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盗汗首见于《素问·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多伴有心烦、失眠、脉细数、舌红苔少等证。朱丹溪云:"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虚,阴虚。"历代医家多承此盗汗阴虚论, 相似文献
3.
浅析阳虚盗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汗是指寐则汗出 ,醒则汗止 ,自不知觉的一种病证。医学界向来认为盗汗是由于阴血亏虚 ,虚火内扰 ,或阴亏不能制阳 ,虚火内动逼津外泄所致 ,或由于湿热内扰 ,浸淫肌肤而盗汗。如《丹溪篡要》 :“自汗属气虚 ,属湿与热 ,盗汗属血虚、阴虚。”《医学正传·汗证篇》亦云 :“盗汗者 ,寐中而通身如浴 ,觉来方知 ,属阴血、荣血之所主也。”均明确提出了盗汗一证乃营血不足、阴虚火旺所引起。笔者数年临床中 ,根据先哲阴虚盗汗的理论用于指导盗汗证的治疗 ,屡获显效 ,获益良多 ,但依据该理论投之临床罔效者亦不乏其例。 1993年经治一盗汗患者 ,先… 相似文献
4.
5.
6.
受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失眠者越来越多,究其根本为阳不入阴。不可忽视的证型之一即为阳虚证,顾石松主任医师擅用安神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失眠,在临床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8.
9.
10.
阳虚便秘,究其根源在脾肾阳气不足,宜采用塞因塞用的治法,以补通塞.基于扶阳思想,采用改良火龙灸,在督脉、膀胱经循行部位结合温阳药物,借助三伏天自然界旺盛之阳气施灸以大补阳气,再配合导引激发经气,通调气机,进而达到调节脏腑,开塞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加华多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78-78
盗汗是人体三大基因的失调所引起的阴阳失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内热为多,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1 治疗方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粉用外敷涂擦,用于盗汗、失眠、神志差等.也可以用煨桑(是藏区非常普遍的一种宗教和民俗活动,也是藏族最盛行的一种宗教仪式,用松柏叶、坎巴花、糌粑以香料点燃祭神.“桑”是藏语,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桑烟(是藏语的译音,本义为“净”,桑烟又称熏香.燃起桑烟清香舒适之感.),能杀菌,增强人体免疫力,清洗空气,预防感冒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扶阳的理法方药体系在汉代已初步形成,至清代末期郑钦安创立火神派,扶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当代治疗疾病影响巨大。儿童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结合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其过食肥甘厚腻、缺乏运动等原因使得脾虚不运,肾阳不化,致使机体阴阳失衡,阳虚阴盛,化为水湿、痰饮等形成膏脂之有形之物,积于皮下,发为肥胖,临床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试将扶阳治法中的温阳法、温中法及温利法在儿童肥胖症的应用作一阐述,并结合临床验案分析,希望扶阳治法为临床儿科慢性病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温肾扶阳法治疗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16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肾扶阳法治疗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164例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商娅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本病属祖国医学“痰饮”或“痰饮咳嗽”、“喘证”等范畴。病因除外邪为诱因外,并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但以本虚为主。本...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1病例患某,女性,3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支气管扩张15年,每逢秋冬季节或情绪波动时发作。发热恶寒,咯痰咯血,气短,近3年逐渐加重,住院治疗多次,注射抗生素服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黄连、黄芩、大蓟、小蓟和百合固金丸、六味地黄丸、秦艽鳖甲散等清热化痰凉血止血药,症状未减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