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_2D_3]、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1例OA患者(OA组)及8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1,25(OH)_2D_3、 IL-17和IL-10水平,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OA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组血清1,25(OH)_2D_3、25(OH)D3、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按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3组,维生素D缺乏组VAS评分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P0.05),而维生素D不足组与维生素D充足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和中度疼痛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疼痛组(P0.05);而重度疼痛组与中度疼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 2 5 (O H)_2D_3与IL-10呈正相关(r=0.778、P=0.002),与VAS和IL-17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1、-?0.735,P值分别为0.01、0.007);VAS评分与IL-10呈负相关(r=-0.725,P=0.008),与IL-17呈正相关(r=0.699、P=0.010)。OA患者治疗后血清1,25(OH)_2D_3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25(OH)_2D_3可能与O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瘦素(L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S患者40例(观察组),根据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将患者分为BASDAI≤4分组(稳定期组),BASDAI4分组(活动期组);根据不同骶髂关节CT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根据HLA-B27结果将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HLA-B27阴性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各组血清LP、IL-6、IL-17、IL-23与AS疾病活动性BASDAI、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LP、IL-6、IL-17、IL-23水平与稳定期比较亦增高(P0.05);骶髂关节CTⅠ、Ⅱ级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患者与≥Ⅲ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清LP、IL-6、IL-17、IL-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与ESR、CRP、BASDAI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显著上升,且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72例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B组)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组)2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组)22例,另外选择2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组),观察各组IL-6、IL-10、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改变,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C、D三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D三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B、C、D各组间IL-6及IL-1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IL-6与Um 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3(P0.05);IL-10与IL-6、Um ALB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821(P0.05)。IL-6、IL-l0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DN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HBV DNA载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AST、胆红素、G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MIF、IL-17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与TBIL、DBIL、IBIL、TP和GLB水平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TBIL、DBIL、IBIL、TP和GLB水平亦呈正相关。结论 MIF、IL-17和IL-10间接或直接的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总免疫球蛋白E(tIgE)、白细胞介素-4(IL-4)及IL-6水平检测在评价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VitD、tIgE、IL-4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tIgE、IL-4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t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itD缺乏患者的tIgE、IL-4和IL-6水平明显高于VitD不足和VitD充足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itD不足和VitD充足患者tIgE、IL-4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VitD缺乏者tIgE水平明显高于VitD不足和VitD充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itD充足者tIgE水平明显高于VitD不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itD缺乏者、VitD不足者及VitD充足者IL-4和IL-6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D水平与患者病情呈负相关(r=-0.572,P0.05),tIgE、IL-4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0.546、0.586,P0.05),IL-6与患者病情无相关性(r=0.151,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VitD、tIgE、IL-4水平有关,对患者血清VitD、tIgE、IL-4和IL-6水平进行检测,能够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以8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个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IL-17和IL-23水平,比较病例组药物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细胞因子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3个月末的血清IL-1β、IL-6、TNF-α、IL-17和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β、IL-6、TNF-α、IL-17、IL-23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72、0.686、0.685、0.679。IL-1β、IL-17、IL-23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攻击危险性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TNF-α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1β、IL-6、TNF-α、IL-17和IL-23的激活。血清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且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RA患者随病程进展机体内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活动期(36例)、缓解期(23例)RA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3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IL-6、IL-1β及TNF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IL-4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RA患者IL-6和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L-10和TN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IL-6随病程发展在后期趋于稳定外,其他4类炎性细胞因子中,IL-4、IL-10有上升趋势,IL-1β和TNF有下降趋势。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清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存在失衡状态,以向Th1型因子偏移为主;将RA按病程划分定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为评价病情活动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根据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又分为高病毒载量组、中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比较各组MIF、IL-17、IL-10水平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IL-17、IL-10水平与血清HBV DNA、ALT及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高病毒载量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中病毒载量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最低;与中病毒载量组相比,高病毒载量组患者MIF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08,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IF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26,P=0.046),其余均无相关性。结论 MIF、IL-17和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540-4542
目的探讨Th1、Th2和Th17细胞及CCR4、CCR6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IFN-γ、IL-10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CR4和CCR6的表达。结果与健康组比较,RA活动期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4的水平,RA活动期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6的水平,RA活动期和健康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血清中IL-17的表达与CCR4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CCR6的表达水平和CD4+CCR4+CCR6+T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与RA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复方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低剂量组(300 mg/ks)、中剂量组(600 mg/kg)及高剂量组(1 200 mg/kg).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实验组分别给予SASP及不同剂量复方青黛颗粒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后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IL-6、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SASP组与高剂量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方差分析表明,空白对照组血清IL-6、IL-10水平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给药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SASP组及高剂量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高剂量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复方青黛颗粒可有效改善UC模型大鼠的症状,降低IL.6的表达,并增加IL-10的表达,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白细胞介素(IL)-2、IL-4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早产儿奶粉进行喂养,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给予维生素D。对比两组早产儿在治疗期间的血清25-(OH)D、IL-2、IL-4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血清25-(OH)D水平及IL-2、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d后,观察组的血清25-(OH)D及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儿的IgA、IgM和IgG水平在治疗前、治疗4、12d后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期间,两组早产儿也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结论通过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提高伴有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血清25-(OH)D、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免疫抵抗能力,但对其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证实。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503-2504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GCS评分13~15分)、B组(GCS评分9~12分)、C组(GCS评分3~8分)。另外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经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急性颅脑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hs-CRP水平、TNF-α水平、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A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更高,但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能够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和病情程度进行准确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IL-2、IL-6、IL-8与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55例甲减(甲减组)、2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亚甲减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IL-2、IL-6、IL-8水平,选择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减组IL-2水平低于亚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8水平高于亚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2水平与血清TT3、TT4、FT3、FT4负相关,IL-6、IL-8水平与之呈正相关。结论 IL-2、IL-6、IL-8参与了甲减和亚甲减的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变化。监测患者血清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对甲减和亚甲减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IL-6、IL-8 及TNF-α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IL-6、IL-8 及TNF-α的含量及前S1 抗原,并采用酶动力学法进行肝功能相关酶学指标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IL-6 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 <0.01),血清IL-8 水平"大三阳"组和前S1 抗原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ALT、AST、GGT 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升高(P <0.05);ALP 与对照组相比较除"小三阳"外,其他组均升高(P <0.05).结论 血清IL-6、IL-8 及TNF-α水平能反映机体免疫损害情况,对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情变化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0与IL-21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病情进展程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 按照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选择2014年3月~9月期间皮肤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5例,其中进行期25例(A组),稳定期20例(B组),恢复期20例(C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25例(D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0与IL-21表达水平,并对各组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结果 A与B两组血清中IL-21表达水平分别为127.59±16.09 pg/ml和105.74±21.08 pg/ml,均明显高于D组85.46±14.2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74,4.863,P值均<0.01),而两组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10.64±3.23 pg/ml和12.27±2.18 pg/ml,均低于D组20.29±2.5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1,2.027,P值均<0.05)。C组血清中IL-21表达水平94.03±8.90 pg/ml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5)。A组血清中IL-21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P<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C组19.69±1.5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1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值正相关(r=0.508,P=0.027),而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为负相关(r=-0.413,P=0.039)。结论 银屑病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中IL-21升高或IL-10降低有关,检测细胞因子IL-21和IL-10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43-144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并分析血清IL-12、IL-10和IL-18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首次复治肺结核80例为复治组,初治肺结核120例为初治组,体检健康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血IL-12、IL-10和IL-18水平,并比较三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与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复治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IL-10和IL-18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对肺结核疾病变化过程和治疗功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李亚杰  陶丽  孙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05-2806
目的:探讨IL-10治疗对哮喘鼠血清IL-17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20只小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哮喘组,前者使用rmIL-10治疗,后者未予治疗,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组和哮喘组血清IL-17和IgE的水平。以10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IL-17和IgE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mIL-10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IL-17、IgE的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7和和IgE检测值与正常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血清的IL-17和IgE水平,可望在治疗人类哮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NF-α、IL-4、IL-8及IL-10水平,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级,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Ⅱ级,且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Ⅲ级,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Ⅱ、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TNF-α、IL-4和IL-8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浆中IL 18、IL-2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OA患者组(3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组(48例)和股骨头骨折患者组(23例)血浆中IL-18和IL-21水平.对各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测定.结果 RA组WBC较OA和骨折组低(P<0.05);RA组ESR较OA和骨折组高(P<0.05);IL-18在RA组高于OA组,OA组高于骨折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在RA组高于OA组和骨折组(P<0.05).IL-21与ESR变化呈正相关(r=0.35,P<0.05),IL-21与IL-18变化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 促炎细胞因子IL-18和IL-21在OA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OA的发生和发展,可望成为治疗OA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