.606,P=0.002)、术中应用曲马多(OR=5.316,95% CI1.091~25.908,P=0.039)是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管内麻醉PONY显著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科室、教育程度、PONV病史和术中应用曲马多.识别有PONV高风险的患者将有助于提供更及时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和躁动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依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氯胺酮,研究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两组均使用七氟醚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记录两组麻醉之前、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结束时心率,体动出现概率、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概率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5 min及手术结束时心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躁动概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期间体动概率、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进行七氟醚麻醉前接受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后出现躁动和恶心呕吐概率,同时不会延长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丙酚麻醉,对照组异氟醚吸入麻醉。对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水平、麻醉效果、术后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肺功能等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术期血压、心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简要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而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吸量占所有呼吸量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接受异丙酚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均可获得一定的麻醉效果,其中异丙酚麻醉可提高麻醉的效果,缩短麻醉诱导和恢复的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7.
陈艳 《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93-194
随着工业制造的迅速发展,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奠定了尤为鉴定的基础,加之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的娴熟,使得许多开放性手术被腔内手术取代,这大大增加了患者为手术选择的机会。腹腔手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与麻醉方法的选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80例择期LC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在手术结束10min前T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F组氟哌利多5mg和S组生理盐水2ml。观察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0~5h、6~10h、11~24h、25~48h各时段恶心、呕吐和48h内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中T组PONV的发生率最低(P〈0.05),F组次之;头晕、头痛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S、T2组(P〈0.05),S、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睡的发生率F组高于S组。结论 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静脉注射均能明显减少LC患者PONV的发生率,但氟哌利多会增加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而托烷司琼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高于非腹腔镜手术。虽然PONV病因不清,影响因素多,但目前已经明确的因素有3类:病人因素、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1]。对可控的麻醉因素,可以做出相应改进,以降低PONV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用丙泊酚、七氟烷及七氟烷+托烷司琼3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24h内PONN的影响,以寻求更为理想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 120例择期LC术患者,男,60例,女,60例,均在全麻下接受常规LC手术.将其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Ⅰ组)40例、术后用药组(Ⅱ组)40例和对照组(Ⅲ组)40例,分别于麻醉前30 min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麻醉清醒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和不给予任何镇吐药.用药后观察48 h,观察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再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rng治疗.结果 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2.5%、12.5%和55%,Ⅱ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Ⅲ组(P<0.05);120例患者共有40例发生恶心、呕吐反应,再次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后,有34例患者得到控制(85%).未观察到任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 昂丹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治疗LC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