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170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朱焕玲吴谨绪李晓明吴世敏我们借助p170单抗JSB-1,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检测了p170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对象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住院或门诊的M...  相似文献   

2.
Pdcd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pdcd5基因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正常人PDCD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比较pdcd5基因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血浆PDCD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20例健康人和20例治疗有效患者,分别为(16.91±0.28)ng/ml,(19.11±0.29)ng/ml,(17.94±0.154)ng/ml(P均〈0.05)。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pdcd5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64±0.47和1.28±1.21,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表达PDCD5,pdcd5基因可能参与了M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miR-21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30例MM患者及20例健康者骨髓标本中分选出浆细胞,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选取MM1.S、RPMI-8226和U266细胞,用q RT-PCR方法检测miR-21的水平;转染hsa-miR-21 mimics和hsa-miR-21 inhibitor后通过CCK-8和细胞克隆实验检测MM细胞增殖情况;预测miR-21调控的靶基因,通过荧光酶素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与KLF5的结合位点;利用Western blot和q RT-PCR方法检测转染hsa-miR-21 mimics和hsa-miR-21 inhibitor后KLF5蛋白的表达水平;合成缺失3′UTR的KLF5质粒转染进入过表达miR-21的RPMI-8226细胞,利用CCK-8和细胞克隆实验检测MM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M患者浆细胞中miR-21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MM1.S、RPMI-8226和U266细胞中miR-21的表达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转染hsa-miR-21 mimic...  相似文献   

5.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抑制目的mRNA的翻译或是直接降解目的mRNA来实现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耐药等重要病理过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至今仍不可治愈.miRNA的发现使人们对MM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但是其具体分子机制迄今尚未阐明.鉴于MM以广泛的免疫抑制、易导致感染和肿瘤进展为特征,而抗MM的新型治疗药物,如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表明失调的免疫效应细胞在MM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破骨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脂肪细胞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参与形成MM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并且其数量在MM患者体内异常增高,表达水平也与MM分期和临床预后有关.因此,笔者拟就外泌体、脂肪细胞、破骨细胞和MDSC在M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将其作为MM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增生和血清中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生成为病理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耐药、复发等多种因素使MM至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学说为此提供了一定的解释.许多研究发现MM细胞中存在很小一部分具有长期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能力的CSC,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密切联系.现就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干细胞(MM-CSC)的性质、表型、调节及针对这群细胞的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汪萍  沈立松  张冬青 《检验医学》2010,25(6):442-446
目的通过测定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在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LyS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联性。方法流式细胞术对9例不同型别的MM患者及11例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以及7名正常人外周B淋巴细胞表面BLyS及其3种受体BLyS受体(BAFFR)、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B细胞成熟抗原(BCMA)进行分析。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例MM患者、23例MGUS患者、20名健康者血清BAF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M、MGUS及正常对照组外周B淋巴细胞膜表面均表达BAFFR,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表面受体结合BAFF情况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结合能力最强。TACI在MM及MGUS组低表达,其中M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浆BCMA高表达,MM组与正常对照组或与MGU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LyS水平MM组高于MGUS组(P〈0.05),MGUS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BLyS及其受体BAFFR、TACI、BCMA可能与MM的发病机制有关。血清BLyS可作为MM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多发性骨髓瘤(MM)特异的 APE1siRNA 表达载体 pSilencer K-IE-IgP-APE1siRNA,观察其对 MM 细胞 APE1蛋白表达的特异性敲除作用。方法设计合成的 APE1siRNAcDNA 序列与线性化 pSilencer2.0-U6母本质粒连接后,用 BamH Ⅰ、EcoR Ⅰ双酶切,插入 IgP 寡核苷酸片段;随后用 EcoR Ⅰ酶切 pSilencer IgP-APE1siRNA,将线性化载体与回收 IEcDNA 片段用 T4 DNA 连接酶连接;再用 Xho Ⅰ酶切,与回收 Kappa cDNA 片段连接,克隆出 MM 特异表达载体 pSilencer K-IE-IgPAPE1siRNA,每次连接后均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 KM3、HOS 和MDA-231细胞,Western blot 分析其对 KM3细胞 APE1的特异性敲除作用。结果 pSilencer K-IE-IgP-APE1siRNA 能特异且有效地敲除 KM3细胞 APE1蛋白表达,转染 siRNA 后培养2d 的 KM_3细胞 APE1相对表达水平为0.118±0.047,而单独脂质体转染组,APE1相对表达水平为0.988±0.029,基因缄默效率为90%。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 MM 的 APE1siRNA 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
Bmi-1(B cell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Bmi-1)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属于PcG家族的一员.Bmi-1基因在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和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自我更新起重要作用,参与正常造血及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均伴有Bmi-1基因表达异常;同时,Bmi-1基因表达水平还可以作为部分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而高表达Bmi-1的肿瘤细胞可认为是“肿瘤干细胞(CSCs)”.目前研究发现,Bmi-1可在体内外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生长、克隆,故其在此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外周血表达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治型MM患者为MM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8±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6±11)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MM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一线治疗方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MM组患者MDSCs[(8.40±2.15)%]、TAM[(6.33±1.34)%]、Tregs[(9.25±3.68)%]、IL-6[(13.40±0.80)pg/ml]均高于健康体检组[(0.47±0.26)%、(1.80±0.89)%、(2.42±3.31)%、(2.45±0.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组患者MDSCs[(0.94±0.41)%]、TAM[(2.64±1.12)%]、Tregs[(1.92±1.51)%]、IL-6[(5.62±0.5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Cs在MM不同阶段呈规律性表达,与TAM、Tregs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MDSCs可能参与了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耐受及肿瘤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MM细胞株RPMI 8226和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黄芩素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黄芩素和(或)IL-6处理RPMI 8226、U266细胞,激光共聚焦及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前后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前后细胞内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迁移相关基因整联蛋白β7(integrin β7)基因mRNA表达.结果 黄芩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增殖;激光共聚焦及Westem blot结果显示黄芩素能够抑制β-catenin的表达从而抵抗IL-6对MM细胞的促增殖作用;RT-PCR检测显示黄芩素能够抑制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integrin β7的mRNA表达;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表明,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趋化下,黄芩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MM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黄芩素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抑制增殖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integrin β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14.
酞咪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与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酞咪哌啶酮 (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的疗效、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 用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和CD3 4 单克隆抗体 (单抗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 10例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 (MVD)。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浓度。反应停起始剂量 10 0~ 2 0 0mg d ,每周以 5 0mg d增加 ,直至 45 0~ 6 5 0mg d。根据血清M蛋白及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减少情况判断疗效 ,疗效分为部分缓解、进步和无效 ,同时观察MM患者贫血的程度、骨髓瘤细胞百分数、肾功能及血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MVD治疗前为 73.32± 2 8.80 ,与正常对照组 32 .30± 12 .5 0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后为 5 6 .12±19 34 ,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分别 <0 .0 5 ,<0 .0 1)。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浓度分别为 (178.2 3± 2 6 .5 6 )ng L和 (74.48± 19.98)ng L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值分别 <0 .0 5 ,<0 .0 1)。 10例MM患者中部分缓解 4例 ,进步 3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70 % ,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 MM患者MVD和VEGF明显增高 ,经反应停治疗两者均明显下降。反应停剂量为45 0~ 6 5 0mg d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形态学及临床特点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点。结果骨髓涂片中瘤细胞比例≥10%者占87.2%,骨髓瘤细胞中位数约24%;临床表现仍以骨骼疼痛、贫血、反复感染、肾损害为主。50~70岁是高发年龄段。结论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方法,应同时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MM)为1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与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项关于Treg的研究发现,其在MM的预后、治疗及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机制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Treg在MM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及其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45例NDM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NDMM组(n=145),其中,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系ISS-Ⅰ期患者为33例,ISS-Ⅱ期患者为45例,ISS-Ⅲ期患者为67例.选择61例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SMM)患者与47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作为对照,将其分别纳入SMM组(n=61)和MGUS组(n=47).观察NDMM组、SMM组及MGUS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P-、L-、E-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以及NDMM组患者的疾病特征(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比较3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分析NDMM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与MM疾病特征的相关性.观察NDMM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结果、临床经验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NDMM组VCAM-1水平,显著高于SMM组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3、2.71,P=0.001、0.009).SMM组与MGUS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47).NDMM组与SMM组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2.97,P=0.009、0.007).NDMM组和SMM组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70).NDMM组L-、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MM组和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选择素水平:Z=3.77、9.86,P=0.002、0.001;P-选择素水平:Z=6.71、8.48,P=0.001、0.001).SMM组与MGUS组的L-、P-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1、0.31,P=0.640、0.780).3组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VCAM-1水平,显著低于ISS-Ⅱ、-Ⅲ期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8.72,P=0.007、0.001).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ISS-Ⅱ、-Ⅲ期,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66、3.47,P=0.013、0.002).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ICAM-1及L、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DMM组患者ICAM-1水平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01),与P-选择素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11).NDMM组患者VCAM 1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60、0.430、0.436,P=0.002、0.001、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167,P=0.018).P-、L-选择素水平与β2-微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选择素水平:r=-0.430、-0.215、-0.339,P=0.006、0.021、0.017;L-选择素水平:r=-0.284、-0.321、-0.251,P=0.033、0.002、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4、0.381,P=0.001、0.001).④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HR=0.546,95%CI:0.376~0.981,P=0.003),P-选择素水平(HR=0.490,95%CI:0.277~0.998,P=0.017),ISS分期(HR=0.476,95%CI:0.341~0.965,P=0.026)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R=0.466,95%CI:0.272~0.873,P=0.001),均为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799 ng/mL(HR=0.444,95%CI:0.246~0.801,P=0.007),LDH水平<300 U/L(HR=0.350,95%CI:0.133~0.919,P=0.033)和ISS分期(HR=0.392,95%CI:0.225~0.681,P=0.001),均为NDMM组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CAM-1水平是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VCAM-1是否可以作为抗NDMM治疗的潜在靶点,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基因双微体.2(MDM2)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MM患者37例,另选5例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5名骨髓捐献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MDM2mRNA及其蛋白变化。MM患者按国际分期系统将其分为I期11例,Ⅱ期18例,Ⅲ期20例,应用回归分析法观察MDM2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各分期的相关性。结果MDM2mRNA及其蛋白在健康对照组表达水平均很低,在疾病对照组表达水平稍高,在MM组则明显表现为过表达∽均〈0.05)。另外,MDM2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MM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2、0.821)。结论MDM2基因在MM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且与MM的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或可作为判断其预后和检测肿瘤微小残留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USO1 on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and the related molecular mechanism.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USO1 and MIF in MM tissues and cells, normal bone marrow tissues and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q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MM cells before and after knockdown of USO1 were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knockdown of USO1, the expression of the proliferation-related genes cyclin D1, Mcm2 and PCNA in MM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q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The protein level of p-Erk1/2 and MIF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and ELISA, respectively.Result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USO1 and MIF in MM tissues and cell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bone marrow tissues and cells. Knockdown of USO1 resulted in the inhibited ability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cell apoptosis.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Mcm2, PCNA and p-Erk1/2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knockdown of USO1 as well as the decreased MIF secretion.ConclusionUSO1 gene may be a promising target for the therapy of human MM and its diagnosis mark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