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乙醇对血管系统的作用比较复杂,适度饮酒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可以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长期过度饮酒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风险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乙醇摄入对许多疾病起到双向调节作用,饮酒方式的不同和乙醇摄入剂量的差异对血管系统产生的作用亦有所不同。乙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在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乙醇对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将为进一步揭示乙醇相关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Bolland  MJ  Barber  PA  Doughty  RN  彭晋湘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3):504-505
以往的研究表明:钙能和消化道中的脂肪酸与胆酸结合,从而抑制脂肪吸收,补钙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降低血压,减轻体重,钙的高摄入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由于绝经期女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迅速升高,钙对心血管系统的任何作用都可能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产生影响,此项研究旨在探讨补钙对健康的绝经女性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钙摄入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效应正日益受到争议。尽管早期研究提示钙质可能具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日益增多的证据支持过量摄入膳食钙及补充钙剂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钙可通过上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血管钙化、导致短期内血钙波动、引发高凝状态等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钙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潜在获益与风险亟需大规模试验进一步深入评估。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激肽释放内原-激肽系统(KKS)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ACE通过不同的遗传机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多态性决定了血浆和细胞内ACE浓度,是研究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候选基因,本文通  相似文献   

5.
<正>人参是著名的益气滋补药物,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生津安神等功效。现代研究也证明人参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均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多种损伤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病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人参在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人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昼夜节律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性之一。昼夜节律的产生和维持依赖于多种时钟基因。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表现在:(1)时钟基因广泛表达于心脑血管系统,并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2)心率、血压、血儿茶酚胺水平等心脑血管系统核心指标均表现出昼夜节律变化;(3)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频率随时间昼夜波动;(4)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病症与时钟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5)时钟基因对于血管内皮的再生和功能至关重要。该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生长因子C(VEGF-C)有促进血管和淋巴管新生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VEGF-C过表达与肿瘤转移有相关性。近年研究表明,VEGF-C和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血管疾病中,VEGF-C及其受体表达明显提高,对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信号通路的研究有望成为血管病治疗的新手段。现对VEGF-C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VEGF-C和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饮食钙与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钙与高血压”是当前高血压研究工作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报导饮食钙与高血压发病率、血压存在负相关关系,目前已提出种种假说来解释补钙降血压的机制,但综合现有资料分析,推广补钙以防治高血压不妥当,但应提倡保证充足的钙摄入,这将使公众获益。“饮食钙摄入与高血压”这一课题是当前高血压研究工作中的热点之一。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有学者报导饮用硬水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从而引起人们对钙摄入在高血压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产生浓厚兴趣。由于从饮用水中摄取的钙量仅占日常生活中钙摄人总量的很小比例,大…  相似文献   

9.
补钙的骨骼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钙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骼疾病。随着钙剂补充的日益广泛,其骨骼外效应逐渐被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所认识并得到重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补钙的骨骼外效应主要包括:抑制结直肠腺瘤复发、降低肥胖风险,有益的血脂和血压调节、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风险,以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和驱铅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正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体内钾、钙离子的含量与原发性高血压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即体内缺乏钾、钙,是高血压者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合理补钾、钙,与血压呈负相关。因合理补钙,可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并使外周血管扩张;钙还有利尿作用,能间接降压,这对轻型高血压更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在控制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探究新的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尤其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的血浆水平升高具有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作用。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脑卒中患者中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明显升高,且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预测价值。其主要致病机制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促进血栓形成。目前对于氧化三甲胺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动物和特殊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未来应扩大研究对象在多中心、一般人群中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由其引发的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其他疾病[1].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索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作为RAS系统中的初始底物,直接控制着RAS系统活性的强弱.因此,AGT可能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就AGT与AS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 Ⅱ)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研究表明CaMKⅡ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收缩等过程,在许多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CaMK Ⅱ的结构特性、分型及其...  相似文献   

14.
内皮细胞是重要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在调节血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发展与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然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内皮祖细胞在修复损伤内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学药物和中药,通过减少诱发因素、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等途径发挥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达64.4%〔1〕。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始终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截止至2009年我国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城市居民构成比已超过34%〔2〕。长期以来,不论是患者还是临床医生,一直视补钙为有百利而无一害,补钙既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又可以减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但最近有研究表明,补钙可能增加患  相似文献   

16.
崔艳  高丽  王跃民 《心脏杂志》2013,25(1):93-095
Alarin是一种最新发现的促生长激素神经肽(galanin)家族中的新成员,目前关于其详细功能和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有研究表明,alarin可分布在皮肤血管平滑肌中,仅知晓其作用有抗水肿、收缩血管和降低皮肤血流量等,表明其可能在治疗水肿和休克等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有关其在心血管系统的其他研究资料迄今尚未见任何报道。鉴于alarin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活性物质,提示其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内肠道微生物数量约为100万亿个,超过自身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近年多项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能为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因此,《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拟组织"肠道微生态与心脑血管疾病"方向专题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靶点的应用价值等。欢迎您就以上内容撰写相关稿件并积极投稿,符合条件者将享受本刊"绿色通道"相关优惠政策(详见本刊官网)。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不仅对人体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全身各组织细胞都有广泛作用,与各种重要疾病均有密切关系。其中,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其可能通过增加甲状旁腺激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加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高血压、左室肥厚、代谢综合征、系统炎症,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没有维生素D的检验项目,且缺乏有关维生素D水平的流行病学资料,许多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其认识仅还停留在对钙磷代谢的影响上。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事件等方面临床研究作一系统回顾,以期引起我国学者对维生素D的重视,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最新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比率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增至目前的1/3。可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意味着其他血管可能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HT)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1].因此深入理解HT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治疗HT有重要意义.阻力动脉的血管张力持续增加是HT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活动是血管张力调节的主要因素[2].近年研究发现,太电导钙激活K 通道(large conduction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是血管平滑肌分布最丰富、单通道电导最大(>200 pS)的K 通道,在血管张力调节中可能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它的功能或量的改变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