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杂胸主动脉病变形式多种多样,在腔内治疗方法上主要是向近心端拓展锚定区,变不治为可治。具体措施有烟囱支架技术、杂交手术技术、原位开窗技术、预开窗技术等,另外还包括选择合适主动脉夹层的支架,以及今后即将应用于临床的分支支架技术。各种技术的选用主要根据病变的部位与特点,还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与术者的经验决定。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危及全身各个器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对严重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效果有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调控VSMC来逆转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VSM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糖尿病中的表型转换特点与VSMC调控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连同治疗理念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分类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分型系统来指导夹层的诊疗;治疗上,Stanford A型夹层仍以开放手术为主;复杂性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夹层,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主动脉弓结构复杂、曲度大、弓上分支血管负责脑部和上肢等重要区域的血供,其中左锁骨下动脉包含椎动脉等重要分支,负责左上肢、后脑部等的血供。为了保证足够的锚定区,当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1.5cm时需对左锁骨下动脉做相应处理,现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不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抗癌效应也在许多实体肿瘤包括肝癌中体现。笔者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就As2O3对肝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开展,有关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LD)的临床疗效,以及适应证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据此笔者对这一临床课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无创的SELDI-TOF-M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肿瘤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它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简单快捷。笔者就SELDI-TOF-MS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主要包括其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胃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即临床一般因素和病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率、阴性淋巴结数、远处转移、TNM分期和脉管浸润。笔者就以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肿物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虽然安全有效,但会在患者颈部留下较大的手术瘢痕。随着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其技术及理念亦渗透到甲状腺外科中,开始了甲状腺微创治疗时代,并以其微创、美观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甲状腺肿物微创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然而仍有少数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早期胃癌患者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有学者提出淋巴结微转移是这类患者复发与转移的潜在原因。相比于宏观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更为困难,其对胃癌预后的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笔者就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肥大细胞参与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通过实验诱导构建肥大细胞缺陷的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发现,肥大细胞通过几个不同机制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肥大细胞通过激活金属蛋白酶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平滑肌细胞凋亡,释放金属蛋白溶解酶类进而导致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同时,活化的肥大细胞也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重建、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这些也是腹主动脉瘤形成的标志.因此,我们设想肥大细胞稳定剂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组胺受体阻断剂一样,可能在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根据预后预测指导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结直肠癌病死率的手段。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预后预测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并发现了大量的潜在指标。笔者从组织病理形态学、染色体、分子及基因4个水平对结直肠癌预后预测指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目前,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HCC的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减少HCC的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C抗肿瘤疫苗、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疗法、DC免疫治疗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光动力疗法等以DC为基础的方式已成为HCC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将对近几年基于树突状细胞的HC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肿瘤干细胞(CSCs)对细胞毒性药物具有先天性的抵抗能力,与肿瘤细胞的运动性,侵袭性和抗凋亡能力密切相关。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高侵袭、转移能力间质表型的过程,与CSCs关系密切。笔者就CSCs的EMT现象与肿瘤转移,CSCs定植和趋化作用与转移瘤形成,CSCs与临床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超声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常规技术之一,但乳腺癌在声像图上表现的多样性,使得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和评估预测需要更多的信息,因此多模态超声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尤为重要。笔者概述了近年来多模态超声技术的新进展,包括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临床乳腺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将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碘12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胰腺癌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显示,它对胰腺癌患者的疼痛缓解、肿瘤进展控制、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时间延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笔者就~(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RC)是个多因素、多步骤,并同多种基因相关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与CRC的发病中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关系密切,miRNA可以通过靶基因进而调控蛋白,这些受其调控的蛋白也能反过来调控miRNA的表达,从而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iR-101在CRC中表达水平下调,并且通过多个靶向位点及通路调控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笔者就miR-101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