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传统操作时采用进针是否有异感来判断定位是否正确,但并非每例都能引出异感,且有损伤神经之可能。我科于2004年3月引进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现将经验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依据体表定位穿刺,以患者的神经异感确定进针深度与角度,阻滞效果不理想,成功率在50%~94%,术中常需复合其他麻醉药[1],同时容易误伤颈部大血管及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为此,目前国内外有人主张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2-4],为观察超声引导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根回植至脊髓后 ,神经纤维能否再生并有效恢复对靶器官的支配。 方法 健康SD大鼠 2 4只 ,制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术动物模型 ,分别于术后 3,6个月行神经元的逆行标记、神经电生理学、功能学测定、肌肉称重和神经肌肉HE染色等检测 ,评价回植术后肌皮神经再生和肱二头肌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 3,6个月 ,在相应的C6 脊髓前角均出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 ,肱二头肌的肌肉动作电位恢复率 3个月时为 (30 .15±7.5 2 ) % ,明显低于 6个月的 (5 6 .0 1± 11.6 2 ) % (P <0 .0 1) ;肌肉收缩力恢复率 3个月时为 (2 3.14±5 .72 ) % ,明显低于 6个月的 (46 .91± 8.35 ) % (P <0 .0 1) ;肌肉湿重恢复率 3个月时为 (5 9.31±3.4 3) % ,明显低于 6个月的 (77.5 9± 5 .79) % (P <0 .0 1)。但将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生神经的组织学变化进行比较时发现 ,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行神经根回植术 ,神经纤维可以再生 ,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靶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外周神经病变的高频超声检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检查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8例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44条神经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术中探查将神经病变分类,归纳各类病变的声像特征,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外周神经病变分成5类:神经肿瘤;神经损伤;神经卡压粘连;神经炎症;肿瘤推移或浸润。各类病变具相应声像图,与术中所见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88.6%。结论:超声可不受时间限制检测各种神经病变,准确判断大多数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为诊断、治疗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36例,ASAⅡ或Ⅲ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定位(U组)和神经刺激器定位(S组),每组18例,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阻滞麻醉操作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误入血管次数、感觉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辅助用药例数,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为(4.5±1.2)min,明显短于S组的(8.1±2.5)min(P<0.01)。U组一次穿刺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S组,U组穿刺误入血管次数和辅助用药例数明显低于S组,U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2.4)min,明显快于S组(13.1±2.5)min(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有1例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用于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吕凌焰  贾洪峰  刘瑶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09-1210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II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客观性耳鸣的特点是耳鸣的声音不但患者自己感觉到,而且检查者或其他人也能听到。腭肌阵挛是客观性耳鸣的最常见原因,用肌电仪检查咽肌、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的肌电图及神经电图,可以准确判断神经及肌肉病变,并可用它做电刺激治疗。从1978年至1988年我院共检查和治疗20例患者,疗效比较满意。这项工作系我院首先开展,报道如下。 仪器和方法 肌电仪:用西德Schwarzer—2000型双导程肌电仪。 刺激电极针及刺入方法:用铂面同心针电极改装成刺激电极,长度为4cm。  相似文献   

8.
J.  Lee  Y.S.  Lee.  唐光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415-416
对超声引导下神经内化学药物神经阻滞控制顽固性肢体痉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评价。29例有肢体痉挛的病人接受了53次神经内注射化学药物(利多卡因或苯酚)以控制病情。主要阻滞的靶神经为坐骨神经、胫神经与肌皮神经。确定痉挛的肌肉与靶神经后,使用25G针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内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组平均有效持续时间为(9.1&#177;9.6)d,注射苯酚永久性阻滞组的平均有效持续时间为(164.5&#177;169.4)d。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内注射技术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病人 ,男 2 6岁。 1月前大量工作后即出现右手部麻木 ,酸胀不适 ,握拳无力 ,休息后减轻 ,工作无明显改变 ,手部症状逐渐加重。查体 :右手部无明显肿胀畸形及颜色改变 ,掌侧皮肤粗糙裂纹 ,指尖处光滑 ,汗少 ,大鱼际感觉减退 ,各指感觉麻木 ,指甲变厚不平 ,握拳无力 ,其它活动正常 ,腕部正中神经扣击征阳性。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损伤。入院初步诊断 :腕管综合征。手术腕管探查发现 :腕部有一宽 6cm横行皮肌 ,覆盖于腕管入口及远端 ,腕管增厚 ,打开腕管及其中脂肪组织发现正中神经于腕管入口附近变扁 ,局部有增厚 ,伴行血管明显增粗。切开腕管 ,…  相似文献   

10.
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神经阻滞麻醉多为盲操作,存在着阻滞成功率相对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缺点。有超声定位下进行神经阻滞具有定位准确,用药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10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取得了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锁骨骨折病人,年龄在27-43岁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及两者间的鉴别要点,以及恶性神经鞘瘤与良性神经鞘瘤的鉴别方法.方法 高频超声检查2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瘤患者,观察其病变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并注意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观察病变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结果 ①21例神经鞘瘤均边界清晰,7例圆形,14例椭圆性;15例有包膜,6例无包膜;所有肿瘤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均增强;肿瘤内均有血流信号,1例为血流信号丰富;有6例可见瘤体与神经相连,具体表现为神经干在接近瘤体时内部结构紊乱或消失、回声减低并逐渐增粗连于肿瘤的两端.②5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均是单发结节,边界清晰,4例椭圆形,1例圆形,肿瘤均为低回声;3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后方回声增强,肿瘤内均有血流信号;2例与神经相连.③恶性神经鞘瘤仅发现1例,肿瘤较大,约7.0 cm,位于颈部,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未见与神经相连,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①高频超声可发现肿瘤与神经相连,可作出病变为神经鞘瘤的正确诊断.②高频超声可明确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③部分肿瘤可根据声像图表现明确诊断;部分肿瘤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须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便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和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已能清晰地显示主要外周神经主干的分布、走行、粗细及回声。本文根据我院手外科、骨科专科医院特色探讨发生于四肢神经的神经鞘类肿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点,结合其临床、手术及病理表现特点,进行综合性探讨和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四肢神经鞘类肿  相似文献   

13.
重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Tayar和Ham1976年首先报道吻合血管的桡神经浅支游离移植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体的皮神经血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为游离神经移植供体的选择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然而 ,很少有人注意到皮神经的伴随营养血管与其周围皮肤的供血关系。90年代初Masquelet、Bertelli等学者通过对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的研究 ,发现围绕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神经皮瓣 (neurocutameousflap或neuro -skin)的概念〔1、2〕,但是 ,神经皮瓣这一名称并未反映出此类皮瓣血管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联合肌电诱发电位诊断战士臂丛训练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9月解放军208医院收治的军事训练过程中疑似臂丛神经损伤的53例战士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手部肌肉、肩胛、臂部等部位的麻痹症状,均行超声、肌电诱发电位及超声联合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根据诊断结果分别评估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1.1%(30/37),特异度为100.0%(16/16),诊断符合率为86.8%(46/53);肌电诱发电位诊断灵敏度为89.2%(33/37),特异度为87.5%(14/16),诊断符合率为88.7%(47/53);超声联合肌电诱发电位诊断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度为100.0%(16/16),诊断符合率为98.1%(52/53)。超声联合肌电诱发电位诊断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肌电诱发电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肌电诱发电位检查诊断臂丛损伤患者诊断准确率高,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5.
贝尔氏麻痹面肌瘫痪程度尚无明确定量指标,预后难以确定。本文通过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以神经电图(ENOG)对照检查贝尔氏麻痹患者,并对其追访观察预后。对象与方法对象:我院1987~1992年诊治的贝尔氏麻痹患者68例,其中右侧38例、左侧3O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川~43岁,平均28.3上6.8岁。所有患者无中耳炎、头面部外伤、肿瘤、糖尿病史。检查方法:1.FNFI测定:参考Martyn氏方法’‘’,使患者安静,平视前方,用卡尺测量患者双侧口角至外股距离(DI、dl);再使患者尽量示齿,测量口角至外跳距离(DZ、dZ)。FNF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像学分析。方法:2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于肌间沟的上、中、下3组神经干周围均匀地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ml,记录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的时间,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20例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2.33±0.13)min,阻滞完全的时间为(6.35±0.22)min,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阻滞麻醉起效快,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小腿肌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2 1岁 ,战士。 3个月前偶然发现左小腿外侧有一约黄豆大小包块 ,当时无疼痛。近 1个月发觉左小腿包块增大明显 ,现约鸡蛋大小 ,自述夜间经常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 :左小腿伸侧中下三分之一处有一约 3cm× 3cm大小的包块 ,无红肿 ,皮温不高质软 ,边界尚清 ,局部无压痛。超声检查示 :左小腿隆起处肌束增厚 ,该处筋膜局限性隆凸 (附图 ) ,可见范围约 1.0cm× 0 .9cm的等回声包块 ,其内侧与肌肉相连 ,无边缘回声 ,外侧可见边界回声 ,探头加压后消失。超声提示 :左小腿伸侧肌疝。手术所见 :左小腿伸侧中下三分之一处见局…  相似文献   

18.
创伤造成髂肌撕裂、出血,不断增大的血肿可压迫股神经引起麻痹。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不可逆性股神经麻痹,现介绍我科收治的2例。  相似文献   

19.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利用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血供的一类皮瓣,多用于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我院自1994年7月至2005年9月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腘绳肌功能的影响,为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患侧腘绳肌肌力的下降、及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体腘绳肌重建ACL男性患者30名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等长收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采用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双侧腘绳肌等长肌力,采用Tensiomyography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仪测试电机械延迟(EMD)和收缩持续时间;行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常规组较术前有所下降,而等长收缩组和NMES组则较术前有所增加,且与常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腱肌EMD:术后NMES组较常规康复组和等长收缩组增加较少,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股二头肌EMD:术后三组受试对象EMD患侧均较健侧增加,等长收缩组较常规康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半腱肌和股二头肌收缩持续时间: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无论是健侧还是患侧股二头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IKDC评分: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值,常规康复组较等长收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NMES可以有效地预防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腘绳肌肌力的下降以及电机械延迟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