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合用托毒生肌方治疗臁疮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医诊断臁疮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湿润烧伤膏换药的基础上加口服中药托毒生肌方。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各组临床总有效率、溃疡面积、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7.1%。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合用托毒生肌方可有效促进臁疮气虚血瘀证的创面愈合及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生肌玉红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生肌玉红膏 (当归、紫草、白芷、血竭、甘草、川占等 )治疗臁疮 5 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6%。提示 :活血祛腐 ,解毒镇痛 ,润肤生肌法治疗臁疮有效  相似文献   

3.
拔毒生肌膏治疗臁疮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臁疮,是生于小腿内外两侧臁部的慢性溃疡。又称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下肢慢性溃疡、下肢静脉瘀血性溃疡、老烂腿、烂脚、裤口风疮等。具有缠绵不愈或愈后易于复发,患肢常伴青筋暴露(静脉曲张)的收床特点。我们自1970年以来,以拔毒生肌膏外敷为主,加用缠缚,辨证用药治疗观察7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方熏蒸治疗气虚血瘀型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局部疮面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局部疮面给予活血生肌中药熏蒸。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42.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能改善气虚血瘀型臁疮患者下肢瘀血状态,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煨脓生肌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局部常规消毒后外敷煨脓生肌膏并包扎,隔天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2%雷佛奴尔黄纱条包扎;对照组23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2%雷佛奴尔黄纱条包扎,2组均配合全身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对照组为5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煨脓生肌膏治疗臁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本病因多发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臁骨部位而得名,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静脉疾病。常因外伤、局部破损、及虫咬等原因而诱发,多见于久立久行者。少数患者多年不愈,创面呈菜花状,可发生癌变[1]。笔者采用湿润烧伤膏配合缠缚疗法治疗臁疮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明朝赵宜真写的《秘传外科方》一书中,有一条治臁疮的外洗方,其药物组成是白芷,川芎,螵蛸。我们在门诊用此方外洗(螵蛸,临床用桑螵蛸),并外敷生肌膏,内服健脾渗湿汤加味,治疗了一些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有一定疗效。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中医名叫“臁疮”,又名裙边疮、袴口毒,俗称老烂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臁疮中医病机研究概况的总结、对臁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比较和分析以及经过长期实践得一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并附特色病例一则以供参考。臁疮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其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反复难愈的特点,因其虚、湿、瘀,皆令臁疮缠绵反复。虚者病邪留恋,湿性黏腻,病久则瘀,如湿热瘀阻、湿瘀互结、气虚血瘀等均是使臁疮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所以,光靠外治或者內治对于臁疮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两者结合,内外合治,才能更有效地治疗臁疮。本研究团队将臁疮分为湿热瘀阻证、湿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内治上以补虚、活血、祛湿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外治上善用火针、放血、针灸、艾灸等方法,辨证结合治疗。总结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一效膏外用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中药,每日1剂;外敷一效膏,每日1次。[结果]治愈28例,占62.2%;显效10例,占22.2%;有效7例,占15.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一效膏外用治疗臁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药治疗臁疮 ,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 ,慢性期以益气养血为主 ,同时配合中药外治 ,以生肌敛疮 ;结果有效率达到 98 3 % ,提示中药内外合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s)常见且复发率高,属中医学“臁疮”范畴。吕培文教授认为臁疮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气血亏虚,标实责之于湿、热、瘀、毒。治疗上运用臁疮生肌三法,分证论治、全程干预,有效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臁疮是中医外科常见、多发、难治性疾病。该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临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法。方法王玉章教授通过对臁疮病从属阴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分析,概述"回阳生肌法"临床及基础研究,描述临床典型病例,试图在该病的证候、理法方药方面提供感性的认识,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结果王玉章教授以"八纲、脏腑、气血"辨证对阴证臁疮详尽阐述,通过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将其分为湿毒热盛、血瘀阻络、肾虚寒凝三型,口服回阳生肌汤、外用还阳熏药卷治疗肾虚寒凝型患者,改善脾肾阳虚症状,促进慢性疮面愈合。结论针对中医外科疮疡病,需要兼顾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法相并用,回阳生肌内服药配合外治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符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臁疮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内服汤药、局部中西医结合外敷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总有效率为96.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臁疮(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以其疾病的缠绵、病程的长久、治疗的困难、愈合的不良而成为下肢慢性溃疡中的疑难杂症,张庚扬教授总结归纳的瘀、湿、虚内治三步曲疗法和综合外治法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选取验案1例,阐述张庚扬教授治疗臁疮的治疗经验,为臁疮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海峰  朱其恩 《河北中医》2011,33(6):831-832
臁疮为多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部位,即踝骨上3寸内臁或外臁的一种慢性溃疡,故称臁疮,又因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或裤口附近,故又名裙边疮、裤口毒,其特点是经久难以收口,或虽收口,每因损伤而复发,多为现代外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及深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并发症[1]。2000-01—2010-11,我们采用内服益心脾除寒湿方配合外用自制生肌膏治疗臁疮30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为气血耗伤、脉络不畅、气血运行失常等所致。治疗需内外结合,内治当清热利湿、益气活络,外治当燥湿解毒、化腐生肌。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和萆薢化毒汤加减内服,再用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臁疮疗效满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腐生肌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外用化腐生肌膏纱布;对照组30例用0.2%雷佛奴尔黄纱条包扎,两组均配合全身对症支持治疗,8周后观察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p H值、创面颜色积分、新生上皮出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腐生肌膏治疗臁疮疗效显著、经济安全、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臁疮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好发于下肢小腿下三分之一的内侧,临床表现为皮肤糜烂溃疡,侵袭周围肌肤,溃疡大小不等,可呈苍白色或暗红色,迁延不愈,搔抓或碰触破溃后易反复发作。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笔者以活血生肌法治疗臁疮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疗效。方法:30例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分湿热瘀阻型、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治以分期辨证,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草纲目》治疗臁疮附方特点及现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臁疮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 ,易于复发 ,是当前医学关注的疑难病之一。《本草纲目》药物条目下的附方是李时珍自历代医药典籍到民间验方、效方 ,广搜博采 ,反复验证 ,删繁去复辑录而成 ,具有较可靠的临床实效 ,正日益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 [1 ]。本文分析其治疗臁疮附方的特点 ,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加深对《本草纲目》用药规律及其科学性的认识 ,以进一步为中医临床治疗臁疮服务。1 治法特点《本草纲目》附方中共 33个治疗臁疮的方剂 ,均为外治方剂 ,由于臁疮位置表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