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和分型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学表现,重点介绍了血管造影、CT、经食管超声和MRI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2D、MPR以及包括MIP、SSD和3DMT的三维成像进行对比。其中10例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2D、MPR和3DMT成像对内膜瓣的显示率为93.1%(27/29),MIP、SSD和3DMT成像均不能显示血管腔内膜瓣轮廓;2D成像对破口的显示率为65.5%(19/29),与手术符合率为100%(10/10),MPR成像的显示率为13.8%(4/29),MIP、SSD和3DMT未能显示破口;2D、MPR和3DMT成像对真、假腔的显示率为93.1%(27/29),区分率均为92.6%(25/27);SSD对两腔显示率为68.9%(20/29),不能区分真假腔,有2例仅显示了一个腔;2D、MPR和3DMT对血栓的显示率均为51.7%(15/29),SSD为13.8%(4/29);2D成像100%(29/29)能判断其起始与终止部位。MPR能部分分段显示,SSD和3DMT均能整体显示;夹层邻近的血管分支的受累,2D图像显示率为71.4%(20/28),其余重建方法难以显示。结论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成像能采用多种重建方法,提供具有各自特点的图像信息,满足临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CT检查主动脉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的典型CT表现为内膜钙化内移、撕裂的内膜瓣片及真、假腔的显示等。本组运用动态扫描及薄层扫描显示夹层效果较好。文中并讨论了本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螺旋CT成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影像学特征越来越多的被认识,显示了螺旋CT的优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结合文献报告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均能辨别真假腔;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及显示破口位置。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有着重要的价值,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998-2002年用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1l例。结果: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极高,对真、假腔的识别率为100%。结论:螵旋CT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CT与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与临床表现及部分患者的预后随访。结果 37例患者平扫见主动脉明显增粗,多数腔内密度均匀,部分管腔内可见弧形钙化影;增强后见线状低密度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为双腔;真腔较小,呈半圆形、卵圆形;假腔较大,呈半圆形或新月形;真假腔可相对平行,假腔也可盘绕真腔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呈螺旋状。平扫时真腔与假腔多为等密度,增强后真腔密度较假腔略高或等密度。当假腔呈螺旋型盘绕真腔时,内膜片也呈螺旋状走行;6例假腔内有不同形状的血栓,其中2例假腔完全被血栓填塞。16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无受累表现;37例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正常。3例患者双侧髂总动脉受累。8例夹层血管周围局限性肺不张。10例合并胸腔积液。本组分型采用DeBkey法分型:I型14例;Ⅱ型4例;Ⅲ型19例。结论 CT可对主动脉夹层做出明确诊断。能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祝新  朱斌  张冰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040-1042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2 0例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 ,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扫描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分析DCE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2 0例均获得满意图像 ,不但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片 ,并可确定破口大小、数量及位置以及血流动态情况。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速、无创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5月至2000年4月15000例EBCT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263例,其中25例为不典型夹层。男21例,女4例。全部患者均以主诉急性胸痛入院检查。采用Imatron 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3mm,扫描时间为0.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40层。结果 不典型夹层EBCT血管造影(EBCTA):直接征象为:(1)25例主动脉壁均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达5-23mm,平均15.3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CT值50-87HU,累及长度为2.5-49.0cm,平均16.3cm;(2)内膜钙化移位5例;(3)6例治疗后EBCT随访,管壁厚度呈动态变化。间接征象为:(1)主动脉壁增厚溃疡形成7例;(2)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2例。上述征象结合临床急性胸痛病史,诊断可以成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StanfordA型)6例;仅累及降主动脉(StanfordB型)19例。全部病例临床均采取保守治疗,其中6例EBCT复查,3个月至1年血肿吸收。结论 急诊胸痛鉴别诊断中EB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强化CT扫描在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疑似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强化扫描)的85例患者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非主动脉夹层者25例,由2名医师在不知道临床信息及强化CT结果的情况下回顾性分析其平扫图像,记录诊断准确性。结果在所测参数中,清晰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100%、100%,清晰内膜片+模糊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提高到80%,更重要的是,如果和其他征象(如钙化内移、高密度血肿等)联合诊断,则非强化CT的诊断敏感性将更高。结论 CT平扫多征象组合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成像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AD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在心电门控下行自旋回波(SE)序列和MRI电影(cine MRI)扫描。结果:30例夹层的起始部位、病变范围、真假腔血流情况、内膜片均显示清晰。20例破口显示清晰,17例示主动脉扩张,7例有附壁血栓形成。结论:MRI作为无创伤性检查,能准确识别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瓣、真假两腔、病变范围且能较满意的显示管腔扩张及附壁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中进行SCTA影像后处理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选择成功进行SCTA的4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扫描层厚4-8mm,重建间隔2-3mm,螺距1.25-1.75,数据输入工作站,采用MPR、MIP、SSD及VR等方式进行影像后处理。结果:影像后处理方法有技巧需要在VQ工作站上反复摸索方能熟练掌握;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得到的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通过采用不同的显示技术或多种技术相结合;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等得到全面、立体、良好地显示。结论:除了合理地制定扫描计划、选择扫描参数等扫描因素之外,影像后处理方法及技巧的熟练掌握亦是成功获取高质量主动脉夹层图像必不可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Ⅲ b型主动脉夹层的CT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Ⅲb型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6例Ⅲb型主动脉夹层平扫与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本组16例中,以新月型瓣膜为主12例,假腔位于左前或侧方15例;假腔有血栓9例,完全被血栓填塞3例;CT表现“双腔影”13例;“三腔影”3例;周围有渗漏6例。随访证实,16例病例5a存活率100%。结论Ⅲb型主动脉夹层5a存活率高,弯曲突向假腔的新月型瓣膜及假腔位于左侧或左前方是Ⅲb型主动脉夹层CT影像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4.
Spiral CT angiography of aortic disse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iral CT angiography (CTA) is one of the newest imaging technique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aortic dissection. Current spiral CT scanners with high-performance tubes and subsecond scanning allow increased regions of coverage. Large volumes of data are rapidly acquired through the aorta during maximum contrast enhancement. Multiplanar reformat (MPR), curved planar reformat (CPR), and 3-D render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are then applied to the data to generate CT angiographic images of the aorta. Emergent spiral CTA may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ortic dissection who are hemodynamically stable. Post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mmediately following data acquisition and can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aortic dissection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The technique,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spiral CTA for the evaluation of aortic dissection will be discussed relative to the role of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测量循环时间或自动触发对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容积检查,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46例夹层动脉中I型7例,Ⅱ型12例,Ⅲ型27例,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7例动脉夹层支架置人术后复查。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及术后复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7月间33例主动脉夹层术前超声诊断及术后随诊资料。结果本组33例主动脉夹层术前均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证实急诊床旁超声无误漏诊病例。结论便携式超声在急诊床旁能够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减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4例主动脉夹层的MRI影像分析,并与CR对照,结果:MRI在破口位置,内膜片及附壁血栓的显示皆优于CT,而在真假腔显示上两者相近。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表现,评价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CT检查15例,MRI检查14例。结果本组18例中,I型8例,Ⅲ型10例。主动脉夹层位于主动脉轮廓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显示层状密度瘤体,早期强化和显影,MRI显示主动脉夹层壁厚薄不均和信号不均质,均有破裂口。结论CT及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9.
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价值(附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11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DeBaKey Ⅲ型10例、Ⅰ型1例;增强扫描显示内膜片8例、平扫显示3例;内膜破口显示3例;真腔大于假腔9例,真腔小于假腔2例;假腔形态多样呈半球形、新月形、环绕形、不规则形。结论:CT增强扫描对主动脉夹层能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