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保守性手术治疗声门癌的主要目的:既要达到与全喉切除术同样的局部控制效果,又能保存喉功能。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由于声门旁间隙切除有限.特别是对于浸润至声门旁间隙和前连合的肿瘤.使其疗效受影响.而放疗效果亦较差,水平喉切除和环-舌骨-会厌固定术(CHEP)和环-舌骨固定术(CHP)治疗声门、声门上癌则显示了较好的肿瘤学和功能性疗效。 该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83~1996年间69例原发性或复发性声门、声门上鳞癌行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SPCL)并CHEP或CHP的患者,其中64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2.
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简称环上喉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1年43例行环上喉次全切除术的T1b~T4及术后放疗后复发的喉癌患者,声门上癌16例,声门癌21例,声门下癌2例;外院术后复发3例,放疗后复发1例。临床分级:T1b6例,T213例,T316例,T44例。应用3种不同的环上喉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17例行环上喉次全切除环舌骨固定术,24例行环上喉次全切除环舌骨会厌固定术,2例采用环上喉次全切除气管环舌骨会厌固定术)。16例患者辅以放疗。结果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随诊中位时间57个月。全组总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90.7%,5年累积生存率83.7%。术后拔管率为95.3%(41/43)。保留双侧杓状软骨的拔管时间为14d,保留单侧杓状软骨的拔管时间为43d。术后8周评价误咽发生率为14.0%(6/43),切除会厌增加了术后的误咽及拔管时间(P<0.05)。结论环上喉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在肿瘤根治和喉功能保全上能达到临床应用水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声门水平切除胸骨舌骨肌喉功能重建术治疗T2期声门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部分切除后胸骨舌骨肌喉功能重建对T2期声门癌的疗效。方法 对1992~ 1998年 66例T2期声门癌患者行喉声门水平部分切除术 ,同时以胸骨舌骨肌重建声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 2~ 3周均顺利拔管 ,恢复了呼吸、吞咽和发音的全部喉功能。复发 3例 ,复发率为4 5 % ;失访 3例 ,3年生存率为 97 0 % (64 / 66例 ) ,5年生存率为 93 8% (45 / 48)。结论 喉部分切除后胸骨舌骨肌喉功能重建术在保证患者的生存率的同时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声门癌患者,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并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发声质量较好,喉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结论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术后发声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5.
作者最初描述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是指会厌、假声带、杓会厌襞整块切除,包括会厌前间隙、舌骨及其上的带状肌、舌骨连同病变一并切除,保留外侧甲状软骨膜。这样大块切除癌瘤,术后疤痕粘连,将引起某些功能障碍、误吸和瘘管的发生。根据作者和Kirchner的经验,声门上癌很少累及舌骨和舌骨诸肌,因此作者在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时用舌骨肌瓣重建术,目的在于:(1)加强咽部切口的闭合,降低术后瘘管的发生率。(2)改善术后的吞咽功能。病例选择:除癌肿通过会厌前间隙累及其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环舌骨会厌吻合术与喉次全切除会厌喉成形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为喉癌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有文献,纳入有关环舌骨会厌吻合术与喉次全切除会厌喉成形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分析评价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病变复发率、术后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及鼻饲管拔除时间.结果 最终纳入2个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质量为B级.Meta分析显示,与环舌骨会厌吻合术相比较,喉次全切除会厌喉成形术后鼻饲管拔除时间较短,但其余指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目前的有限证据看,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常用手术疗法并无明显的疗效优势差别.  相似文献   

7.
喉癌外科治疗从过去强调根治为主,发展到当今主张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和微创手术,从而尽可能在提高生存率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喉癌功能保全性手术】目前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只要合理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喉部分切除术与喉全切除术治疗喉癌的术后复发率没有区别。1·喉声门型癌。对声门型喉癌,除了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外,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如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SCPL-CHEP)、喉额侧部分切除术、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及喉垂直次全切除会厌修复术等是近年来发展并被逐渐广泛应用的术式。对喉声门型癌T2…  相似文献   

8.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源于欧洲并广泛开展应用,其理论基础是环杓单位为喉功能解剖单位.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包括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CPL-CHEP)、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气管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CPL-TCHEP)3种术式.本文就环杓单位作为喉功能解剖单位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加以论述。1 环杓单位解剖结构及生理作用Weinstein等Ⅲ提出环杓单位这一概念,强调其在喉功能保全性手术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环杓单位包括杓状软骨、环状软骨、完整的环杓关节、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其生理作用为使声带运动、声门内收和外展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癌功能性外科手术喉环上切除术(SCPL)后,新喉的嗓音学特征及喉发声共振体的振动特性。方法:应用Dr.Speech(DSS)技术及频谱分析法,对21例患者行SCPL4种不同术式,即A: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SCPL-CHEP),B: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SCPL-CHP),C:气管-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SC-PL-TCHEP),D:气管-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SCPL-TCHP),并对术后嗓音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种不同术式术后新声门区的振动模式大致相同,表现为黏膜波动增强,新声门区的振动模式随患者术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且渐趋于稳定;患者术前、术后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及谐噪比等声学参数对比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CPL中切除双侧声带和室带,保留两侧或一侧环杓单元即可重建新喉的发声功能,同时能保留喉的吞咽、呼吸功能和维持声门下压的生理功能;新喉的嗓音声学特征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0.
声门水平切除胸骨舌骨肌喉功能重建术治疗T2期声门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后胸骨舌骨肌喉功能重建对T2期声门癌的疗效。方法:对1992-1998年66例T2期声门癌患者行喉声门水平部分切除术,同时以胸骨舌骨肌重建声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2-3周均顺利拔管,恢复了呼吸、吞咽和发音的全部喉功能。复发3例,复发率为4.5%;失访3例,3年生存率为97.0%(64/66例),5年生存率为93.8%(45/48)。结论:喉部分切除后胸骨舌骨肌喉功能重建术在保证患者的生存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喉环上部分切除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喉癌行喉次全切除术并重建喉功能的术式及其疗效。方法 1978~1998年行喉次全切除环-舌骨固定术或环-舌骨-会厌固定术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8岁,平均55.4岁。按1987年UICC分期,全部均为M0,声门上型10例(T2N0 3例、T2N1 1例、T3N0 3例、T3N1 2例,T3N2 1例),声门型19例(T2N0 12例、T2N1 1例、T3N0  相似文献   

12.
报告行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环舌固定术重建喉功能,治疗17例声门上型癌水平半切除禁忌患者,均拔管成功,3年存活率为76%;并对手术要点,预防术后误吸的措施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源于欧洲并广泛开展应用,其理论基础是环杓单位为喉功能解剖单位.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包括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CPL-CHEP)、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气管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CPL-TCHEP)3种术式.本文就环杓单位作为喉功能解剖单位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喉功能保留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6~2009.3行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22例中晚期喉癌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其中行环-舌骨-会厌固定术15例,环-舌骨固定术5例,气管-环-舌骨固定术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0~21天(平均15天)拔除鼻饲管,恢复吞咽功能。术后的发音情况令人满意。术后20例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90.9%;生存时间为3~72个月,中位数23个月,平均28.8个月;3年无瘤生存率94.74%,5年无瘤生存率81.20%。结论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是一种适合中晚期喉癌的手术方式,保留喉功能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中保留与切除舌骨对误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9例声门上型喉癌行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将其中年龄在56~67岁且无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声门上型喉癌(T1~T3)行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19例未切除舌骨, 20例切除舌骨。结果 病例切缘均为阴性, 发声接近正常, 拔管率为100%;保留舌骨的19例中, 2例(10.5%)有轻度误咽, 10例(52.6%)中度误咽, 7例(36.8%)重度误咽, 误咽恢复时间为(31±3)d;2例并发吸入性肺炎。切除舌骨的20例中, 轻度误咽11例(55.0%), 中度误咽9例(45.0%), 无重度误咽, 误咽恢复时间为(15±2)d;无吸入性肺炎发生。结论 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中切除舌骨、充分利用舌根对声门的遮盖作用, 可有效减轻术后误咽程度, 缩短误咽恢复时间, 防止或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胛舌骨肌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声门上型、声门型喉癌患者切除肿瘤和受累的软骨,以肩胛舌骨肌瓣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声门。对于一侧杓状软骨固定患者,切除杓状软骨,在取肩胛舌骨肌瓣同时连带切取一小块舌骨,将小舌骨块固定于杓状软骨缺损处,用残余黏膜覆盖之。声门上型T2、声门型T3以上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50~60Gy)。结果:随访1~5年,1例声门上型(T3)患者于术后2年9个月死于局部复发,1例声门型(T3)患者于术后4年3个月死于颈部转移和骨转移。拔管率为95.8%。91.7%的患者发声近乎正常或声哑。吞咽功能全部恢复。结论:经过仔细选择病例,肩胛舌骨肌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重建声门是积极有效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软骨外膜与胸骨舌骨肌用于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应用甲状软骨外膜和胸骨舌骨肌进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修复组织全部成活,喉腔光滑,拔管率97.4%,均恢复发音、吞咽功能,无并发症发生,5年生存率86.8%。结论 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对于至少保留一侧2/3以上甲状软骨者应用甲状软骨膜和胸骨舌骨肌进行喉功能重建损伤小、效果理想,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环上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41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环上喉次全切除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和喉功能重建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接受该术式的T2 ~T4期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声门型 35例 ,声门上型 6例 ;行环舌会厌固定术 2 3例 ,环舌固定术 18例。结果 :3年生存率 83.3% (30 / 36 ) ,5年生存率 71.4 % (2 0 / 2 8) ;拔管率为 92 .7% (38/ 4 1)。 1例因误吸严重而行咽气管分离术 ,余 4 0例均恢复了正常吞咽。全部患者均能利用新喉发音。结论 :环上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 ,又能恢复喉的三大基本功能 ,是中、晚期喉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扩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T3声门癌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为探讨部分喉切除术治疗T3声门癌的可能性,自1981年6月至1992年12月,为32例T3声门癌施扩大发除术即垂直部分喉切除加杓状软骨及部分环状软骨板切除。喉缺损用舌骨瓣修复。  相似文献   

20.
带蒂舌骨在额侧部分喉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1996~2 0 0 0年对17例声门癌患者行额侧部分喉切除术,并运用以胸骨舌骨肌为蒂的部分舌骨修复术腔,在预防喉狭窄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7例声门癌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39~74岁,平均5 8.7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按UICC(1987年)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