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为2组:A组(58例)和B组(59例)。 A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直接行一期缝合,B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观察2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如胆漏、切口感染、胆管狭窄、肝功能改变和结石再发等)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胆漏、切口感染、肝功能改变、结石再发发生率稍高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65例,其中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为A组,采用T管引流术32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住院费用少、发热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61、3.78、3.29、3.02,P均<0.05);A组并发胆漏、胆管狭窄、腹腔感染、结石残余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8、2.61、4.27、3.88、3.51,P均>0.05)。结论与术后采用T管引流术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B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结石取净率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复发率为2.38%,低于B组的1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近期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总结该方法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178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缝合组)与T管引流(引流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适用范围。结果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引流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胃肠通气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残余结石、复发结石和术后胆漏发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3月该院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44例行LC、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A组);42例行EST取石联合LC(B组).结果 A组住院时间、术后用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取净结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腹置鼻胆管引流30例(鼻胆管组)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5例(T管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和3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优势更明显。T管组术后并发症共11例(44.0%),鼻胆管组共10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水、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几乎均由T管引流造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T管引流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增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适应证范围内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带T管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个体化采用腹腔镜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后缝扎胆囊管(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n=10)、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加术中留置鼻胆管引流(n=11)、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原位缝合并肝圆韧带局部缝合加固及术中鼻胆管引流术(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下胆道扩张并鼻胆管引流再一期缝合手术(n=7)治疗,并对上述治疗方法加以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胆漏及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个体化选择手术适应证行不带T管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胆道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纳入时间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1)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研究组(n=31)行腹腔镜、胆道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石取净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结石取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结石取净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的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取同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一期缝合胆管病人60例(即LBEPS组为Ⅰ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病人60例(即OCTD组为Ⅱ组),两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舒适度评估、术后胆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胆漏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胀腹痛、切口疼痛、排尿困难、活动不便等舒适度方面,Ⅰ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结论]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较经典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病人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09-3010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联合一期胆管缝合术)与对照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联合一期胆管缝合术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联合一期胆管缝合术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L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氧化应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切胆时(T2),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1)(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气管拔管时(T3),对照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 h(T5)和12 h(T6),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h(T4)(P < 0.05);T4、T5和T6时点,观察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数字分级评分(NRS)的动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T5时点,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低于T1时点(P < 0.05),且观察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48)。结论 在酮咯酸氨丁三醇基础上辅以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纠正LC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紊乱,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水平及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08例CHF患者(非重症CHF组49例,重症CHF组59例),以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43例。测定患者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测定同1天0:00、8:00及16:00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计算患者昼夜COR比值(RCOR8:00/COR0:00)及日间COR比值(RCOR8:00/COR16:00)。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较非CHF组相比,CHF组0:00血浆ACTH及0:00、16:00血浆COR水平显著升高,RCOR8:00/COR0:00及RCOR8:00/COR16:00均下降(P<0.05)。重症CHF组0:00、8:00血浆ACTH以及0:00、8:00、16:00血浆COR水平均高于非重症CHF组及非CHF组(P<0.05)。重症CHF组RCOR8:00/COR0:00低于非重症CHF组,非重症CHF组低于非CHF组(P<0.05)。结论:CHF患者HPA慢性持续性激活;COR随心功能状态动态变化,可作为反映CHF病情的指标,并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无痛肠镜检查患者20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案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100例)和布托啡诺组(B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参数、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清醒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低于T1时点,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B组高于S组,下降趋势相对缓慢(P<0.05)。T4和T5时点,两组患者的MAP和HR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组间和组内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心动过缓、呛咳、术后恶心和呕吐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镜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KOA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 (T1)、手术10 min (T2)、手术30 min (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两组患者HR和MAP在组间、时间和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HR在T0时点与T1时点、T1时点与T3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P在T0时点与T1、T2、T3和T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 (T1)、拔管前1 min (T2)和拔管后1 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T1至T2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同时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记录反流误吸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1至T2时点PetCO2及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气管插管组T1至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胃镜喉罩组(P <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8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小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组予以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情况(包括检查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呛咳情况)和镇静满意率,记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T1)、检查开始即刻(T2)、检查开始后1 min (T3)、检查开始后5 min (T4)和检查结束即刻(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15.14±2.03)和(18.26±2.65) min](P<0.05),呛咳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3)和(2.86±0.47)分](P<0.05);两组患儿一次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静满意率为97.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在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传统光学喉镜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以及呛咳程度、血流动力学和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插管后1 min(T1)和5 min(T2)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和无创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 < 0.05),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 < 0.05),口腔出血、咽喉部损伤和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提高肥胖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缓解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周脂肪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对T1期肾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指导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切除术式进行分组。其中,A组行经腹腔开腹部分肾切除术(OPN)(n = 49)、B组行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LPN)(n = 67)、C组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ORN)(n = 33)、D组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n = 51)。按照MAP评分标准将各组进行亚分组:MAP低度组(0~1分)、MAP中度组(2~3分)和MAP高度组(4~5分)。分析MAP评分系统与肾切除术式的关系,并评估围术期不同术式组MAP评分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C组患者中,MAP低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AP低度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度组和高度组,中度组低于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和D组患者中,MAP低度组手术时间短于中度组和重度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中度组和重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且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和D组影像学MAP评分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MAP评分可有效指导T1期肾癌切除术式的选择,MAP评分低度和中度患者可选择腹腔镜手术,MAP评分高度患者可选择开放性手术,且MAP评分可用于评估LPN及LRN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检查的300例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分为两组,A组为十二指肠憩室患者,B组为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不同憩室类型的胆管结石复发的差异、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32.08%,B组为18.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患者的胆管结石复发率高于憩室旁乳头及憩室间乳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00例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为93.00%,其中一次性成功取石231例,48例行第2次ERCP术后完全取出,21例取石失败。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3%,其中高淀粉酶血症8例,一过性胆管炎2例,轻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管结石的安全性较好,十二指肠憩室可促进胆管结石形成,其中憩室内乳头对结石的复发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